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秋山
他,走出困頓的童年,卻迷失在名利追逐中無法自拔,
在山窮水盡的時候,她盡釋前嫌,無怨無悔支持他重新開始;
衝破人生的層層關卡、透徹生活的種種風貌,
縱使沒有萬紫千紅的繽紛燦爛,也有如清晨露珠的豁然開朗。
童年生活的艱困,使聰穎的楊志成體會到雙親的辛勞,於是他力爭上
游,努力要讓這個家走出「艱苦」的陰影。
退伍後,他放棄高分考取的銀行工作,懷著凌雲壯志,從外務員做到
塑膠工廠的經理,也娶得一位秀外慧中的好妻子,這成家立業、功成
名就的人生好夢,眼看就要圓滿完成了,然而……
不知何時開始,應酬成了楊志成夜不歸營的擋箭牌;頻頻出入聲色場
所,花天酒地,耽溺在溫柔鄉的虛情假意,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刺
激。
在那地方討生活的人,求的是財,誰的荷包沈甸甸、說話大聲點,誰
就是大爺。於是,他不再拿錢回家,像著了魔似地將大把大把的鈔票
往那個無底洞送,並吹噓自己的事業有多麼可觀,讓一些財迷心竅的
煙花女子將他視為金主般伺候,甚至還有些用心良苦的傻女人糊里糊
塗地付出真感情…… 玩弄女人感情,成為他的看家本領。
吃、喝、嫖、賭等「英雄本色」,他一應俱全,再加上拐和騙,儼然
已從一個五專生「上進」到「六專」生。
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對先生日漸異常的行徑,原本不疑有他的妻子也
開始有點不安,但仍說服自己:「男人在外為事業打拚,身不由己在
所難免。」她還是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努力扮演賢妻、良母、好媳婦
的角色。
當時住家旁有個市場,每天清晨三、四點,就開始響起販家準備開市
搬貨、吆喝的聲音。此起彼落的喧嘩,常將她從夢中驚醒,當發現枕
邊依舊空蕩蕩的時候,一股從腳底襲上心頭的淒涼教她不禁黯然神傷
。
紙,怎能包得住火!
東窗事發,在被騙女子的投訴下,雙親為這個在外頭做「大事業」的
兒子感到螫心之痛;認命的妻子雖然不齒,但念及孩子的將來與公婆
的情分,仍默默地委曲求全。
外面的女人發出了「索命追緝令」,楊志成在無處可躲的情況下,草
草辭去原先的職務,痛定思痛,改開計程車;妻子則到市場擺水果攤
。
「開車雖然賺了點錢,可是看到有些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的卑劣行為
,讓我對世情的險惡體悟更深。」他曾在當班的地方遇過「乾洗集團
」,專以兩、三百元的低價,招攬愛洗「泰國浴」的人。
上當的客人被載到目的地後,將衣物掛於一面暗藏玄機(可旋轉)的
牆上,在盡情享受「物超所值」服務的同時,衣物裡的錢財也已被洗
劫一空。等到要付帳時發現沒錢,還會被惡毒地羞辱一番。那些樂於
此道且貪小便宜的人,往往因此受騙、受辱,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有次一個老士官被洗劫了近六萬元,傷心地嚎啕大哭,尋死尋活。他
於心不忍,希望老闆還老士官一些錢,否則將毫不留情地向警察告發
……
拿回了兩萬元,他催促老士官快走,就當作運氣不好賭輸錢,並勸誡
他以後別再貪小便宜,因小失大。
另外一個詐騙集團,專門訓練年齡在二十五至三十五歲之間,身材、
面貌均姣好的女子,色誘上了年紀的企業大亨,相處一段時間後,再
謊稱懷孕。為了息事寧人,這些老大亨往往願意花一筆錢來擺平;而
計謀得逞的女子,在短時間內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賺進五、六十萬元。
每天開車來來往往,看人犯罪像在吃飯,心中的苦與掙扎使他重新思
考未來的去向,「因為這樣,我帶著全家人搬到南部,希望有一個全
新的開始。」
那一年,舉家遷到豔陽高照的屏東賃屋而居。
人生地不熟,又逢經濟不景氣,但憑著以前跑外務的經驗,楊志成借
錢分期付款買了小廂型車,在舉目無親的異鄉做起食品、食油的生意
;妻子則隨車奔波,並一本堅韌的意志勉勵他:「不如意的生活已經
過得太久了,這一次只准成功,不許失敗!」
當時在屏東從事這樁生意的中盤商有兩、三家,都已屬老字號,而一
般商家礙於人情,就算他以低價競爭,也不見得能爭取到客戶,更何
況是在資金不足、求現金的情形下,想在這三國鼎立的既定局勢中,
佔有一席之地,更是難喲!
夫妻倆每天一早就開著滿載貨物的車子,依照事先的規畫,循線開拓
客源。別的中盤商一個月休息四天,他們兩個月才休息一天;別的中
盤商不跑的路線,他們也挑起來做。
那時,他們經常遠赴恆春偏遠山區,顛簸在狹窄迂迴的石子路上;當
車子與兩旁叢生林木擦身而過時,還經常被那乘機伸進車窗的枝葉劃
傷。
山高路險,遠遠才碰上一家雜貨店,購買的量卻往往以「瓶」計算;
雖是不敷成本的買賣,夫妻倆仍要低聲下氣應對。
「創業維艱,本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血。」楊志成說。
「做事情要成功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是外地人,天時、地利
都沒有,只能把握剩下的唯一條件──人和。」妻子篤定地補充道。
先天雖然不足,後天的努力卻常能扭轉乾坤。當同業們正坐享其成時
,他們積極地開拓市場,加強服務功能,漸漸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民國七十六年,楊志成因生意往來認識陳樹宗而得知慈濟,且加入會
員,但當時只為不失商場和氣,純粹賣個情面,捧場應酬罷了!
民國七十九年,「幸福人生講座」在屏東中正藝術館舉行,在陳樹宗
力邀下,他又是抱著捧場的心理,「反正藝術館離我家很近,走兩、
三步路就到了;一方面媽媽對證嚴法師也欽仰已久。」於是,他就帶
著母親、妻子同去。
看著紛至沓來的人群與遊覽車,他漸漸留意起周遭的變化。
當一個個西裝畢挺、穿戴整齊的男眾,合作無間地搬排桌椅、指揮交
通的情景映入眼簾時,他心想:「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大公司』?
組織如此龐大,竟然都穿西裝在做工!」
會場上,證嚴上人開示中的兩句話──「福人居福地」、「輕輕一句
話重重地壓在人心上」,讓他恍若大夢初醒。
第一句話,令他想起包括自己在內的多數人,都以為應該是「福地福
人居」;遇到挫折時,往往歸咎宅第風水出了問題,企圖藉由堪輿術
士的指點獲得解決。然而,就算福地已成,人的惡性依舊,不知為善
、造福,福地又怎麼起得了作用?
「以前,一天到晚移動辦公桌方位,以為這樣就能改變厄運,卻從來
沒有想過,原來一切的厄運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所結的果。」
第二句話,則讓他對一直守在身邊、陪著自己度過風雨飄搖困境的結
髮妻子,深覺汗顏。
「對太太大小聲慣了,不知道自己把話說得有多重,總以為說過就算
了,晚上倒頭就睡,卻不知她因而整夜哭泣,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能
成眠。後來才知道,自以為輕的一句話,卻將別人壓得幾乎透不過氣
來。」
體會了這些道理,楊志成打從心底想跟隨這位師父,但聽說加入慈誠
隊要守十戒,其中戒菸、戒酒就令他頗感難為──要跟這兩位私交甚
篤的「好朋友」說再見,那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啊!
原本想同中隊長打個商量,看能不能先參加之後再慢慢改,但中隊長
告訴他:「有決心就一次全戒了吧,要不然乾脆不要參加!」
之後,他反覆思考──
「冬天出門做生意時,車窗都得拉上來。在車裡抽菸,煙霧彌漫,不
但坐在一旁的太太咳個不停、淚水猛流,我自己也是苦不堪言。」
經過內心千萬般的掙扎,他決定快刀斬亂麻,馬上對菸、酒發出「拒
絕往來戶」的通牒;妻子一聽,有點不以為然:「聽你說要戒菸、要
戒菸,都聽了十幾年了。」
「明天我一定戒、絕對戒。」他拍胸脯保證。
跟一個有決心而無毅力的人相處了十幾年,怎會不知最後的結果?「
好吧,如果你戒菸,我就戒飯!」兩人就此卯上,頗有「激將」的味
道。
前三天坐立不安,精神不振,他簡直沮喪到要抓狂的地步,為了不讓
妻子再笑他「有決心、沒毅力」,只好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熬過去,
並以嚼口香糖、喝大量茶水及泡熱水澡,來克服菸癮作祟時的痛苦。
而她也果真「捨命陪君子」,連日粒米未食。「但她改吃麵和米粉!
」對於妻子「詐賭」,他說:「多虧她那麼有智慧,我才能戒菸成功
!」
比起戒菸,戒酒對他而言似乎容易多了!「以往我都是早上十點出門
,傍晚六點工作結束後,客戶就會邀去吃飯、喝酒,一攤(一頓飯)
連著一攤,整晚下來沒有四、五攤,也有三、四攤。」
「因為有心戒酒,我靈機一動,重新調整生意作息,早上接洽廠商、
整理訂單,下午兩點出門送貨,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刻意避開
晚餐時間在家,酒伴來電找不著人,一次、兩次就「斷線」不再找了
,不但減少麻煩,也節省不少開銷。
而剩下唯一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跟父親之間長久以來的疏離。
「過去的放蕩,令父親留下根深柢固的成見。」因此,父子倆幾乎無
話可說,而父親更不願與他同桌吃飯。可是,若無法改善親子間的冷
漠關係,怎能符合慈誠十戒中「孝順父母」的要求?
父親愛泡茶,他訂做了一套造型特殊,專供泡茶用的石桌、茶具,再
買來父親最愛的茶,以投其所好的方式,逐漸軟化原有的僵局,父子
間較有話聊了;但固執的老人家仍未改變不跟兒子同桌吃飯的堅持。
「那天,父親已經在吃飯了,我乘機邀請送貨來的人在家便飯。他看
到有客人,不好意思不招呼而離座,於是我有了和他同桌吃飯的機會
。」
幾經如法炮製的結果,就算沒有客人,他也可以大大方方坐在飯桌前
,與父親一同用餐了。
授證為慈誠隊員後,楊志成除了發揮服役時受過訓練的長才,在屏東
慈誠中隊擔任交通幹事,負責編排、指導交通組的教育訓練,並加入
慈育隊,在茶會、聯誼會等活動中現身說法。
「走入慈濟,接觸佛法,使我的人生化暗為明,家庭從此有了和樂的
氣氛。而過去那段荒唐的生活,如今說來雖然見笑,但希望提供大家
一個借鏡,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