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人間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比太陽早起的人
◎張舜燕
台南地區環保菩薩》之一 


台南的冬季,清晨五、六點,天光已亮。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一千多位環保志工,跟早起的太陽一樣,
散發出摯愛地球的熱力,投身在一百多處資源回收定點。
假日環保對他們而言,是運動、是教育、也是親子和樂的美好因緣。




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台南地區資源回收日。

以台南市衛生局前廣場為中心點,一百多處回收點的資源,由慈誠師兄們
陸續分批運送來,大家協心合力分類整理。

七、八點,參與資源回收的民眾越來越多,超過三、四十人。環保組長謝
金木師兄與陳義泰師兄,則在現場安排人員的調度作業。

慈誠隊另派二位師兄擔任衛生局廣場前的交通指揮,疏通市區內漸漸增多
的車流量。現場人越多,由各處運來的垃圾量也越來越多。

為了爭取較高的回收價位,尤其是紙類資源,志工們細心打包得整整齊齊


回收場派來的「怪手」起重機將各地運至的垃圾一一夾放在旁﹔再將志工
伙伴們整理好的一袋袋資源,夾到專門運送各項回收資源的車內。

志工們把別人丟出來的垃圾當成寶,一張紙、一個鐵罐、鋁罐或是塑膠袋
,皆細心分類妥當﹔動口的人幾乎沒有,只見一雙雙勤奮的手,忙碌異常




有親子檔,也有師生檔


大小菩薩在陽光下流汗,經歷一個上午的奮鬥,濕了又乾、乾了又濕。

就讀臺南市永華國小的小菩薩蔡珮玟,一大早和爸爸弟弟一起來衛生局廣
場做環保。

「我爸爸是慈濟的『師兄』喔!」原來他是蔡崇敬師兄的女兒。

同校同學余鈺涵小朋友也是全家出動。

台南地區的環保,由慈誠師兄們負責整體規畫,全家出動的慈濟人不計其
數。譬如穆仁信師兄及太太周佳蓉師姊,帶著兩位就讀幼稚園的孩子參加
垃圾分類。假日做環保,對他們而言,是運動、是教育、也是親子和樂的
美好因緣。

除了親子檔,還有師生檔。任教於永康國中的陳素春老師,與現在就讀高
職的蔡宮嫈同學,從八十一年就結下慈濟環保緣。當時蔡同學就讀國中,
老師鼓勵他們參加環保義工行列。蔡同學回味無窮地說﹕「做資源回收的
時光,是我國中生活最值得回憶的事。」

陳老師在旁補充說﹕「她還是班上『踏扁鋁罐』的第一名。」

雖然學生已經升學,但每月的資源回收日,師生兩人依舊準時參加在衛生
局廣場前的環保工作。



「愛物惜福」已融入生活


徐春長師兄說:「做資源回收,最重要的是,先做好自己的心靈環保;心
裡照顧好了,才能照顧別人丟出來的垃圾。」

一車一車的資源運送至福安路四段及仁德鄉三甲村的回收紙場,在紙廠旁
,包頭巾戴斗笠的數十位志工蹲在地上,收拾零碎的紙類,一點一滴都不
忘惜福。

最後一大袋鋁罐上了回收車,今日的環保工作告一段落,已經接近下午一
點鐘。總計回收達十七噸的垃圾資源。

香積組自聯絡處送來什錦麵,大家開心地坐在階梯上吃,並互相閒談今日
做環保的趣事。 台南地區八十四年度資源回收,總計三千七百九十五公
噸,其中紙類三千零五公噸、鐵類七百零六公噸、鋁罐四十二公噸,塑膠
類四十二公噸,另外亦回收寶特瓶五萬七千二百三十三支。總回收金額達
壹仟壹佰捌拾陸萬肆仟柒佰陸拾肆元,全數捐作慈濟各項志業的善款。

雖然明訂每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環保回收日,其實分布在各地的志工們,
每一天都在做環保,時時將「愛物惜福」的觀念融入生活中,因為做環保
後,更能體悟大地是孕育萬物的根本—─大自然是地球給予生命萬物最好
的寶藏。



萬顆真心,一片林


天空破了洞,誰不傷心?青山禿了頭,誰不悲情?

一顆真心,一顆樹﹔萬顆真心,一片林。

「地球是我們的家,打掃自己的家,是天經地義的事。」一位志工說。

一千多名環保志工,就在與垃圾為伍的日子裡,敞開了心中佛性大門;平
時付出,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只因一顆歡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