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情】 在生命轉彎處─
八十四年大峽谷空難倖存者

      ☉李曉雯

      美國大峽谷壯麗、險峻的山川景致是世界聞名的奇景之一,多少慕名
      而來的遊客在此留下歡樂的倩影與足跡,但對曾家兩姊妹來說,大峽
      谷之旅卻是她們一輩子不可磨滅的夢魘……

      原是一次愉快的出國旅遊,不料卻碰上墜機意外,瓊如與曉惠雖飽受
      嚴重外傷和灼傷之苦,卻奇蹟般地存活下來,成為空難中僅存的生還
      者,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愛。

      兩姊妹的母親林秋英回想起出國前的情形,那歡樂情景彷彿還歷歷在
      目……

      「為了獎勵女兒的好成績,決定全家出國旅遊,讓孩子增廣見聞。一
      家人高高興興地準備第一次出國的行李,孩子們興奮得好像樹上的雲
      雀,笑聲整晚未停。看到孩子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神情,做父母的即
      使工作再辛勞,也早忘得一乾二淨了!」

      孩子們也明白媽媽的苦心,總是說:「等我畢業了,一定會賺錢給媽
      媽,到時候媽媽就不用工作,只負責家事就好了。」乖巧體貼的女兒
      ,令林媽媽的心好滿足!但人生的無常總是悄然而至,事情的發生就
      是這麼突然……


絕處逢生
      決定去大峽谷時,曉惠哭著說不要去,爸爸勸她一起上去玩,一旁的 
      大姊也附和著說會保護她;就這樣,一家四口坐上小飛機,只留媽媽 
      在旅館。沒想到就此一去,天人永別了! 
 
      爸爸與大姊在墜機時即往生;倖存的瓊如兩腿嚴重骨折;曉惠除了一 
      腿骨折外,全身有百分之六十嚴重燒傷。 
 
      「當不幸的消息傳來時,我幾乎嚇呆了!一個家只剩下我一人!當下 
      發願要追隨上人永遠在醫院當志工。可是,上天又開了我一個玩笑─ 
      ─獲知有兩位生還者,其中一位嚴重燒傷,另一位嚴重骨折,且已確 
      認是曉惠和瓊如。」 
 
 
      林媽媽難過地回憶事發當時。 
 
      兩姊妹住的醫院,分別在山上、山下,相隔三小時的車程。母親為了 
      照顧她們兩頭跑,「在舉目無親、語言不通,又面對如此考驗的情形 
      下,那種徬徨無依的恐懼感,真不知如何形容!」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山上的華人和留學生及時伸出援手,日夜不停 
      地照顧瓊如;而曉惠也有當地的慈濟師姊在照顧,面對這麼多不相識 
      的人如此無所求的援助,心中的感激真不知如何表達!」 
 
      接獲消息後,慈濟美國分會多位師兄姊即刻搭機趕往失事現場,除了 
      協助罹難者家屬處理善後,安撫家屬悲痛逾恆的情緒外,並致贈慰問 
      金。而住在鳳凰城的慮靜師姊當時全家正在別州度假,一聽到台灣旅 
      客發生空難,亦立即趕回來,協助照顧病患。 
 
 
折翼天使─瓊如
      兩腿嚴重骨折的瓊如,住院時一直很關心同機旅客的安危,媽媽不忍 
      據實以告,只好對她說:「他們都在醫院裡,而且情況很嚴重,妳懂 
      嗎?」她點點頭,懂事得令人心疼! 
 
      瓊如表示,很多師姑每天輪班來陪她聊天,使她在語言不通的陌生環 
      境及無聊的住院期間,獲得最好的照顧。 
 
      記得有一次,幾位大哥哥、大姊姊到病房陪她玩得十分開心,大家笑 
      得很大聲,還引得護士好奇地跑進來看看發生什麼事哩! 
 
      在醫護人員及師兄姊的愛心照料下,瓊如恢復的情況相當良好。起初 
      以輪椅代步,經多次復健治療後,雖不能快跑跳躍,卻已行走自如。 
 
      對於自己的傷勢,瓊如以輕鬆的態度坦然面對,有時還會和曉惠開玩 
      笑地說:「你看,我腳上有一條一條的蜈蚣,如果有壞人來,我就拉 
      起褲管,他一定會嚇得跑掉,那就沒人敢欺負我了!」 
 
      因腳內仍有鋼釘支撐,瓊如也常自我解嘲,說自己有一雙天下無敵的 
      鐵腳,有次去朋友家住,不小心踢到桌腳,發出「吭」的一聲,大家 
      都嚇了一跳! 
 
 
浴火鳳凰─曉惠
      全身百分之六十嚴重灼傷的曉惠,送醫院急救後,一身焦黑、纏滿紗 
      布,只剩雙眼是正常的。而她手上戴的上人贈予的佛珠,幾乎毫無毀 
      損,令大家覺得不可思議! 
 
      曉惠的傷口在初期疼痛不已,常須以麻醉藥止痛,逐漸癒合後,卻又 
      奇癢無比…… 她娓娓道出在傷口痛癢煎熬下支持她的力量─ 
 
      「在醫院時,我最喜歡聽師公上人開示的錄音帶,因為他和藹的聲音 
      ,能讓我忘卻心中的不安與恐懼,而有一分平靜的感覺。尤其疼痛難 
      當時,我會對著師公的法像說:『師公,師公,請您給我力量,支持 
      我!』」 
 
      媽媽也會在一旁鼓勵她:「你常說以後要讀慈濟護專,在慈濟醫院為 
      病患服務,現在就是以自己的身體在親身試驗,了解病人的痛是如何 
      ?師公說:『不要痛苦,要痛快、痛快。』你要多忍耐,知道嗎?」 
      曉惠懂事的直抓著床邊的護桿,汗水從緊握的手中滲了出來。 
 
      曉惠曾夢見上人對她說:「曉惠很有福氣,也很有智慧,要好好照顧 
      媽媽。」她也自期要勇敢站起來,不讓上人和關心她的人擔憂。 
 
 
呵護備至
      為了使曉惠在療養期間獲得均衡的營養,慮靜師姊每天都將師兄精心 
      烹煮的中國食物帶到醫院,希望她能早日恢復健康。曉惠說:「連爸 
      爸煮的東西非常好吃,有時他還會特別煮一些我想吃的食物。」 
 
      慮靜師姊因對醫院附近環境不熟,本來只要四十分鐘的車程,卻足足 
      花了四個半小時才到家。隔天,她告訴曉惠:「我很笨,都迷路。」 
      曉惠立刻安慰說:「師姑,您不要擔心,師公會給您智慧,保佑您找 
      到路回家。」在她的祝福下,從那天起師姊果然沒再迷過路。 
 
      長期的接觸讓曉惠與師姊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曉惠住院期間,師姊 
      曾因要事回台灣,仍每天早晚打一通越洋電話回鳳凰城給曉惠,安撫 
      她的情緒。曉惠對師姊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心,除了無盡的感謝外, 
      最想說的還是:「感恩師姑!」 
 
 
神奇兒童
      曉惠的傷勢恢復得又快又好,連醫師都讚歎:「真是不可思議!依病 
      情研判,這孩子本來不可能活下來的,大概是宗教力量的支持,和慈 
      濟人每天送來的中國食物,讓她復原得如此快速!」 
 
      林媽媽表示,據醫師估計,曉惠最少得在加護病房待上半年,且經一 
      年的治療才能出院;因此當曉惠可以出院時,大家都很驚訝,說她是 
      「神奇兒童」。 
 
      經過十三次的整型手術,目前臉部及手部尚戴著特製面罩的曉惠,言 
      談中已重拾昔日活潑、開朗的個性。她曾因容貌燒傷而一度情緒低落 
      ,在醫院護士的介紹下,參加美國燒傷患者基金會的聯誼,藉著露營 
      等活動,和許多燒傷嚴重的病患交換心得,沮喪的心情才逐漸平復。 
 
      醫院復健室的醫護人員都希望曉惠能回去當志工,鼓勵其他燒傷病人 
      勤於復健,而她也願意現身說法,幫助其他同病相憐的患者,度過最 
      難熬的復健時期。 
 
 
愛心天使
      兩姊妹回憶在台灣時,媽媽經常參加慈濟的活動,並轉述許多慈濟的 
      點點滴滴。一次和媽媽到靜思精舍參訪,從常住師父結緣的《童心映 
      月》一書中,知道很多小朋友將零用錢存在撲滿中,捐給師公上人蓋 
      醫院;也被一位因機器輾過身體,而失去下半身的小男孩故事,感動 
      不已,因此決定將零用錢存下來,捐給師公上人做善事。 
 
      問她們對上人的那一句話印象最深?兩姊妹想了一會兒說:「多用心 
      。」因為犯錯時,她們都會提醒彼此要「多用心」。 
 
      當獲知來自台灣的蔡先生一家人在亞歷桑那州發生車禍的消息,兩姊 
      妹自己的創傷尚未撫平,即主動打電話去關懷受傷的病患,並前去探 
      訪蔡先生。曉惠拉著蔡先生的手,鼓勵他:「要趕快好起來!」蔡先 
      生聽到這樣貼心的慰問,精神似也為之一振。 
 
 
全新生活
      瓊如和曉惠現在分別在鳳凰城就讀中學十年級和七年級,個子高窕修 
      長,身體都很健康。母女三人平日都很積極參與慈濟鳳凰城聯絡處舉 
      辦的活動,布置茶會會場、到湯姆士小學協助發放等,總希望能將自 
      己深受的照顧與呵護,回報給社會,關懷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很感激鳳凰城與美國分會的師姑師伯,在住院期間無微不至的照顧 
      ,陪伴我們走過最難熬的時期。等我們在美國的治療告一段落後,希 
      望能回慈院當志工,並親自向師公上人致謝,表達由衷的感激與想念 
      之情!」 
 
      兩姊妹殷殷期待著。 
 
      狂風暴雨過後,天空清澈了起來,一如兩姊妹的心情,清新而開朗。 
      未來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祝福這兩位慈濟的小天使,能舞動愛的羽 
      翼,擁抱有情眾生! 
 
      (編按: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三日,美國觀光勝地大峽谷發生墜機空難 
      ,造成機上九名台灣旅客七人罹難,文中的瓊如和曉惠是僅存生還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