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映月】 五心上將
台中兒童精進班•班爸媽篇
《假日學校》

        ◎文/謝莉娟


      生活就是一種學習

      生活就是一種人事歷鍊

      讓真誠、柔軟、包容、好奇、易感,生活就是懷抱一顆童心

      長存於一語、一笑、一行中……

      ──台中兒童精進班指導教授曾漢榮


      從關心孩子的生活教育出發,民國八十三年,台中兒童精進班在一群
      媽媽的單純心思中成立。

      團康活動、慈濟小故事分享、偶爾的親子結伴戶外踏青,讓小朋友享
      有輕鬆學習的快樂。但是,在橫跨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年齡層
      中,漸漸發覺,一致性、集聚一堂、我說你聽的課程活動,越來越不
      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特別是高年級的孩子。

      不聽話、談天、顧自做自己事的情況時而造成困擾,「需要突破」、
      「需要重新思考適合孩子的課程」、「班媽媽、班爸爸也需要成長、
      改變」的渴望,不斷在這群關心孩子、但不知如何突破的班爸媽心中
      悄悄吶喊著。

思突破,現契機

      民國八十四年,彰化師範大學心理系教授曾漢榮、彰化陽明國中輔導
      室主任張秀巒夫妻檔的出現,為台中兒童精進班注入了新契機,並吸
      引更多擁有相同教育理念的爸媽們加入。

      「曾教授夫婦以他們的學術、專業背景,帶著班爸媽一起成長,為大
      家上親子溝通技巧的課,並透過不斷分享、討論的過程,不知不覺地
      改變我們傳統威權、訓示的教養觀念。」許多班媽媽不約而同將喜悅
      的收穫回歸到生活當中,教養方式由「孩子你聽我的」逐漸轉化為「
      孩子讓我們來聽聽你想說什麼」。

      大人的努力改變,無形中也營造出充滿人情關懷的氛圍。

      「當大人理性地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孩子相對地也會拿出成熟、懂事
      的態度,來和你溝通。」依長期面對青少年的觀護人盧蘇偉觀察,這
      種「相印」的狀況同樣也出現在台中兒童精進班孩子的身上。

      尤麗卿媽媽說,她的兩個小孩也都在兒童精進班,大女兒內向害羞,
      但是透過戲劇課程演出的機會,孩子的勇氣、信心被激發了,可以在
      攻站遊戲中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懂得開放自己的心,結交朋友。

新組合,重出發
      
      在良善的互動氣氛不斷被營造、建立,共識不斷凝聚、向心力持續滋
      長的當下,制度、組織層面也開始有新的氣象和調整。

      先將三百八十四位小朋友依不同年齡層分信心、毅力、勇氣三個班,
      方便同一課題不同活動內容的設計,以符合不同孩子的需求。

      孩子分組之後,一百零一位班爸媽,也依專長、人格特質分為輔導員
      組及教案組。輔導爸媽除了專責照護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課程中的安
      全、輔助活動主持者順利進行課程外,平時還要與所屬的五至六個孩
      子的家長保持聯繫。

      班主任李阿利表示,平時所有輔導員就相互激勵──彼此間要有良好
      的溝通和默契,凡事以和為貴,誠如上人所說的:「每個人都有缺角
      ,但都可以當個不停轉動的齒輪,個個彼此契合,人人互補不足;智
      者勇於承擔,慧者勇於配合。」大家分工不分心,合作更和氣。

      「兒童精進班是慈濟的希望工程,班爸爸、媽媽就是希望工程的工程
      師。」上人希望班爸媽們要恰如其分地付出,投入的成員對自己的角
      色和功能,都要有相當清楚的認識,畢竟,要投入才能深入、要付出
      才能傑出、要關懷才能開懷。

      在陪同孩子成長的同時,大人觀念的成長益發重要,班爸媽的努力、
      合和,不也正具現成功的「五心上將」──愛心、耐心、信心、童心
      與上進心兼備!


      智慧不在於年齡大小,這分清淨的愛心與童心,
      即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唯有多培養愛心,多發揮菩薩的志願,
      才能去除人我是非的煩惱,恢復清淨的本性。

      ──證嚴上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