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登耀口述/張舜燕整理
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抱病在萬華車站拉人力板車,掙得微薄的工資
,支撐一家九口的生計。
假日或寒暑假,兄弟們會輪流幫父親推車,分擔他肩上沈重的負荷。
炙熱的盛夏,一雙赤腳踩在滾燙的柏油路上,推著車一步一履地向前
進,腳掌的水泡被磨破後的疼痛,逼使我的淚水幾乎奪眶而出……但
抬頭望見前方父親的背影,想起前晚他胃疾病發痛楚的模樣,我也學
會了如何含著血淚吞下肚,只管一步步地走向目的地。
遇到上坡、過橋時,力道必須控制好,稍有力氣不繼,車子便會無情
地滑落下來……
現在我明白,拉人力車即是人生的縮影──一條「不進則退」的路。
沒錢買鞋、中午吃冷稀飯拌鹽巴、繳不出學校補習費……。 這是念
小學時經常發生的事,而「赤貧」曾是令我最難啟口的字。因此小時
候心中最大的願望是──讓全家人每一天都能吃飽、穿暖、健健康康
!
父親因長期營養不良又積勞成疾,罹患嚴重的胃病,由於沒有餘錢就
醫,只能使用傳統土法,以燒熱的玻璃杯吸取胃中的脹氣。在推車時
,我常看見他在人力車前痛得單手壓著肚子、一邊呻吟卻又得一邊費
力地拉著車。
我忍不住哭著要父親休息片刻,只聽他回答我說:「一休息你們就沒
飯吃了!」而母親也需做水泥工、木工的助手,或幫人割稻、除草,
四處打工以貼補家用。
小學畢業典禮結束時,我獨自躲在大樹幹背後,耳裡傳來同學們呼喊
我名字的聲音。
「何登耀、何登耀,快來一起照畢業照喔!」
我何嘗不想和大家留影,但是口袋裡真的沒辦法繳出一毛錢的費用,
自卑的我忍不住偷偷地哭泣。
「我要賺錢、我要賺錢,我要賺很多錢讓爸媽過好日子!」淚水滑過
我的臉,也激勵著自己未來一定要改善家境。
順利考上第一志願省立板橋中學,正為上中學須穿鞋發愁時,一位陸
軍軍官獲悉,將三雙尚堪用的膠鞋贈予我們兄弟。
穿上有生以來的第一雙鞋,感受到社會溫暖的祝福,讓我立下誓願:
將來有能力一定要反哺社會。
一向堅強的父親敵不過病魔的煎熬,在我初中畢業那年的夏天因胃出
血住院,家計陷入困境且繳不出醫藥費。就讀建國中學的二哥首當其
衝,輟學為人拉自用三輪車,我也放棄直升板橋高中的機會踏入社會
謀生,共同肩負家計重擔。
我在五金行找到一份送機械材料的差事,不論烈日或颳風下雨,每天
總在六點出門,踩著三輪板車來往於台北縣市,直到晚間十點半收工
回家,體力幾乎消耗殆盡,但我從不引以為苦,反而因為店裡供應我
三餐而感到萬分慶幸。但是,父親卻因孩子無法脫離上一代的悲苦,
仍須以勞力來換得溫飽,而憂心不已。
後來經人介紹到一家文具印刷公司工作,我秉持著「該做的事一點也
不馬虎,不應得的錢一毛也不要」的工作態度,從最基礎的送貨員開
始,經三年的磨鍊後,不但熟識各項工作上的技能,並受老闆賞識委
以重任。
為感念公司的栽培,我以服務十年的心靈契約作為回饋,至今仍與老
闆維持著父兄般的情誼,因為他成就我練得一身好本領的機會。
民國五十八年入伍服役,長期營養不良而身體瘦弱的我,因軍中規律
的生活與訓練而日益健壯。當年,我以結訓第二名的成績榮獲陸軍總
司令頒發獎狀,點燃自我的信心;後來被選拔至成功嶺大專生集訓班
接受集訓,並以最低學歷(初中畢業)榮獲術科第一名、學科第二名
。
服役期間獲頒多項榮譽獎章,讓我逐漸擺脫自小嚴重的自卑感,更親
身印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奠定日後創業的精神基礎。
退伍後,著手創業計畫,本著「我是公司永遠的基礎員工」的理念,
雖然已當上老闆仍賣力打拚,沒有絲毫放鬆與怠惰,幾乎天天二十四
小時待命,即使客戶只需印製一盒名片,都維持一貫的服務態度,每
一塊賺進口袋的錢都代表自己全心的努力。
六年的開源節流,終於在經濟上稍有積蓄,第一優先治好父親的病;
也在民國六十七年購買了生平的第一棟房子。
一日,在醫院小兒科門診前看到等待就診的小朋友,臉上居然沒有絲
毫「看醫生要打針」的恐懼,反而被牆上的精彩卡通圖案吸引,從事
文具製造經銷的我,隨即聯想:如果在素面的鉛筆或墊板上設計一些
賞心悅目的圖案,讓小朋友樂於研習功課,應當也能間接提高讀書效
率。
不久後我前往日本考察,發覺自己的想法早在當地市場實行多年了,
回國後,我立即將創意付諸實行,由於在台灣市場是先例,造成爭先
搶購的熱潮。一枝筆「小兵立大功」,使我的事業蓬勃發展,並榮膺
中國青年創業楷模。
經濟能力穩定後,出自於一顆回饋社會的心,只要從報章媒體上得知
生活陷入困境的個案,我除了以金錢協助他們度過難關之外,也拿自
己的例子鼓舞一時受挫的朋友,勇敢地站起來面對問題,因為唯有奮
鬥不懈,才能挺立於無常的生命轉輪中。
初識慈濟,有七年的時間未曾深入了解,直到民國八十二年以行動積
極投入,在參與訪貧活動時,看到的景象讓自己覺得從前的貧困日子
彷彿又歷歷在目,也激起內心的覺醒──當下即是我反哺社會的最好
時機。
從捐贈訂婚首飾、資助泰北孩童文具用品、推廣六千幅靜思語掛畫,
一直到促成《漫畫靜思語》問世,我體驗到──真正的豐收來自持續
不斷地付出。而這個轉捩點,就像昔日幫父親推人力車遇上爬坡或過
橋的情形一樣,步步為營的考驗即是在幫助個人實現自我。
證嚴上人曾開示「讓愛心永不枯竭」,這句話讓妻子林庭君與我百般
思索:一顆種子如果從未落地生根,永遠只是一顆種子;若著地發芽
、開花結果,便能繁衍出無限希望的種子!於是,從事文化事業的我
,將推廣靜思文化之美至社會上,視為自我期許的目標。
八十五年六月下旬,「佛心文化藝術館」正式開幕,我們夫婦自願成
為全職志工,以有限的善款締結無限的佛緣,另一方面也實踐了證嚴
上人勉勵企業界,將事業與志業同軌並行的期許。
從赤腳推車,到現在擔任全職志工,我在各階段學習突破不同的考驗
。人生的路一步一步走來,沿途是進或退,全憑個人如何做選擇、付
出多少努力,以及從錯誤中記取多少寶貴的經驗;故實現自我不是固
守一定點,而是走向一個方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