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
|
真心相待 ─ 一位安寧志工的告白
|
|
☉陳玉芳 |
有對夫妻感情非常好,但太太年紀輕輕的就罹患癌症。先生很捨不得
、很痛苦,也憤恨不平,抱怨上蒼的殘忍。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她,
從無間斷;先生的姊姊更從南非飛回來幫忙照顧整整兩個月。
我常去探望他,陪著他談心中的埋怨、深情與依依不捨。我僅跟他分
享:如果太太注定真的要走,那麼濃的情感與牽掛也會讓她倍增痛苦
。我希望陪著他慢慢準備分手的心情。
有一天他跟我說他想開了,「阿彌陀佛那裡也是個很好的地方.. ..
好像兩個人在爭一個小孩,孩子會受傷,我也會捨不得。」我知道他
是真的想開了。
那天,她走了,我陪著念佛號到清晨五點。他姊姊跟我說,回南非也
要出來做慈濟,同樣把關懷送給無親無故的人。
念佛不一定是幫助亡者,但卻一定能陪著家屬,讓他們不慌亂、能安心。
在醫院十層樓高的病房裡,陽光從透明窗外大棘棘地灑進來,窗內的
人似乎未被腳底下車水馬龍的喧鬧氣氛所感染,只是一逕靜靜地坐在
輪椅上,動也不動。
大步走近他身旁,喊一聲「阿文!怎麼不回頭看看我啊?」他回眸一
笑,眼中閃過一抹亮。
看護在旁迭聲說起阿文的狀況,「他想自殺啦!」
待坐定後,一手搭著他肩膀,問起:「那裡不舒服?」阿文以像蚊子
般沙啞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說:喘不過氣來。
「我知道那種感覺,就像我不會游泳卻被丟到水裡去一樣,不能呼吸
很痛苦吶。」「阿文,不要再意志薄弱,放棄自己...生命不是想解
決就可以如願的...」「過一天賺一天啊!」阿文已經泣不成聲,我
用衛生紙輕擦滿臉的淚痕,心疼地將他攬在懷裡。
「嘿,男人有淚不輕彈。」站在一旁紅了眼睛的看護說。
「誰說的,他是人吶,當然可以掉眼淚!」
我相信,哭,可以發洩,可以療傷,也是一種力量。
五月,慈濟醫院。
換上志工背心,聽說病房裡有個氣喘吁吁的胃癌病人,情況很不好,
太太每天在病床旁邊哭泣。想去看看他。
一進病房就見他無神地坐臥床上,兩隻腳浮腫、龜裂得厲害。
「你好,你的腳腫腫的,很不舒服喔?」他點點頭。「我去拿乳液,
幫你擦一擦好不好?」他又點點頭。
下樓到社福室拿我的包包,找到乳液後趕緊再度上樓。二度見到我,
他的臉色好看了些。端了盆熱水,讓他泡了泡腳,慢慢為他抹上乳液
,再應用曾上課學過的「美足護理」按摩。他的臉上有了微笑。我跟
他「約定」,下次花蓮見。
六月,再回慈院穿起志工背心。他已在彌留狀態,我仍在耳旁跟他說
話。摸了摸濕床單,猜想是尿布濕了,戴上手套開始幫他換尿布,並
請他兒子在旁幫忙。一掀開,果然見到一堆像柏油加了紅色般的血便
,我和他兒子合力清洗,還他一身乾淨。「把腳抹乳液好不好?」「
好!」他突然的出聲嚇了兒子一跳。
「幫你弄得乾乾淨淨的,看你該去哪裡?」他安詳地往生了。
隔些日子,打電話追蹤關懷,發現兒子心中藏著無限自責。
「爸爸對你很好喔?」
「嗯,沒想到正想讓他過好日子時,他卻走了....」
「有沒有對爸爸做過什麼?」
「沒有,什麼都沒有。」
「真的沒有嗎?可是我看到你幫他弄得乾乾淨淨,讓爸爸平靜地走。
一個人在生病時最脆弱,你在爸爸最需要的時候都陪在他身邊.. ..
。」
後來,他兒子對我說:「我很安心,至少我照顧過爸爸。」
我不想讓家屬有遺憾的機會,所以帶著家人為病人做護理、做任何能做的
事。徵詢同意後,我會帶著自備的傻瓜相機、V8與錄音機,紀錄下他生
前的面容與聲音,留給家人一分記憶。(張美麗口述/陳玉芳撰文)
每當夜幕低垂,星斗掛天之際,在城市匆忙一天的人群拖著疲憊步
伐,準備返家休憩時,卻有個人同樣在奔波一天後,整裝前往醫院,
去陪伴在長夜裡孤寂的癌症病人;這樣的日子過了四個秋冬。
這不是她的職業,卻是她準備做一輩子的志業....一個安寧志工的故
事,在台北這個庸攘的城市裡悄悄上演。
|
八十一年七月,張美麗師姊因為父親住院來到新光醫院,想到上人的
話:「慈濟人要把愛散播到每個需要的角落!」於是她就近當志工照
顧起其他病患來。
起初,她並沒有限定照顧對象,但當罹患耳鼻喉癌症的病人因治療無
法張口說話,而僅能張著一雙雙無奈的眼睛望向她時,一股心痛的震
撼讓她從此走入「臨終關懷」的行列,與許許多多生命激盪交流,交
織成一篇篇愛的故事。
當一名志工,尤其是一名陪伴癌症病患走向生命終點的安寧志工,美
麗師姊詮釋這個角色就像「垃圾桶」,可以容納病人傾吐出的各式各
樣喜怒哀樂。她說,志工又像一座「橋」,座落在病人與家人、病人
與醫護人員的心中,傳遞彼此心意。
與病人互動常充分利用肢體動作的美麗師姊認為,志工的雙手是為了
握病人的手、給病人力量而存在,志工的肩膀則是提供病人依靠與哭
泣的地方,志工要當病人的好朋友,也是心靈的歸依處。
安寧志工到底要做些什麼事呢?
在講究團隊照顧的安寧療護中,志工與醫師、護士和家屬都是不可或
缺的照顧要件,志工除了權充護士的另一隻手,協助病患餵食、口腔
清潔等基本護理外,陪伴、傾聽、分享、幫忙病人達成願望等,發揮
心理支持功能也很重要。
癌症病人的心理很複雜,一方面必須接受無治癒希望的事實、承受癌
細胞侵蝕的折磨,一方面又矛盾地渴望多待在人世,很多牽掛未了,
很多心願未完,這樣掙扎的心路比一般病人更需要關懷;尤其在癌症
末期疼痛異常,身心俱傷,非常需要有人能夠真誠地聆聽來自心底的
憂傷與遺憾。
安寧志工正是扮演這樣一個辛苦且承擔相當壓力的角色。根據美麗師
姊多年實際經驗,當一名安寧志工需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像敏感度、
耐心、甚至幽默感等人格特質。
而經年累月得面對癌症末期傷口潰爛、發臭的病人,師姊說,要有不
怕髒、放得下身段的勇氣,「就是將病人當作親人來對待」,並常以
「如果我是他的話,我希望別人如何做?」這樣的想法來付諸行動。
近四年來,美麗師姊輔導過至少三十多例個案,正因她一直抱持著「
以真心對待自己最愛的人」的心情,所以她總與病患及其家人成為朋
友,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
也因此,她總可以付出得如此理所當然、如此天經地義。她可以整夜
陪伴剛動手術的病患;可以為了讓病人有食慾而洗手做羹湯;可以三
更半夜趕往往生病人的家;可以陪著病人的孩子過年過節;可以搭飛
機南北奔波....只為陪伴癌症病人,走完人生全程。
「一字三塊,忘了一半,算一塊半。」
「歐,你已經欠我九元,臉要讓我摸一下!」
「好啊,阮太太同意的話,親一下也可以。」
「好啊,你竟然吃我的豆腐!」
這是美麗師姊與一口腔癌病人交談的一幕,平日他們以筆溝通,而當
他疼痛得無法握筆時,師姊輕鬆的話語總將他那眉頭深鎖的面容,化
成朵朵綻放的笑靨。
「我好像中毒了,沒有來看你好痛苦喔!」師姊有時也會如此俏皮地
向病人撒嬌。天性開朗的師姊指出,幽默可以用來對治憂傷、處理尷
尬,更可以讓病人拋開憂鬱。
有一次,病人不小心將痰吐在師姊身上,就在一片靜默之際,師姊說
:「哇!你的飛痰神功真厲害,上次是玩躲避球你丟我躲;這次換玩
棒球,但我可是最佳捕手喔!」
多年的經驗讓美麗師姊發現,日日邁向死亡的癌症病人的心裡非常苦
悶難當,而且常會封閉自己,除非你有耐心地等待、堅持關懷,才能
敲開那扇緊閉的心扉,進入他的內心世界。而其實,每個人的心中總
是渴望著被愛、被關懷、被在乎。
她憶起曾遇見一名來自越南的病人,結婚、離婚、混幫派、犯酒癮、
走私,經過大半輩子轟轟烈烈的漂泊生涯,到頭來罹患絕症、孤影一
人。
他將自己與世界連結的那扇門鎖了起來,任人無法開啟;他不洗澡、
不講話、不理人,有時剪指甲傷到皮肉流血,或是欲上廁所時因肌肉
無力跌跌撞撞,師姊在旁看得心疼,他卻毫無感覺地說:「不痛呀!
」
但師姊不放棄地探望他,幫忙提尿壺、打開話匣子,一點一滴地打動
他的心,到後來他願意讓人碰觸,幫他擦澡、洗頭,他會開口笑、願
意說話,心中的憾恨逐日褪去,取而代之的平靜伴他往生。
怎樣的真誠對待,帶來怎樣深度的信任。師姊提到有一癌症病人,出
院後藉酒澆愁,弄得自己與家人痛苦不堪。師姊電話追蹤發現後,有
天出奇不意地到家中找他,拉他到附近堤防上開口敞談,在夜色裡他
終於透露了平日不敢向家人啟口的心聲。
後來,這位病人幫新光醫院陳醫師照顧實驗室裡的白老鼠,久了照顧
出感情來,待實驗結束後他捨不得銷毀這群小老鼠,竟帶牠們回家照
顧。
「因為自身的病痛,啟發了他的慈悲心。」師姊如此以為。
在照顧癌症病患的身心靈方面,師姊提到大部分人都避諱去談的「性
問題」。她說,一個正常人有性需求是自然的,志工對此必須有正確
的觀念。
師姊曾遇過一病情已在控制中的病人,卻因需求未得到滿足而精神頹
靡。師姊在與醫師討論後得知「癌症不會傳染」、「除非有心臟疾病
,否則性行為不會造成病人生命危險」等觀念,再與家屬溝通居中傳
遞健康想法後,來日再見這名病患,已回復容光煥發的模樣。
「志工就是給他最需要的,而不是給你想給、你能給的!」師姊有所
體悟地說。
以前喜歡禮佛、拜佛的師姊,如今將全部時間都獻給了慈濟與癌症病
患,已沒有多餘時間與佛菩薩接觸了,不過現在的她選擇在醫院裡為
每尊佛服務。「每個病人都是一部值得探索誦讀的大藏經,每個病人
都是一尊佛,而只有讓他們高興時,你才有可能成為菩薩。」她說。
在見過這許許多多受苦面容之後,師姊最大的體會是「再輝煌的過去
也換不回健康、幸福或快樂。」「而讓每個病人最最放心不下的牽掛
,不是財富,也不是名利,卻常是家人、另一半、孩子的婚事、子孫
的未來....,也就是愛。」
太多的情感牽掛越會帶來對死亡的恐懼,因此師姊指出,死亡教育要
從志工本身做起,否則如何引導病人與家屬放下?師姊早已準備好遺
書,並在平日也讓家人學習面對死亡。
「了解死亡、面對死亡,自然就不會害怕死亡。」師姊說。
她這樣無悔的付出,為原本苦悶氣氛的病房平添幾許歡樂,也帶動了
病房裡相互關懷的風氣,有些護士在繁忙的護理工作之餘仍自願為無
依的病人擦澡,病人與醫師也會主動觀察哪床病人沒人照料,然後「
報給師姊關懷」。
感恩的心懷,常是互動故事中最溫馨動人的篇章。
有個罹患喉癌的無依老伯,在住院期間常受到師姊的照顧,後來定期
回診總是由師姊代為掛號,並領老伯就醫。
因此老伯心中老想著如何回報,每當見面時,他手中總會提著大包小
包自己種的「土產」相贈,在師姊不斷婉拒後,老伯從芋頭、花生、
胡瓜一直變換,就是絕不讓自己兩手空空見師姊。
還有個病人在臨終前,特別交代家人要準備幾包新竹米粉給師姊,原
來是因為師姊常以米粉為題,藉以和他談天,不意卻讓他以為師姊喜
歡吃米粉....
看到一個與病人無緣無故的人,卻能像家人一般地對待病人,新光醫
院的醫師感動地對師姊說:「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慈濟。」而家屬在受
關懷後,有人成為慈濟會員,有人走出悲傷,走出來當一名安寧志工
,關懷其他因病脆弱的家庭。
在慈濟五月開辦的全省五場安寧志工研習會中,有堂美麗師姊的課,
受邀的癌症病患與家屬,都義不容辭地自掏腰包搭車到場現身說法,
只因「在我們最徬徨無助的時候,美麗師姊來到我們身邊....謝謝慈
濟人。」家屬代表陳美樺說。
問師姊如何能毫無分別地愛這麼多人?她答道:「因為擦身而過都是
緣,無論面對哪個人,不吝嗇給予就是珍惜每一分緣。」
對於未來,她下定決心當個終身志工,直做到生命的盡頭,因為她說
:早已承諾自己,找個沒有掌聲的舞台,生活與愛。
談起美麗師姊這個人吶,初初見面時你可能以為她是個粗線條的人,
但其實如果你夠細心的話,會發現她更是個細膩溫柔的人,在細微處
用心的溫柔。
她不單單對病人好,對身旁的人也很好。中午時分,她會去敲問診室
的門,對醫師們大喊:「太辛苦了,該吃飯囉!」或是,用餐後會順
手帶個手捲、點心,看到哪個正忙碌中的醫師或護士就遞給他,生活
中這樣點點滴滴帶給他人的感動與驚喜,讓她的人緣奇佳。
個性坦率、瀟灑的美麗師姊,喜歡真誠不喜矯揉做作,就像她對自己
的期許:「惡言不出,善言不虛。」這樣直坦的個性讓人很容易摸熟
與她相處的方式,同時也成為與病人建立關係的最佳特質。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將自己奉獻給病苦的人,以前竟是個酒國女英雄。
十八歲的她,年紀輕輕就扛下債務,入股酒家,也因此每天借酒澆愁
,直至酒精中毒。她說:「嚴重時甚至將白米飯看成一條條蟲;一隻
手握不住一只水杯。」這段荒唐歲月直到進入慈濟才告結束。
當年引美麗師姊進慈濟的錦花師姊回憶,美麗師姊第一次跟著慈濟列
車到精舍參訪時:「她著濃妝、迷你裙來參加,但我沒有告訴她不好
,當上人開示時,她竟然當場抽起菸來....」談起這段往事總讓美麗
師姊不好意思起來。
但當美麗師姊立志加入慈濟,立刻決定戒菸、戒酒。她回憶:「常常
忍不住了就跑進附近的海鮮店,去聞酒味、吸二手菸....非常難受。
」但堅強的意志力讓她整整八個月菸酒不碰。她落盡鉛華,成為一個
真正悲心憫人的佛弟子,成為一個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慈濟人。
一天的時光,美麗師姊除了吃飯睡覺外,把時間都留給了慈濟照顧戶
與癌症病人。常常三更半夜要搭計程車穿梭闃黑街道,趕助念、趕探
望病患的師姊可說是膽大如天,但師姊什麼都不怕就是怕上人。她解
釋道:「這種『怕』其實是『敬畏』!」她說每次見到上人總不敢抬
頭正視,總是以眼角餘光掃瞄,這樣就很滿足。至於原因,她分析可
能是覺得上人的德行高深,叫人自慚形穢。
當了多年安寧志工,看了這麼多死亡後,師姊對生命自有一番特別的
詮釋。「有人說:生命就像塊畫布,端看你如何去著色,但有的人來
不及拿彩筆就離開了....;而我的畫布卻是在未上色前,就被社會大
染缸染黑了,只能用貼布,剪剪貼貼地拼湊出我的美麗色彩。」
師姊相信輪迴說,她剖析自己:「這世過得很不完美,但就算墮在地
獄我也不怕,因為我會繼續幫助苦難眾生解脫....。」
問師姊如果真有來生,最想做什麼?師姊毫不遲疑地答道:「出家!
」她接著說:「但是出家要有好因緣,因此這輩子先結善緣,下輩子
出家才能度眾。」
上人說:只要找到路,不怕路遙遠。美麗師姊正為此句話做了最好最
美的註解,她已然找到這輩子、下輩子,甚至生生世世努力的人生方
向 -- 以愛度眾。
☆ 上一則
| 下一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