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羅印象 |
|
◎陳玉芳 |
|
《關懷那羅部落》之一
七年前,慈濟人的足跡開始出現在新竹尖石鄉。初期,由桃園委員帶著新
竹師兄姊前去訪貧、關懷長期照顧戶。直到民國八十二年,新竹訪視組成
立,才開啟當地訪貧史。新竹慈濟人深知,由於地理環境特殊,位居山區
的尖石鄉更需要關切,於是自八十三年開始,當地委員分為「慈」、「悲
」、「喜」、「捨」四組,固定在每月初上山關懷照顧戶,已持續年餘。
此地距離新竹市區車程約二至四小時,往返並不方便,維持每月一次的訪
視工作,並非易事。在前山還可忍受來回幾小時的顛簸車程,然而,在後
山地區,師兄姊則需前一天即寄宿教堂,第二天再行訪視。
八十三年八月,因為颱風侵襲,慈濟人在尖石鄉展開發放、建房等賑災工
作。目前,慈濟在新竹的山地部落訪視工作包括尖石鄉與五峰鄉,計有長
期關懷個案十九個,其中「那羅部落」有七個。
那羅部落位於尖石鄉的錦屏村,四面環山,相對於山稜線以東的玉峰村、
秀巒村之「後山」,俗稱「前山」,是個泰雅族部落。
當地隸屬山地保留地,住民只有士地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因此無法靠土地
升值轉賣為生。加上受限於地形,高山上平坦的地方才能種植水蜜桃、水
梨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果樹﹔而任較靠平地者,每天需騎一、兩個小時的摩
托車下山,泰半從事建築捆工。
而對於住在不高不低山坡地的人,則無固定的經濟來源,只能到深山採集
金線蓮等草藥,轉售給中藥行。但深山地形、氣候難測,懸崖斷壁在側,
因此村祝常有採藥人發生意外的不幸消息傳出。
前一陣子,坊間流行吃靈芝治癌,村裡又是一陣採靈芝潮,因而有許多人
喪命其中。如果往生者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則全家生活就會陷入困境。慈
濟幫助的幾個急難救助個案,即是如此境況。
◆之一/麻醉在酒精裡
在他還沒受傷之前,這個家是洋溢幸福的。
那年冬天,他因為工作過度,病倒了。女人與孩子乘著伐木季節忙著山上
的工作,無暇照顧他,卻又怕躺臥病榻的他著了涼,於是在床邊放盆火。
不意當他已近似昏睡時,棉被著了火,火苗迅速蔓延,燒著了雙腿,也燒
掉了手中緊握的幸福。
從此,他的腿開始腫脹、化膿,既不能走也不能工作。一個本來像大樹般
的男人,如今卻要無所用地過活,是心中一抹驅不走的痛。於是,他轉而
將自己麻醉在酒精裡,意圖一醉解千愁。可是,醫生說他的腿已遭細菌感
染,身體還併有肝硬化現象,酒,是千萬不能再沾了。
陽光中容貌清秀的他,獨坐一旁發呆,他的女人與三個小孩,坐在另一邊
打打鬧鬧,「挺不和諧的畫面」我心想。過去問他傷後的感覺,他答道﹕
「很痛苦,連一兩步簡單的步伐都得靠人攙扶,不如死了算了。」但他隨
即又補了句:「我為什麼要死?我又沒有殺人。」
現在家裡的生活都靠著女人上山幫忙鋸木、除草打零工維持,孩子也得靠
她一人拉拔。除了微薄而不固定的經濟來源外,慈濟給的補助倒也是一項
不可少的收入。
從這裡包車下山看醫生,一趟就得花去千餘元,很傷錢吶!
他有個臉蛋白淨的女孩兒,今年念國中,問她想不想繼續讀高中?她靦腆
地笑了笑,回說:「想呀,可是不行。」為什麼呢?
她用眼角偷偷瞄了媽媽一眼,小聲地回答我:「媽媽說家裡沒錢。」
◆之二/刺青大哥的溫馨轉變
他有著一副魁梧的身材,手臂與大腿上分別剌著一條龍、老虎與一朵玫瑰
花。
聽說他以前是個叱吒風雲的「大哥大」,去年五月的一天,突然休克昏迷
不醒,女人將他北送醫院。途經的四家醫院看他情況危急,拒絕接受,車
子開到板橋,才有醫院收留,保住一命。
手術後,他右半身不遂,得靠長期的復健期才能慢慢恢復,從一根一根手
指漸漸學習使力開始,其中的挫折、無奈,得靠無限的耐心支撐。
他會鬧脾氣,會拒絕合作,有時還會放棄,還好,這一切有她陪伴著。「
唉!現在的他,像個小孩子。」在她的語氣中,聽得出有些憐惜,有些心
疼,有些無奈,其實,還有一點點歡喜。「這就是愛吧!」我想。
師兄姊回憶,初次探訪時,他挺悲觀的,問他什麼話都不答。然而在兩人
的努力與慈濟人的持續關懷下,現已辦妥健保手續,並有中低收入戶資格
。現在的他,會笑,願意交談,直對未來存有希望呢──希望康復後,可
以扛起這個家的責任。
他們的家是鐵皮屋,熱的很,昨天他還因中暑而吐血。兩人希望能換成可
以隔熱的浪板,師姊請她先向公所申請低收入戶的房屋修補助,餘者再由
慈濟設法。
師姊叮嚀著﹕「你要感思她無怨無悔地照顧你……等你好了後,要工作,
還要跟她結婚哦!」
他紅著臉微微點頭,瞳裡還蒂著水。
◆之三/另一種幫助
他得痛風已十年,手腳關節都腫脹得變形,老婆有輕度智障,無法工作,
最大的孩子在小學畢業那年就離家出走了,偶爾會寄錢回家。
另一個他,孤家寡人一個,坐牢回來後,身體每下愈況,後來檢查出得了
肺癆。經過慈濟師兄與衛生所聯繫後,讓他每個月拿到可以控制病情的藥
﹔師兄姊則每個月為他送去生活補助金。
近幾個月,每回師兄姊上山,都聽到鄰居說:「你們給的錢,都被他們喝
光光啦!」
兩人也許是覺得同病相憐,常聚在一塊兒喝酒,講了幾回也不聽,讓人傷
透了腦筋。
或許,在金錢的補助外,他們還需要一些別的東西吧。
做我們能做的
社工員談訪視概況及困難
◎陳玉芳
從前面幾個個案身上可以看到,此地的照顧戶多因家中主要經濟負擔者─
─男主人發生意外事故,長期無法工作而需救助。
若能看開者,則可以重新站起來﹔反之,則陷入長期心情低潮中,甚或終
日與酒精為伍麻痺自已,而酗酒則使身體更差,復原之日遙遙無期,更遑
論何時可以扛起家計,因而形成一股惡性循環。
◆他們需要什麼?
受限於當地謀生條件欠佳──土地貧瘠、交通不便,造成居民普遍收入有
限,一旦發生意外事故,生活即成難題。
社工員指出,此地個案類型可大致歸屬兩種﹔一者是意外事故──騎車上
、下山途中發生車禍、生病、從事危險勞力工作的意外,或是上山採藥失
足……等,造成單親家庭,或無法負擔龐大醫療費用﹔二者是未實施家庭
計劃──也正因孩子夭折率高,形成家中孩子多、食指浩繁,有一個案甚
至育有十名孩子,生活負擔更形加重。
目前對於山地部落訪視工作的困境,除了因距離遙遠,缺乏充裕時間與案
家詳談、仔細了解對方﹔另一方面,受限於語言或文化背景,師兄姊無法
與案家建立較深層的關係。此外,「給案家的東西,是不是他們所需要的
?」也是訪視人員深思的問題﹔而「他們到底需要什麼?」則是訪視人員
現階段最難突破的。
◆心力付出基於金錢補助
然而,看著俊秀的臉龐日漸晦暗、消沈,見著一家妻小孤單惶恐,心中冉
冉生起的一股深沈的痛,是如何也揮散不去。因此,此事雖難為,但慈濟
人卻付出更多心力。
常赴尖石訪貧的陳炳坤師兄提到,有次為了一個案,將大家弄得灰頭土臉
的,至今仍記憶深刻。
去年颱風來襲吹倒了許多人家的屋頂,經過評估後,為一個案申請到一筆
修房補助。但來來回回接洽,案主要錢,卻老不見他家屋頂多了片什麼的
,後來則說女兒要繳學費,師兄姊只好再趕到學校去……折騰數回,讓人
筋疲力竭。
社工員表示,山地社會受到社會解體、文化制度崩瓦所影響,是屬時代背
景、牽涉社會體制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無能為力的部分。然而,將訪視
目標設定在「生活品質的改善」,卻是我們可以努力的──例如經濟生活
的改善、文化生活、教育,甚至技能訓練及凝聚社區共識等等,這些所謂
「部落重建」的工作,倒是我們可以助一臂之力的地方。
從另一方面來看,金錢補助有時並非定能奏效,多位案主有酗酒的習慣,
常將生活補助費當買酒錢,補助失去本有的意義﹔而案主心理的長期失調
,也需要關心輔導。
其實,訪視工作並非只是單純給予金錢,「深入去看問題」是社工員這二
年來,從事山地部落訪視工作的感觸﹕因此考慮當地特殊生活環境、生活
型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酗酒問題來看,背後的因素需考慮山上缺乏娛
樂,而且早晚溫差大,酒可以取暖等等現象。
「因地制宜做訪視工作,才能真正符合當地人的需要。」社工員提出一個
重要的觀念﹔給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才叫作真正的「幫助」。面對複雜的
山地問題,身為訪視人員的角色,信守的只有一句話──做我們能夠做的
。
◆協助方式因地制宜
從前,因山路難走、交通不便,曾有一段時間,師兄姊是將給慈濟照顧戶
的生活補助金妥託當地教會的趙秀蓉修女,視情況給予幫助﹔而師兄姊每
月則到案家作精神關懷。
來臺已三十四年的趙修女──「那羅的姆姆」,對當地居民情形瞭若指掌
──哪家孩子需要學費上學﹔哪家主人生病受傷需要醫藥費……她都清楚
得很。對於每一筆錢,趙修女都會清清楚楚登記款項、使用原因,並存有
當事人簽章的收據。對於案家,照顧得無微不至。因此,結合當地資源推
動訪視工作,也是慈濟針對原住民社區慈善工作可行的方式之一。
慈善工作是慈濟志業的根,因時因地制宜,將發展出最適宜的方式,來幫
助暗角蒼生。因此,除了物質上的幫助,個案精神、心靈上的照顧,則有
賴訪視人員整合其他資源,為此地的訪視工作思索出一清晰、有益的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