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分大愛,他們簽下了遺體捐贈志願書,讓愛長留人間。
☉李彩琴
住在花蓮縣三棧溪畔,今年七十九歲的熊老先生,終年和花蓮的慈誠
隊配合,全心投入環保工作,在他住的村子和鄰近的風景區做廢紙回
收及垃圾分類。
單身的熊老先生於民國六十年從任職的警察單位退休後,靠領半退休
俸度日,身體和心理都極為健康。八十四年二月,他從「慈濟世界」
廣播節目中,聽到證嚴上人提及遺體捐贈的意義,便為自己的身後事
做下決定──往生後要將遺體捐贈給慈濟醫學院,供醫學系學生解剖
研究用。
同年三月,熊老先生在慈誠師兄的陪同下來到靜思精舍,拜見並皈依
上人,上人對他慈言嘉勉:「捐贈遺體要有很大的喜捨心。一個人往
生後,不是土埋就是火化,而你選擇遺體捐贈,是很有意義的決定。
」
老先生並表示,身後他還要將撫恤金全數捐給慈濟。
一開始無法接受自己罹患癌症,兩年前發病後從台中轉到慈濟醫院,
尋求最後一線生機的陳小姐,再經醫師證實是子宮頸癌末期,其間幾
度往返慈院治療。
年前入院,確知無治癒希望後,由慈院「臨終關懷小組」透過與醫療
團隊的合作,給予陳小姐身、心、靈三方面完整的關懷,讓她能逐漸
平靜地接受自己生命所剩不多的事實。
那期間,她得知「遺體捐贈」一事,在和男友商量後,兩人歡喜地一
起簽下「遺體捐贈志願書」,也在志工師姊的關懷下,完成最後心願
──由證嚴上人福證,和男友在慈院完成終身大事。
兩個星期後,陳小姐安詳地走了。志工師姊遵照她的遺言,為她梳慈
濟頭、打扮得光潔明亮,再把遺體捐贈給醫學院完成她遺愛人間的心
願。
「全屍」、「入土為安」向來是中國人根深柢固的傳統觀念,因此,
目前國內九所醫學院仍普遍缺乏可供學生實習解剖用的大體,大約十
幾、二十多人才能分配到一具;甚至有醫學院近兩百名學生共用一具
大體的窘境……
這些例子,在在顯示現今國內醫學界共同面臨的難題──遺體取得不
易。
慈濟醫學院解剖學科林國偉老師表示,以前各醫學院所使用的遺體,
主要來源為無名屍、無眷榮民,以及遊民收容所送來的病逝遊民。林
老師並提到自己在醫學院就讀時,還曾處理一具因凍死而全身蜷曲的
無名屍,手指凍得無法扳開,而其生前是否患有重大疾病或傳染病也
無從得知,對解剖者的健康難以保障。
藉著慈濟醫學院在全省各地舉辦十三場「大體捐贈說明會」,遺體捐
贈的觀念漸開,目前已有六百多人簽下「遺體捐贈志願書」,並獲慈
濟醫學院發給「遺體捐贈同意卡」,在往生後將遺體捐贈給醫學院,
作為人體解剖教學和研究之用。
慈濟醫學院自創校兩年來,即積極規畫的「遺體防腐處理室」和「大
體解剖教學實習室」,已於九月進行硬體建築與內部設施的測試驗收
。
其中,「大體解剖教學實習室」已於九月十七日啟用,醫學系三年級
學生也開始在此展開「大體解剖學」課程。目前,慈濟醫學院有二十
七具大體可供學生實習解剖,平均每四名學生共用一具大體,比例之
高居全國之冠。
而力求人性化、佛教化的「遺體防腐處理室」,在處理遺體時所需要
的各項設備上,如灌流工作台、灌流平台車、遺體存放盤、遺體存放
架、大體解剖台、器械櫃、冷凍櫃、COCOONING藥劑及噴房、噴架設
備等,亦一應俱全。
此外,空間內部也保持在所需的常溫空調──攝氏十五點六度的恆溫
及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濕度狀態,並設有四個冷凍櫃(攝氏四度及零
下二十度各兩個),供臨時存放備用,另設有存放量達一百具的「遺
體存放室」。
今年六月到九月間,在慈濟醫學院於全省舉辦的「遺體捐贈說明會」
上,林國偉老師針對與會者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Q: 因意外或自戕死亡者,是否可以接受其遺體捐贈?
A: 如捐贈者往生時的身體狀況符合本院遺體處理的要求(亦即沒
有下列情形:法定傳染病、動過大手術有傷口尚未癒合、嚴重
創傷、過分肥胖、溺斃死亡及做過死亡病理檢驗手術或器官捐
贈者的遺體),本院均可接受。
Q: 動過器官切除手術者(如子宮切除或腎臟移植等)可否捐贈?
A: 捐贈者如曾進行過手術,但往生時已經痊癒,即可接受。
Q: 請詳細解釋「過分肥胖」無法捐贈的定義?
A: 「過分肥胖」指的是病態性的肥胖,例如已經造成下肢水腫、
無法負荷身體的重量等;因為太多的脂肪會阻擋防腐劑進入身
體組織細胞中,造成遺體無法保存。
Q: 可否同時填寫器官捐贈與遺體捐贈志願書,而在近往生時才依
身體狀況擇一捐贈?
A: 可以,一般建議以器官捐贈為優先,如無法捐贈器官時,則作
遺體捐贈。
Q: 捐贈手續中繳交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影本的用意為何?
A: 僅作參考,以得知捐贈者家庭資料及便於未來聯絡。
Q: 若有心捐贈者僅找到二位家屬或朋友同意,而其他家屬反對時
,是否可以捐贈?
A: 本院的捐贈程序只要二位全權負責人同意即可捐贈,但仍希望
捐贈者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再行捐贈。
Q: 受刑人是否可以捐贈?
A: 可以,但需家屬與獄方同意。
Q: 若有心捐贈者無法取得家屬的同意,可否請遺體關懷小組的師
兄姊幫忙勸說?
A: 若因捐贈者家屬對遺體捐贈流程或觀念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
請關懷小組向其說明;但如係家人間情感因素則非外人所能幫
忙。所以,主要仍請捐贈者勸服家屬,而關懷小組站在協助說
明的立場。
Q: 遺體最遲需於何時運走?
A: 愈快愈好,若因臨時狀況無法即時運抵醫學院,須先冰凍以免
腐敗;一般在室溫二十度左右、四十八小時以上即會產生病毒
,造成「屍斑」,夏天則可能在二十四小時以上便會產生。而
遺體運送費及冰櫃費用均由醫學院支付。
Q: 可否助念完再將遺體放入冰櫃?
A: 如捐贈者往生後至助念完的時間未超過二十四小時則可(但須
考量遺體保存時的溫度)。
Q: 若捐贈者遺體已經運送了,家屬想做頭七或告別式,如何處理
?
A: 建議家屬以往生者照片代替遺體來做告別式。遺體防腐處理越
早進行效果越好,經處理後的遺體最適當的保存溫度為攝氏十
五點六度,倘若處理完後又往返運送,對於遺體保存並不妥,
希望家屬儘量配合。
Q: 遺體火化是一起或個別進行?
A: 醫學院每年舉辦一次火化儀式,採個別火化,前一具骨灰撿完
後才火化下一具;火化後的骨灰依捐贈者遺願,送回本院紀念
堂中安奉或由家屬領回。
Q: 若家屬想在遺體火化後,依往生者遺願將骨灰灑於大海或高山
之頂,如何處理?
A: 醫學院會尊重捐贈者遺願,讓家屬領回骨灰自行處理。
Q: 若捐贈的遺體超過慈濟醫學院存放量時,是否有轉贈的計畫?
若有,將來骨灰能不能送回慈濟保存?
A: 本校遺體儲藏室容量為一百具,而從今年開始每年的使用量至
少為十三至十五具,數年後又有臨床解剖學的課程,遺體需求
量將會增加,因此存放量應無虞,故目前無轉贈計畫。將來若
超過時,會再考慮是否轉贈其他醫學院。而火化後的骨灰則依
捐贈者遺願,由家屬領回或送回慈濟安奉。
Q: 轉贈遺體的運送費及喪事補助費,由誰支付?
A: 運送費由接受轉贈的醫學院支付,喪事費的補助則視各校規定
不同。
Q: 若捐贈者在國外往生,且遺體能及時冰凍,醫學院能否接受並
協助運回國內?
A: 捐贈者若於國外往生,有許多細節如往生多久、是否冰凍合宜
、遺體運回符不符合當地法律以及機場和航空公司會不會接受
等,醫學院都無法掌控,所以暫不接受。
Q: 捐贈遺體者的家屬可否向醫學院申請喪事補助費?
A: 慈濟醫學院除負擔遺體運送費外,若捐贈者家屬需喪事補助費
,可在遺體防腐作業完成後,直接向慈濟醫學院解剖學科申請
;最高可申請五萬元。
Q: 捐贈者家屬可否在旁參觀防腐處理作業或解剖實習?
A: 為免妨礙解剖學科技術人員工作及學生上課,恕不接受參觀。
Q: 捐贈者家屬可否在非公祭時間,前往醫學院祭拜?
A: 本醫學院設有佛堂,家屬只要事先與本院解剖學科聯絡,即可
安排祭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