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聚希望】
◎撰文/張旭宜
「鼓勵學生每人每天至少存一元,
再以豐東國中名義捐給慈濟建校。
重點不在金額大小,而在培養同學每日發善心。」
陳秀玲老師說。
各位家長:
收信平安!
九二一地震為中部地區帶來了百年浩劫……。慈濟正在進行援建災區學校
,截至目前為止,已認養四十五所學校,建設金額近六十億元。本校北棟
樓也在慈濟認養之列,預計建設經費是一億一千萬元,所以我想懇請各位
家長也能響應慈濟大愛行列,每月捐助一百、兩百元……積聚眾人的愛心
,一起打造希望工程。
也許當北棟樓重建之後,孩子們已升上二年級,不會再使用到,但相信各
位家長,都還有更小的子弟,將來他們也都會陸陸續續升到豐東國中就讀
。提供一個適當學習的環境,培育健康的下一代,這不但是證嚴法師的心
願,更是學校以及各位家長的盼望。
豐東國中一年十七班導師
黃秋玉敬上
這是黃秋玉老師在地震後寫給班上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九二一大地震,豐東國中北棟樓教室一夕之間傾毀,所有剛上一年級的學
生,新鮮的國中生活都還未嘗夠,就見到校園毀損的容顏。教室倒了,學
校毀了,怎麼辦呢?正當大家遍思無計時,卻傳來慈濟援建豐東國中的消
息。
人助和自助
當知道豐東國中名列慈濟首批援建學校名單之內,全校師生興奮異常。但
高達一億一千萬元的重建經費,讓師生們在興奮之餘,也為慈濟暗自擔心
;畢竟慈濟只是一個民間慈善單位,善款來自十方,如果學校只是一味接
受幫助,對學生反而是一種反教育。
於是,豐東國中的老師們開始在班上發起募款。一年十七班的黃秋玉老師
是慈濟教聯會成員,她主動寫了一封信給班上學生的家長,請他們一起來
護持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
信件發出去後兩、三天,陸陸續續有家長開始捐款並成為慈濟會員。在這
些家長中,最令黃秋玉感動的是謝媽媽和鍾媽媽。
黃秋玉說,謝媽媽原先住的房子非常漂亮,現在棲居在臨時搭建的住屋內
,因此心中常覺鬱悶。連孩子都在週記中向老師反映:「地震後,就難得
再看到媽媽的笑容了。」
黃秋玉不但前往探望謝媽媽,也和她分享協助救災的所見所聞。去年十一
月校慶時,謝媽媽到學校感謝黃秋玉老師,並跟她說:「因為孩子讓慈濟
老師教到,讓我心中寬慰不少。」如今一家四口都歡喜成為慈濟會員。
另一位鍾媽媽也是房子倒塌,但她並不灰心,甚至在校慶園遊會時,發心
贊助百香果飲料義賣。鍾媽媽的女兒鍾雅婷同學在領了過年紅包後,體貼
地幫父母代繳該月的功德款。不僅滿了父母的愛心,也圓了自己的孝意。
愛心一百分
不只家長布施,豐東國中的孩子們行善也不落人後。黃秋玉任教的一年十
七班,每個星期有兩次固定布施時間。陳仁鴻、吳宗憲、張晏聰和張家綺
四位同學,更相約每日都要省下零用錢,按月布施一百或兩百元,成為慈
濟會員。
張晏聰在週記中寫道:「我會加入慈濟會員,是因為看到九二一大地震使
很多人無家可歸,想幫助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充滿幸福與愛的家。」
陳仁鴻則寫下心願:「我決定不吃零食、不喝飲料,把零用錢存起來去幫
助人。」黃秋玉老師在旁邊眉批:「愛心一百分。」
「除了關心台灣受災的民眾,我也很希望和慈濟一起去幫助受災的國家。
」吳宗憲在看過慈濟國際賑災的影帶後說。
不只一年十七班的同學有心,豐東國中早在去年底就舉行全校性的義賣園
遊會,並將所得悉數捐給慈濟;今年三月十七日開始,更在校內推動「每
人每日存一元」捐款活動。
陳秀玲老師表示,鼓勵學生每人每天至少存一元,每兩個星期彙整一次,
再將這些自動發心的捐款以豐東國中名義,捐給慈濟。重點不在金額大小
,而在養成同學每日發善心。
問孩子們為什麼布施?同學們推推擠擠地笑著要別人回答。有人說:「因
為世界有很多可憐的人!」……當洪偉翔同學說出:「因為看到別人笑,
自己就會很快樂」時,所有同學「喔」的一聲,隨即大笑起來,顯然這是
大家都相當滿意的「標準答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