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使者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生之勇
◎張素蓁(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研究生)
 邱豔芬(慈濟醫學院護理研究所所長)
他說,只是偶爾應酬喝喝酒……,怎麼會得肝癌?他又說,只是食慾較差
,容易累,體重下降……,怎麼會是肝癌?他喃喃地說,還有好多事沒做
:公司業務、妻子、兒女……。他不解地問:我從做未做過任何缺德事啊
!為什麼會得癌症?

我突然覺得:人離死亡愈近時,捨不下的愈多,想「掌握現在」的力量似
乎也愈弱;人生原來這麼短暫,根本來不及覺悟到要做對自己真正關係重
大的事。




一天下午,在病房遇到一位肝癌入院作第五次「經動脈栓塞術」及「酒精
注射」治療的病人。他正打著點滴,精神很好,臉色不錯,乍看之下,一
點都不覺得他是位癌症病人。



詳記病情


基於以往的經驗,會談之初,我一直避開「癌」這個字眼。病人卻拿出一
本筆記簿,上面記錄著自己的肝功能、α 胎兒蛋白指數、療程、不適症狀
、止痛劑次數、酒精注射次數、反應……等。

後來得知,病人由八十二年六月身體不適、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到同年
十二月檢查出肝癌至今,一直表現地相當堅強。

他固定每二、三個月住院一次治療,出院後就定期看門診追蹤;按時間這
次原本應該在十一月住院治療,卻因著替朋友助選延到現在。

能與醫護人員合作並做完全程治療的病患不多,何況他已經第五次住院了
!除了讚歎他的用心,對於他對疾病的正向態度也是打從心底欽佩!



選擇面對


究竟有多少人能面對自己患癌的事實,及忍受冗長、希望渺茫的痛苦治療
過程,還能如此勇敢、堅強地與醫護人員配合?

他眼裡噙著淚,娓娓道出當初的心境。

一度他也怨天尤人、生氣、否認、抱怨過,四處打聽名醫,甚至不遠千里
求診;一番輾轉折騰後,仍證實了最初的診斷。

他說,只是偶爾應酬喝喝酒,既無酗酒習慣,也未得過肝炎、生過甚麼大
病,怎麼會得肝癌?

他又說,一開始只是食慾較差,容易累,體重下降而已,怎麼會是肝癌?
他喃喃地說,還有好多事沒做:公司業務、妻子、兒女……。他不解地問
:我從做未做過任何缺德事啊!為什麼會得癌症?

一個正值事業顛峰,意氣風發之際的人,突然面對這樣的打擊……,換作
任何人都是難以接受的。

我突然覺得:人離死亡愈近時,捨不下的卻越多,想擁有「現在」的力量
也愈弱;也才發現人生原來這麼短暫,根本來不及做對自己真正關係重大
的事。



配合治療


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到慈濟醫院求診,在太太及兒女的支持下,克服了
心理障礙,開始接受一連串的治療。

他說,經過第一次的「經動脈栓塞術」及「酒精注射」治療後,接下去的
治療就沒有想像中那麼久、那麼難挨了;短暫的痛苦忍忍就過了,只要還
有一線生機,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把握。

他對死亡的戒慎恐懼,對生命的熱愛珍惜,教我十分感動!

治療期間,他努力調適自己,除了肉體上的不適,他盡量放鬆心情,盡量
休息,推掉不該去的應酬,公司的業務也大多交由他人執行,自己退居幕
後,顧前看後,指導指導而已;一有不舒服,就不再勉強自己做事;也全
力與醫院配合。何時該再住院?住院期間必須執行幾次「經動脈栓塞術」
及「酒精注射」治療?一切聽醫院的安排(他不好意思地告訴我:除了這
次替朋友助選例外)。



勇敢接受


我嘗想,人往往在最消沉困頓的時刻,就會有天賜突破的力量,在他們心
裡醞釀著,協助自己度過難關。慶幸的是,他也能在對不同環境時,依然
保持樂觀的態度,勇敢接受這一切。

一年多的治療下來,病人現在體重已經上升四公斤,實驗室檢查也都正常
,更沒有營養的問題,可見他及家屬的努力。

儘管他的α胎兒指數比上次住院還高出一千左右,門靜脈也因酒精的破壞
而呈現阻塞情形。這代表著病程變化並不如想像中樂觀,但他仍在住院期
間推著點滴架四處探訪其他病人、仍滿懷希望地與主任約定下一個療程…





《護理手札》


「人生」是每個人都擁有且不應該放棄的。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如何面
對自己的人生」,也在虔誠祈求病癒的人們身上,看到了一個個不同的生
命歷程。

「癌症」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自己被自己打敗。每個人生都有走到終
點的時候,即使他最終的結果仍和其他癌症病人一樣,但我卻堅信,在他
的努力及周遭人們的支持、鼓勵下,在這過程中,他會更勇敢地與癌症繼
續奮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