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陀愛與天主愛匯流
新竹慈濟人與趙修女 |
|
◎謝莉娟、江淑怡 |
|
《關懷那羅部落》之二
每個月師兄姊上尖石訪視照顧戶,總會特別到那羅部落探訪姆姆,
或送百斤白米、或送油鹽、或單純地是對一位好朋友的關懷。
在情感互動之餘,姆姆對於她無法幫得上忙的個案就轉介給慈濟,
讓那些經濟陷於絕境、亟需醫療協助的原住民同胞,
獲得更完善的關懷與支援。
無形中,無信仰者、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
都在愛的熔爐裡歷練、成長,
而愛的循環也因無私的心念更為紮實。
八十四年初夏,在那羅天主堂外小小的廣場裡,擠滿三百餘位來自各處、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自然、和諧的氣氛,一如那羅秀麗的山水。不論識與
不識,姆姆同樣感激每個撥冗與會的人,更謝謝新竹慈濟人,開啟這美善
因緣的源頭……
◆天主保佑、阿彌陀佛!
那一天,張孫俊師兄一如往常為長期關懷的天主教德蘭中心與世光教養院
的中、小學孩子們送去學費與米糧,順便詢問中心的徐修女是否需要其他
幫忙,徐修女告知﹕尖石鄉那羅部落的趙修女,可能需要米糧等物資的支
援。張師兄於是思量著要找機會上山探訪究竟。
不久,張師兄經營的藝廊出現了一位面貌慈祥、身形瘦弱的修女,三番二
次拿著天主或聖母瑪利亞的相片去裱框。相同的慈懷柔腸,使不同信仰的
兩個人在「天主保佑你」與「阿彌陀佛」的祝福中成了好朋友,談著聊著
,張師兄知道眼前這位全心奉獻給台灣人的義大利籍修女,原來就是徐修
女說極需援助的「那羅姆姆」。因像是多麼地不可思議!
姆姆的情況的確不寬裕,因為她總是無法一次付清張師兄己打過許多折的
貨款。善意的結緣之外,張師兄也想著,一定要上山去看看她,並思量要
給什麼實質上的援助。
姆姆回憶她第一次到張師兄的店裡裱框,「看到佛像就知道他是個很善良
的人」﹔她還訝異於張師兄居然知道天主教在新竹地區做的許多事。而讓
她深感不好意思的是,每次裱框的錢,張師兄都算得很便宜﹔姆姆說有一
次她拿一千八百元付裱框費用,張師兄居然還她一千元,正狐疑,張師兄
就說﹕「我幫助過德蘭,所以知道修女們很辛苦,我不是在幫你,而是幫
孩子們!」聽完這番話,姆姆感動直說﹕「我們真的很需要!」
◆慈濟人和那羅姆姆
上山深談之後,張孫俊師兄被姆姆堅毅的精神感動。他屢次向新竹地區的
師兄姊提起那羅天主堂的趙修女,因為她創辦的托兒所及村民們,都非常
需要物質上的援助。
八十三年一月,新竹地區慈濟冬令發放,眾多善心人士又捐了許多米及衣
物,慈濟人決定將多出來的豐富物資送到山上,讓那羅居民度過一個溫暖
的農曆年。
發放時,慈濟人不斷自居民口中聽到他們對姆姆的感恩與讚歎。
「記得小時候,我們這裡好窮、好窮,總是姆姆在救濟我們米及麵粉,我
們從不去問她經濟來源為何。有一次她說要走了,可是交通費不夠,於是
好多人一齊想辦法為她湊車錢、為她送行。隔幾個月姆姆回來了,我們才
知道原來她是到外面接受手術,怕我們擔心……。沒有姆姆幫我們度過以
前的艱辛,可能就沒有今天健壯的我們。」
即使沒有村民對她的讚歎,從姆姆謙卑的談吐、慈藹的對應、純真的笑容
,慈濟人己深深被她吸引了。姆姆的做事風格──凡事盡可能自己想辦法
解決,若碰到教友或善心人士知道她的困境,則幸運地得到援助。三十多
年,她就是一路走過來的。
◆一起照顧那羅住民
當得知姆姆正為方濟托兒所籌款買一部娃娃車,以鼓勵更偏遠的家長讓孩
子接受學前教育時,新竹慈濟人決定協助姆姆募款。
於是,一段溫馨的緣就此展開……
慈濟人或以私人名義捐款予姆姆,或與他人分享許多有關姆姆及那羅原住
民的故事。捐出善款協助山上小孩就學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就募足了買娃
娃車的餘額。
此後,每個月師兄姊上尖石訪視照顧戶,總會特別到那羅探訪姆姆,或送
百斤白米、或送油鹽、或單純地是對一位好朋友的關懷。
在情感互動之餘,姆姆對於她無法幫得上忙的個案就轉介給慈濟,讓那些
經濟陷於絕境、亟需醫療協助的原住民同胞,獲得更完善的關懷與支援。
無形中,無信仰者、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都在愛的熔爐裡歷鍊
、成長,而愛的循環也因無私的念更為紮實。
八十三年四月份,當慈濟人獲知姆姆還有一項遲遲無法進行的心願──成
立「那羅青少年活動中心」後,又展開另一次的勸募活動。
曾海洋師姊任職公司的燭光社發動社員捐款;周王娥師姊服務的公司也在
成立志工社之後,特地造訪姆姆,為她及那羅的原住民作專輯報導,流通
於新竹科學園區及工研院間,帶動起為原住民青少年蓋活動中心的捐款活
動。
於是口耳相傳,或幾百元、或幾千元慢慢累積成一筆建設基金。當中曾有
台北某財團願意全權延攬各項工程費用,直至活動中心如期完成,但姆姆
婉謝了,她說﹕「在山上不需要大錢,有多少錢才做多少事!寧可讓每一
個人一點一滴地為活動中心盡力,這樣活動中心才有許多人的情感,才是
每一個人的家!」這和慈濟的精神不謀而合!
動工期間,不少知道這件大事白子那羅居民也來幫忙,如有一位曾是姆姆
托兒所內的學生,現於空軍基地服役,某天休假就找來一群同僚,為活動
中心刷油漆。姆姆說那一陣子總有許多意外的驚奇。
◆山谷中的清淨歌聲
經過一年的努力,那羅青年活動中心終於在八十四年四月完工,六月間,
姆姆邀來所有為活動中心奔波的朋友,齊聚風景秀麗的天主堂,與當地原
住民共同慶祝完工啟用。她還費心安排精彩的活動、豐富的餐點,來感謝
大家的付出。
當天,那羅的山谷迴盪著笑聲、讚美詩、慈濟歌選、山地歌曲。在和諧的
氣氛下,無彊界之分、跨越宗教的藩籬,剎時,彷佛世界也躍升為淨土!
【後記】
為使那羅青少年活動中心更為健全,姆姆另買下活動中心旁的空地,準備
蓋幾間衛浴設備供青少年舉辦營隊活動用。不願勞煩慈濟人,姆姆默默向
義大利家鄉的友人發出求救信號。
原以為來自家鄉的六十多萬元(換算為台幣)就可應付一切開銷,未料短
缺四十萬元;新竹慈濟訪視組在知道姆姆的困難之後,向本會提報,希望
協助姆姆早日完成活動中心的周邊設備,讓那羅及其鄰近的原住民有更好
的休閒去處。
經過本會評估過援助方案。八十四年十二月十日,新竹尖石山區訪視組的
師兄姊特別帶著四十萬元款項及上人的祝福,上山親手交給趙修女,並獻
上慈濟人對她的感恩與敬意。
雖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同樣為眾生拔苦與樂的心念,卻在小小的那羅部
落圓融﹔姆姆及師兄姊衷心期盼那羅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功能發揮得更加完
善,讓泰雅族原住民文化又多一個傳承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