| 
              
             | 
             | 
            
              
                
                  
                    | 經典,不只是在書架上 | 
                   
                  
                     | 
                   
                  
                    | ◎郭鳳麗 | 
                   
                  
                     | 
                   
                  
                    上人常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 
                      經典,不只是在書架上,而是拿來在日常生活中善用的。」 
                      雖然我家這本「經」可能特別大本、特別深、特別難讀, 
                      但是沒關係,我相信正是要成就我更有智慧,也更能包容別人! 
                       
                       
                       
                      年歲愈長,愈感覺到:人的一生不是孤單地活著,許多人的生命都和自己 
                      交織在一起——苦與樂、悲或喜,都無法截然分開。 
                       
                      正因為如此,當遇到挫折後,每每能立刻站起來,轉變心念,繼續朝新的 
                      目標走去。 
                       
                      在慈濟世界裡,我深深體悟到: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理由,有時候不是對 
                      自己有何意義,而是對他人有何意義。 
                       
                      然而,道理雖悟,逆境來的當下,往往被許多莫須有的煩惱所糾纏,正如 
                      上人常提醒我們的,人人皆有與佛同等的智慧與佛性,只是一時被貪瞋癡 
                      所蓋罷了。」 
                       
                       
                       
                      身殘不足苦,心殘才是苦 
                       
                       
                      記得和先生論及婚嫁時,當時婆家家境清寒、大伯不務正業,家庭背景相 
                      差甚遠,先生又比我小三歲,而遭到父親反對。然而,畢竟天下父母心, 
                      父親看到我堅定的態度,想想女兒都已經二十八歲,也就算了。 
                       
                      正因為種種懸殊,婚後,我跟婆家結了不好的緣,天天埋怨為什麼會嫁到 
                      這種家庭!結婚一年,未曾踏進婆家大門。 
                       
                      由於先天性骨盆狹小,我的兩個兒子都是剖腹產;生第二胎後,醫生發現 
                      我子宮有異常腫瘤,進一步檢查後,情況不樂觀,於是在我先生的同意下 
                      ,為我做子宮切除。此後,我就時常拿此做藉口無理取鬧,把一個忠厚憨 
                      、做事任勞任怨的先生,整得昏頭亂向,脾氣也跟著變壞。這種惡性循環 
                      延續好幾年……。 
                       
                      七十九年仲夏,在書店裡看到新書排行榜第一名——證嚴法師《靜思語》 
                      ,好奇的拿下來翻閱。裡面有一句「稻穗愈飽滿垂得愈低」,又看到一句 
                      「身殘不是苦,心殘才是苦」,當時頓然大悟——原來好壞只在一念間; 
                      自認為最聰明的人,往往是最愚癡;而人的苦惱也常是自找的。 
                       
                       
                       
                      一位病患給我的啟示 
                       
                       
                      就這樣,我和慈濟結下了緣;八十一年歲末,正式成為慈濟委員。 
                       
                      隨資深的委員師姊下鄉訪貧,並參與各項活動;雖然感受頗多,卻還沒有 
                      真正啟發自己的良知,對堂上公婆只做到盡「力」而非盡「心」。 
                       
                      直到一次機緣,經高滿足師姊和師兄的鼓勵,我加入慈院志工的行列。頭 
                      一次走進病房時,有點惶恐;走出來後,我忽然覺得自己好幸福!因為有 
                      位太太跟我一樣也是切除子宮,不幸的是,她的病情已經蔓延到大腸,很 
                      痛苦的樣子,不像現在的我還能為她服務!我好感恩先生當初為我下的決 
                      定。 
                       
                      另有一次,我跟著顏師姊和幾位慈院志工到院外做居家關懷,前往一位啞 
                      婦家裡。先前她因為車禍造成腳部骨折,住進慈濟醫院,慈院社工得知她 
                      家境貧苦,出院後不見她回來復診,所以把她列入居家關懷的對象。 
                       
                      在車上,顏師姊告訴我們:「她必須負擔一家十口的生活開銷,有時還會 
                      遭到公婆莫名的辱罵……」 
                       
                      來到她家門口,她拄著拐杖,驚喜地注視著我們。而當時我卻怔住了!因 
                      為她家的成員,老的老、小的小,還有一位患蒙古症的姑姑。 
                       
                      無論婆婆怎麼刁難,她照樣甘願做、歡喜受,無怨無無悔的付出;而我只 
                      供養兩位老人家的生活,若是被公公說幾句,就滿腹委曲。我實在太不應 
                      該了!我好感恩身殘心不殘的她現境教育了我,讓我對自己的「身不殘心 
                      倒殘」有所省思。 
                       
                       
                       
                      輕輕一舉手,化解十年怨 
                       
                       
                      一個星期六下午,小兒子放學回來,我正在做飯,孩子一進門就說:「媽 
                      ,阿公被阿伯氣得生病了。」我很無奈地回答:「好啦!明天再去看他。 
                      」先生回來聽到了,立刻開車回家送公公到醫院。 
                       
                      一會兒後,先生從醫院打電話回來說:「爸爸中風了!右邊都不能動。」 
                      我當時心裡好難過,也趕去婆婆家裡等消息。 
                       
                      一向固執的老人家不願住院,先生只好送他回來。公公看到我們,用左手 
                      比著右腳,一句話也講不出來。而我看他這樣,一口飯也吃不下,跟在大 
                      家後面隨著公公進房。 
                       
                      當時,腦海裡不斷浮出在醫院服務病人的景象,想到:不認識的人我都能 
                      關心他,何況他是我公公?也許是我該盡心的時候了。念頭一來,我立刻 
                      蹲下來,很自然的伸手去摸公公的右腳。誰知道這麼一接觸,公公竟然流 
                      下淚來,我也跟著哭了,在旁的婆婆也陪著流淚。 
                       
                      萬萬沒想到,我輕輕的一舉手,就化解十幾年與婆家間的代溝,我真的做 
                      到了耶! 
                       
                      由於我和先生都做過慈院的志工,稍微懂得如何鼓勵病人,和幫病人做肢 
                      體運動。三個月後,在全家人細心照顧下,公公能自己慢慢行動,唯一遺 
                      憾的是講話還不太清楚。 
                       
                       
                       
                      心中憂愁煩惱放下了 
                       
                       
                      一個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寬大,才能容納別人,心中的煩惱憂愁也才能 
                      放得下。 
                       
                      大伯一向是家裡最令人煩惱的人,他不但不務正業,又染上吸食安非他命 
                      ,毒癮一發,就找公婆大吵大鬧,甚至打老婆,氣得家人對他無可奈何。 
                       
                      有一次大伯毒癮發作,又要找公公吵架,婆婆很生氣,而那時公公剛復原 
                      不久,最怕第二次中風,全家人拿他沒辦法,不得已,先生打電話請警察 
                      來調解。 
                       
                      孰知幾天後,大伯在高速公路交流道被公路警察攔車查到毒品,因此被起 
                      訴。大伯把過錯全怪在先生身上,認為是先生報的案,因此對我們夫妻倆 
                      不能諒解。我們對此毫無辦法,也感到很慚愧,只有盡量迴避他。 
                       
                      去年﹙八十三年﹚十月底,法院傳票來通知大伯入獄服刑。我和先生只好 
                      暗中鼓勵大嫂和公婆,勸他早日進去裡面戒毒,應該對他會有幫助。大伯 
                      也很樂意接受。 
                       
                      大伯入獄後,事隔快三個月,我們有好幾次想去探監,就是無法突破心理 
                      的障礙。 
                       
                      一天晚上,我們到組長林玉雲師姊家聚會時,朱以德師兄忽然問起:「劉 
                      師兄,你有沒有去監獄看你哥哥?」先生回答:「沒有。」朱師兄又說: 
                      「你們現在不去看他,等他出獄後,你們會後悔的!不管他是否能體會你 
                      們的用心,你們有去探獄,總算對自己有個交代,不是嗎?」 
                       
                      林師姊也接著說︰「上人常警惕我們,做人要有『普天三無』的胸懷;許 
                      多慈濟人也走進監獄關懷那些不認識的受刑人,而他是你的親人,難道這 
                      個結要讓它永遠解不開嗎?」 
                       
                      回家的路上,我不斷地想著這番話,連睡覺都無法入眠。 
                       
                       
                       
                      讀好家裡這本「經」 
                       
                       
                      隔天早上,我和先生下定決心去看大伯。 
                       
                      到達監獄,辦完探監手續,心裡還想著:如果他還是不能諒解,那該怎麼 
                      辦?那種壓力好重好重喔! 
                       
                      當鐵穿打開,互相看到對方的剎那,大伯竟然舉起手來,跟我「嗨」一聲 
                      。一瞬間,我心裡的壓力突然沒了,好輕鬆喔! 
                       
                      跟他談很多關於家裡的事,最後要離開時,大伯雙手合十跟我說一聲「阿 
                      彌陀佛」,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來!強忍著淚跟他說:我們都期待你早一點 
                      回來。 
                       
                      好感恩組長夫婦開導我們跨出這一步,不然我們真的會悔。 
                       
                      上人常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不只是在書架上,而是拿 
                      來在日常生活中善用的。」至此,我深深體會出這句話的含意!上人也常 
                      提醒我們:自己家裡那本「經」如果讀得好,就可以知道佛經的哲理了。 
                       
                      雖然我家這本「經」可能特別大本、特別深、特別難讀,但是沒關係,那 
                      不就是要成就我變成有智慧,也更能包容別人的途徑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