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清淨心待人處事,不在分別中起執著 | 
                   
                  
                     | 
                   
                  
                    | ◎善慧書苑 | 
                   
                  
                     |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日】 
                       
                       
                      今天依然是寒風冷雨的氣候,志工們在中庭進行朝會,敘述近日的病房見 
                      聞。 
                       
                      上人示,步向菩薩道路,應以清淨心待人處事,不在分別中起執著,而學 
                      得普濟一切的菩薩心。生命在歲月中流逝,日子一天天地過,就如掀開一 
                      張張的紙,要在清淨的紙上,寫下人生的歷史。   
                       
                      「最真誠的教育,是淨化人心,啟發人人良知良能。佛教,即是教人如何 
                      活出真善美的人生。」   
                       
                      「愛人的同時,就是愛自己。任何事想得開、放得下,不與人計較,就能 
                      解脫自在。這是修行的關鍵。」   
                       
                      「舉手投足、開口動舌,都是在造『業』。業有善業、惡業,口說好話、 
                      勸人為善,是造善業;搬弄是非,使人感情衝突,是造惡業。平時所造作 
                      的業形成業種,當生命結束,就帶著業種進入業道之中輪迴。」   
                       
                      常住志工明月師姊,以病房見聞說明業力的可怕── 
                       
                      一位生生發生車禍,經醫師急救,命雖保住,但意識尚未完全清楚。一日 
                      ,他靠窗欣賞風景,由其身後看來,好像在抽菸;走近一看,卻無菸在手 
                      。師姊問他,他回答自己正在卡拉OK店裡抽菸。原來這位先生過去是位 
                      船員,常去卡拉OK店唱歌,今雖意識不清,但往昔的經驗仍在腦海中。 
                         
                      有位旅館老闆在意識不清時,會吵鬧不休,但只要給他一些報紙碎片,他 
                      就會安靜下來,快樂地數「鈔票」;因為他以前貪於賺錢,每天最愉快的 
                      事就是「數鈔票」。   
                       
                      明月師姊感嘆,所作是好的行為,就種下好的業因;所作是惡的行為,就 
                      種下惡的業因。上人也表示,如是因,如是果;受報不必等到來生,當下 
                      就有現世報啊!   
                       
                      上人赴慈院探訪昨日在慈院進行捐髓手術的年輕人。這名志願捐髓者是大 
                      專四年級學生,受髓者是一位旅居美國的四十多歲韓裔男士。   
                       
                      上人入病房時,年輕人正閱讀慈濟月刊。「怕不怕?」「這是一件小事, 
                      與捐血沒兩樣,沒有什麼。」上人讚歎他很有勇氣與毅力,所以能行此捐 
                      髓救人善舉。他卻回答:「這只是偶然遇到的機會罷了。」上人讚言:「 
                      這是你有緣、有心啊!」   
                       
                      在關懷小組委員的「滋補」下,年輕人體力恢復得很快;就在與上人談話 
                      時,又有碗補湯端上來了。年輕人將在今日午後返家,委員也將隨行。  
                       
                      入夜,教師幹訓營舉行心得分享,並有百餘人求昄依。上人開示:「皈依 
                      是很神聖的事,儀式在其次,最重要是心。」   
                       
                      「皈,是反黑歸白。從現在開始,徹底放棄過去的煩惱、迷茫;從今日起 
                      ,光明的道路就在面前,要精進地向光明的目標邁進。」   
                       
                      「依,是依靠佛、法、僧三寶。佛是開道者,為眾生開闢解脫自在的菩提 
                      大道;也是引道者,引領眾生走向光明境界。法如明燈,照亮人生的道路 
                      ,也照亮內心。僧是點燈、提燈的人,點燃眾生心燈,提燈照亮清淨、幸 
                      福的道路。」 
                       
                      上人勉勵老師們,做個提燈照路的人間菩薩,為學生們點燃心燈,使社會 
                      充滿一片光明,如此就是真正身心之皈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