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聚希望】
◎撰文/范毓雯
「希望工程已進入動工階段,
這幅廣告懸掛在東區繁華地段,
可提醒大家在享受的同時,
別忘了災區的同胞。」
捐出五千噸鋼骨建材建校的侯博文說。
行經台北市仁愛路與敦化南路圓環,相信大家不難發現,昔日財神大樓的
外觀高掛著一幅巨型海報,其中兩位天真爛漫的女學童分別是南投縣集集
國小的鄭姿予與和平國小的王麒軫。九二一地震後由於兩校併校上課,讓
兩個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童成為相知的好友。
「孩子的微笑是我們的希望」是這巨幅海報訴求的主題,希望喚起社會大
眾對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的關注。
「希望工程已進入動工階段,這幅廣告懸掛在台北市東區繁華地段,可提
醒大家在享受的同時,別忘了災區同胞。」身兼東和鋼鐵副董事長與瑞和
庭建設公司董事長的侯博文說。
「將心比心,若我們的孩子身處災區,一旦沒有了教育的環境,我們會坐
視讓孩子的教育是空白的嗎?教育需要大家的關懷與付出。」侯博文的太
太陳珀玲說。
三年前,將財神大樓買下後,侯博文與陳珀玲就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利用外
觀為慈濟作廣告看板。經由瑞和庭建設公司副理李崇慶與政府相關單位洽
商,終於趕在希望工程動工之前,展出長三十八公尺、寬二十四公尺的巨
幅海報。
「我們向都發局申請,並與十二個政府單位接洽協調,在短短三個星期即
完成所有合法手續。」李崇慶說。
這幅希望工程海報終於在四月八日晚間,由教育部部長楊朝祥、都發局局
長陳威仁、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與王端正
、大愛電視台總監姚仁祿,侯博文、陳珀玲伉儷,以及集集國中師生等共
同參與揭幕。一幅象徵希望的巨幅海報,在兩側聚光燈的照射下,更增添
引人注目的效果。
除了刊登巨幅希望工程海報外,侯博文更以東和鋼鐵的名義捐贈五千噸鋼
骨建材,相當於可構築容納四萬名學生的教室空間。
「四十五所學校需要建築、營造、結構等眾人力量,才能完成此項大工程
。上人常說不要低估良能,並非有錢人才能做善事,因為希望是來自人類
的互助。」陳珀玲說。
曾赴土耳其參與慈濟大愛屋捐贈的侯博文表示,當地受災區雖然比台灣小
,但傷亡人數卻比台灣多,倒塌的建築物就像台北東星大樓一樣,有如三
明治疊在一起。為了確保台灣未來的校園建築堅固,侯博文慨然捐出五千
噸鋼骨建材援建希望工程。
「起初一聽到慈濟所有的學校都要用SRC(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第
一個想法就是『太堅固了點吧!』但對於侯博文先生發心捐贈鋼骨建材來
施作,卻也樂觀其成。如此堅固的建材,蓋出來的學校絕對是千年大業。
」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說。
由於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均為工程上的主要結構,但以鋼材為主要材料的
鋼結構,在品質穩定、耐火、防蝕、施工時間、耐震等方面,都較傳統的
鋼筋混凝土略勝一籌;同時也符合政府推動綠色建築的理念,減少環境污
染。
侯博文表示,儘管在建材成本上相對提高,但只要能保障學生就學的安全
,就值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