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法音】 理性與感性
訪視工作現況

      ◎文/何貞青

      ※之一
話   別
      冬日的屏東難得見陰霾,今日卻陣陣與絲,是沾染了離意麼?
是不是漏掉我了?
      「阿婆,我們這回來跟妳告別,下次就換別組人來看妳了。」

      「啥米?那不是要讓我想念死了嘛!別換好嘸?」

      「放心啦!下一組的人也都很好,會常來看妳的。」

      平日,許美蓮、許美雪、許美杏三姊妹及鄭美人,加上駕車的蔡昌儒
      (許美雪之子),總是五人一組前往探視個案。因為成員固定,和案
      家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時照顧戶之間逕稱
      「四位師姊、一位師兄」,就知道是誰了。

      「人相處久了都會有感情的,我們每月探訪案家,只要遲了幾天,他
      們就會念,上次有位彭姓案主還特地跑去找另一位案主,詢問慈濟人
      來過沒,深怕我們漏掉了,沒去看他!」美蓮說。

      如此深厚的情誼,臨別的不捨可想而知,「雖然捨不得,但也不擔心
      ,相信下一組人會同樣做好訪視工作。都是慈濟人嘛,一樣的!」只
      是,言語間仍透著幾分離情別意。
師兄姊什麼時候來?
      迎著雨絲來到下一戶,四十多歲的陳姓中年男子,多年前因意外傷了
      腳,如今已無法外出工作,只能在家做做手工、賺些家用。聽說這家
      人好喜歡師兄姊來訪,不知會以何種心情話別?

      「要換新的人來喔?跟你們處得很好,怎麼就要走了呢?」

      「沒關係啦!這樣可以多認識人,也不錯呀!」

      「說的也是。像你們,總是跟那麼多人結好緣。」

      是個開朗樂觀的人呢!由於早與妻子離異,他父兼母職帶大一雙兒女
      ;這一家大小雖總盼著師兄姊來訪,但孩子卻正值害羞的年紀,慈濟
      人一來,他們卻又跑去躲。

      不過,那讀高中的女兒知道父親愛跟師兄姊談天,每當父親腳痛、愁
      眉不展時,就會故意提起慈濟人逗爸爸開心:「你的師兄姊怎麼還沒
      來看你?什麼時候來呀?……」

      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常是談天的話題,說著說著,陳先生突然瞅了昌儒
      一眼,「嘿!你們這位師兄,人才真是好,體格擱真讚喔!」又讚又
      歎地,令大夥兒一怔,怎地沒來由冒出這一句?

      「多謝你這麼賞識這個孩子,過獎了啦!」美雪隨即謙遜一番。

      「我講實在的,前幾天叫讀國中的兒子多吃點飯,他竟然說:『爸爸
      ,吃太多會變胖,就不能像慈濟那個叔叔一樣了!』你們這些師兄每
      個都很莊嚴,我兒子羨慕得想學呢!」

      「啊!這是因為穿上慈誠制服的關係啦!」昌儒恍然大悟,不禁將腰
      桿挺得更直,還順勢理了理衣服,眉宇間泛著欣喜驕傲,果真莊嚴不
      已。

      「好啦!好啦!以後就讓你兒子來當我們慈誠隊吧!」大夥兒不禁起
      哄,案主也露出笑呵呵的神情,彷彿看到兒子以後英姿煥發的樣子了
      。

      「就這麼約定嘍!」在換組前的最後一次探訪,共同許下這分期待與
      心願。

      離別雖總是傷感,相交甚深的故人更是依依,但未來會有更多人,以
      同樣的關懷心情,一起守護這共同的約定。

      ※之二
殊途同歸
      在長期的互動中,訪視員與個案之間既需建立密切的關係,又要保持
      客觀的態度,理性與感性的拿捏,在在考驗著訪視員。

      目前慈濟在訪視工作的運作方式有兩種:北部地區採固定委員負責固
      定個案,其餘地區(中、南、東部)訪視員則每兩年輪調一次。

      一般而言,個案輔導者不應經常更換是訪視工作的基本原則。慈濟採
      行兩種不同的方式,主要是配合各區委員的發展、個案狀況,同時也
      考慮到地域性質的差異。
輪組關懷
避免與個案產生情感依賴
      慈濟的訪視員多為義工性質,在專業訓練及專職化上仍有加強的空間
      ,因此輪組關懷主要是考量到客觀性的問題,避免訪視員情感太過投
      入,而無法釐清問題,或與個案間產生情感依賴,造成遲遲難以結案
      的情況。

      輪組關懷期限訂為兩年,乃考慮到一年的時間恐怕無法深入個案內心
      世界,兩年在關係的建立與結束上則較適當;而且如果訪視員作法正
      確、態度積極,這段期間應足夠顯現輔導成效。

      目前慈濟正積極推展社區志工的理念,訪視工作也於今年七月起,朝
      固定關懷社區個案進行,但在施行上確有其困難處。以中區為例,委
      員人數最多的地區是台中市,但個案卻絕大部分分布在雲林、彰化及
      台中縣,當地訪視員無法負荷,仍須靠中市委員支援、輪調。

      同樣情形也發生在東部及南部,所以輪組關懷是目前較適合這些地區
      採行的方式,未來將依個案性質及委員成長狀況再做調整。

      不過,輔導的最終目標在使案家能自立,輔導過程中難免產生瓶頸,
      此時換組或許是一種轉機,他人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但抽離決
      非最佳解決辦法,假如換了另一組訪視員,而問題仍然存在,個案不
      僅容易產生挫折感,也會造成不良的輔導關係,唯有嘗試突破才是根
      本之道。
北區現況
訪視工作逐步落實鄰里
      大台北為全省首善之區,在社會資源網絡密集發達、觀念宣導快速流
      通等因素下,訪視工作的推動也有別於其他區域。

      目前,北區訪視組成員約三百多人,個案數近一千件(包括新案及居
      家關懷個案),兩者在地域分布上較平均,沒有大幅跨界支援的問題
      ,因此有較佳的條件採取固定組員負責固定範圍;在以個案需求為優
      先考量的原則下,不輪組關懷有其必要性,藉此與案家建立密切關係
      ,有利於發展較佳的互動模式。

      另一方面,因為北區社會資源密集,個案數多且性質複雜,訪視員在
      輔導過程中常需與外界相關單位聯繫、相互轉介,在接觸面廣、互動
      頻繁下,有助於經驗累積;加以訪視課程的訓練完整、對專業理念接
      受度高,因此大部分訪視員都可以掌握與個案之間的關係,情感羈絆
      、影響評估客觀性的情形也較能突破。

      因應社區志工的理念,訪視工作也將逐步落實在鄰里,對北區而言不
      只更確立原先的方針,對個案的關懷深度與時間也相對增加。
未來方向
配合社會脈動隨時調整
      目前全省訪視運作方式雖不盡相同,出發點都在為案家服務,日後將
      更著重個案需求的評估,配合社會轉型、區域發展等脈動,隨時調整
      訪視腳步,落實更適切的社會服務工作。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