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和著汗水與愛心的復建 | 
                   
                  
                     | 
                   
                  
                    | ◎何貞青、林美依 | 
                   
                  
                     | 
                   
                  
                    慈濟在全省十三縣市三百五十個據點同時進行募款, 
                      海外各點亦紛紛發起義賣; 
                      募得款項除提供因風災、 
                      水災造成嚴重災情的地區做為災後公共設施整修與復建基金外, 
                      並用於協助災民遷村、重建、整修房屋及發放急難慰問金。 
                      台中分會也成立 
                      「協助南投縣道格颱風災區重建小組」幫助災民迅速重建家園。 
                      八月二十三日,南投、台中慈濟人在台中地區飛鷹、 
                      駱駝車隊的人力及車輛支援下, 
                      出動二十八輛登山車至仁愛鄉新望洋和翠巒兩部落發放米糧、 
                      棉被等生活物資, 
                      為向來幾乎被遺忘、當時更因風災而「與世隔絕」的深山部落原住民, 
                      帶來外界關懷的訊息。 
                      後經過多次評估協商,本會決議協助災情重的翠巒部落進行遷村工程, 
                      其餘分散各地的災戶亦視情況予以修繕或重建, 
                      而神木村部分因土地無法取得,故未進行遷村, 
                      對受災嚴重者亦以修繕重建方式處理。 
                       
                       
                       
                      受道格颱風侵襲而嚴重受損的南投縣仁愛、信義兩山地鄉,不僅地域廣大 
                      且地形崎嶇,平日上山已不易,風災肆虐後難通行;在時間、地形、人力 
                      考量下,本會決議由南投委員分頭進行兩鄉的重建及修繕工作,以掌控時 
                      效及進度。 
                       
                       
                       
                      ◆慈濟屋一一矗立在山間 
                       
                       
                      仁愛鄉散戶(包括埔里鎮)共九戶(另四戶僅予修繕),分布於六個村落 
                      、十二個地方。建屋工程由南投第二、三組委員共同參與,沈順從師兄負 
                      責統籌,自八十三年十一月動工,八十四年一月間即同時完工交屋。 
                       
                      房屋外形及建材均統一為磚造水泥牆的平房,屋頂採用隔熱烤漆鋼板,並 
                      依人口規畫隔間及坪數。客廳、廚房、衛浴設備一應俱全;完工交屋時, 
                      委員們並發心捐贈床鋪、家具,讓每一間房子不單單是擋風遮雨的地方, 
                      還有「家」的溫馨感。 
                       
                      信義鄉散戶範圍包括水里、國姓,共十戶(另五戶僅予修繕),由南投第 
                      一組委員徐瑞宏居士、呂智媛師姐等人負責,八十三年九月動工,次年十 
                      月以前陸續交屋。 
                       
                      外觀設計、建材及坪數隔間,亦如同仁愛鄉散戶般用心規畫,每間屋子都 
                      有一扇寬敞明亮的落地型鋁門,兼具堅固及美觀特質,也讓災民有了一個 
                      舒適而恆久的身心安頓所。 
                       
                      散落在各山間的慈濟屋,規模與造型雖然簡單樸實,但從勘災到完工的過 
                      程可不輕鬆。 
                       
                      有時位於不同村落的散戶就相隔整座山,師兄姐常得跋涉好幾個山頭親往 
                      監工,每天早出晚歸幾乎以山林為家了;也有複雜的土地問題,讓師兄在 
                      崎嶇的產業道路上疲於奔命,足足跑了二十餘趟才解決;還有師姐為評估 
                      建屋狀況,儘管心底發毛,仍然咬緊牙根地「爬」上地層滑動的災區…… 
                       
                      漸漸地,鞋跟磨破了,車胎一換再換,閃耀著無數汗水的慈濟屋,也在山 
                      間矗立起來! 
                       
                       
                       
                      ◆遷入新居,展開新生活 
                       
                       
                      帶著無盡祝福與希望遷入新居的受災戶,除了感恩,也各以不同形式回應 
                      社會的恩澤及慈濟人的付出。 
                       
                      以往終日酗酒、被鄰居視為廢人的潘老先生,擁有自己的屋子後頓時清醒 
                      ,滴酒不沾,不僅將居家整理得美輪美奐,還在牆上掛著證上人的法像。 
                       
                      每當有人稱讚他屋子很漂亮,他就說;「這是上人設計得好!」 
                       
                      「以前住破屋沒人要來,現在一早就有人上門泡茶聊天了!」潘老先生嚴 
                      然過起一番新生活。 
                       
                      泰雅族的全老伯伯只懂得日語,他與行動不便的妻子從危樓遷至新居後生 
                      活安定多了,見到師兄姐總是豎起大姆指,念著「阿里阿多」,加上幾句 
                      「阿彌陀佛」,以表示他的歡喜與滿意。 
                       
                      以前遇颱風就得和孩子忙著「綁厝角」的黃女士,欣慰地說著新房子不會 
                      漏水、不會被風吹走,孩子們可以安心念書了……。 
                       
                      原本無處安身、愁容滿面的人,終於安定下來,而且過得更好、笑得更燦 
                      爛!看在那些放下私人工作、全心投入建屋的慈濟人眼中,只覺得過程中 
                      的挫折、血汗,都有了代價。 
                       
                      若向師兄姐慰問一聲:「辛苦了!」,他們總是謙遜地回答:「沒什麼, 
                      這是應該做的!」讓人感覺他們確實別無所求──除了災民臉上的笑靨及 
                      那分安心! 
                       
                       
                       
                      ◆翠巒慈濟村落成 
                       
                       
                      相較於散戶的個別重建,仁愛鄉力行村翠巒部落遷村工程,在規模與時間 
                      上又是另一頁艱辛歷程。 
                       
                      早從勘災行動開始,慈濟人就見識到翠巒地形交通的惡劣與不便;而後基 
                      於路程及人力的考量,整個遷村工程交由台中訪視組負責。 
                       
                      自八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奠基動工以來,歷經種種困難,終在今年元月完 
                      工,趕在農曆年前讓居民先行遷入,並於日後再舉辦簡單隆重的交屋儀式 
                      ,為慈濟援助中部風災工作畫下句點。 
                       
                      翠巒慈濟屋共三十一棟,不僅規模完整而且工程浩大,為國內首座慈濟村 
                      。 
                       
                      其外型及內部均經統一規劃,為兩戶雙併式兩層樓建築,全棟採用鋼板建 
                      材,兼具防震、防颱、防腐蝕等特色以適應高山氣候。 
                       
                      在內部設計上,一樓包括客廳、廚房及衛浴設備,二樓則隔間為三房。整 
                      幢屋子寬敞簡潔,亮麗的外型,挺立在群山峻嶺中分外耀眼。 
                       
                      回顧一年多來的施工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由於山地交通不便,道路時常崩壞,導致建材運輸不易,加上地形氣候的 
                      影響,工人調度困難,施工倍加艱辛,工期也一再延宕。 
                       
                      尤其聯外道路坍方影響進度甚鉅,施工人員曾冒險運入建材,結果造成八 
                      輛運材車翻覆,幸而無人傷亡。 
                       
                      也曾有運材車在崩塌的路面走走停停,五天之後才抵達工地,司機吃、睡 
                      都在車上;若逢雨季車子無法通行時,還得連夜以人力搶搬建材以免被雨 
                      浸壞……。 
                       
                       
                       
                      ◆波折重重,一一克服 
                       
                       
                      然而,即使過程坎坷、路途遙遠,仍未使有心人怯步。 
                       
                      負責督責整個工程的南投委員蔡碧雲師姐及台中訪視組陳秀鷹師姐等人, 
                      每月固定上山勘察進度、慰問工作人員,他們對這段波折重重的路程,感 
                      受也最深。 
                       
                      任職於南投縣政府的蔡碧雲師姐,身兼縣府人員及慈濟人兩種角色,同時 
                      承受著雙重壓力,舉凡與縣府相關的工程事宜,幾乎全由蔡師姐一肩擔起 
                      ,譬如遷村用地的取得,建築師、包商的接洽,以及施工過程大小問題… 
                      …,在長達一年多的日子裡,蔡師姐的生活重心都在翠巒山上。 
                       
                      施工期間,師姐每月代表縣府及慈濟上翠巒勘察,有時一個月內還得跑上 
                      兩、三趟,每次來回八、九小時,「比去一趟台北還遠!」 
                       
                      八十四年二月期間,往翠巒的路面崩塌太過嚴重,師姐連換兩條路線都未 
                      能通行,「不管我怎麼走都過不去,拖到傍晚只好死心了,那是我唯一到 
                      不了翠巒的一次!」不勝懊惱地說。 
                       
                      這段驚險的路程,讓同行的縣府司機換了四、五位,唯一沒換的就是蔡師 
                      姐! 
                       
                      另一方面,台中慈濟委員們也肩負上人的期望,每月由台中跋涉至翠巒, 
                      「披星戴月、風塵僕僕」,可說是他們的最佳寫照。 
                       
                      施工之初,山路幾乎寸步難行,有時車輪深陷泥中,師兄姐一面推車一面 
                      得「潦」過大片爛泥砂石;也曾遇到土石正在崩落,閃避靜候了半個多鐘 
                      頭,才能著手清除;有時車胎半途爆破了更是慘不忍睹…… 
                       
                      「簡直比泰北的山路還難走!」參與過國際賑災的李朝森師兄說。 
                       
                      「無論如何也不能半途而廢,即使用爬的也要爬過去!」七十餘歲的余金 
                      山師兄表示。 
                       
                      就是這分堅持信念,讓師兄姐的腳步永不停歇,也讓通往翠巒這條菩薩道 
                      愈形寬廣、平坦,終於成就一座慈濟村的誕生。 
                       
                       
                       
                      ◆將善心化為具體建築 
                       
                       
                      然而,在歡慶完工交屋之際,慈濟人也同時有著一分歉然;雖說是外在環 
                      境影響進皮,但工期確實延宕過久,終是有負大眾期盼。 
                       
                      尤其負責這件工程的師兄姐們便感受到無形的壓力──不僅是因為自覺對 
                      上人的託付,也擔憂是否辜負了各界愛心,更對那些引頸企盼良久的居民 
                      感到抱歉……。 
                       
                      無論如何,終於完工了,過程雖非十全十美,但懸掛在慈濟人心上的大石 
                      頭總算落了地。 
                       
                      回首來時路,踏實走過的師兄們也各有不同感受與期望。 
                       
                      「感謝上人及台中師兄姐包容體諒我的缺失;也感謝長期在山上監工的許 
                      春是老先生,他能堅持到最後,的確了不起;同時,也希望居民能做好造 
                      林及水土保持工作,好好珍惜這片土地。」一年來平添了許多白髮的蔡碧 
                      雲師姐說。 
                       
                      「我只是負責傳遞訊息而已,實在沒做什麼事,只要居民生活穩定就好了 
                      !將來還是要繼續關懷他們,幫助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立起來。」在翠 
                      巒山間奔波無數次的陳秀鷹師姐說。 
                       
                      「希望居民能感受慈濟人的精神,了解這些屋子的落成,來自社會大眾愛 
                      的凝聚,將來有能力時能回饋社會!」多次參與勘察的余金山師兄與溫春 
                      蘆師姐說。 
                       
                      …… 
                       
                      翠巒慈濟村的完成,不僅將無形的善心化為具體的建築,同時也記錄著慈 
                      濟人走過的步步足跡。 
                       
                      但願大家永遠記得,在這雄偉耀眼的外觀背後,是無數淚水苦難所鑄成; 
                      在歡慶之餘,也衷心期盼──天下無災難!讓這是台灣首座、也是唯一的 
                      慈濟重建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