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發到出院,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在整個過程中,我忘了時間是
怎麼過的,但我們從不覺得孤立無援。——徐豪冠
像是命中註定有個災難我必須去承受,痛苦在一秒鐘發生,在那之後卻是
無限的祝福。——林嘉華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災難讓人措手不及,
無私無求的愛,卻也在剎那間匯聚……
儘管傷口尚未癒合、疼痛猶在,
這場意外卻也使他們感受到台灣社會的愛心。
驚悸過後,他們心中慶幸,也有訴說不盡的感激。
◆關鍵時刻
「我要唱小熊維尼!」「會有廣告嫌疑喔!」五歲男孩笙哲摟著爸爸,不
理會他的玩笑話直接開唱。
 |
|
經過五天的治療,徐豪冠、李佩蓉夫婦帶
著兒子笙哲在三月六日早上辦理出院。阿
里山小火車翻覆事故發生時,笙哲因休克
被送到大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觀察,回復
活蹦亂跳的他賴著爸爸摘下眼鏡,互頂額
頭比賽鐵頭功呢!
「我們太幸運了!從事發到出院,感恩所 |
有幫助過我們的人!在整個過程中,我忘了時間是怎麼過的,但我們從不
覺得孤立無援。」徐豪冠說。
當所搭乘的第四節火車翻覆,徐豪冠臉部朝下,看不到妻小何在,只感覺
背上一股來自同車乘客的重壓。等到「上層」的乘客疏散,他看到太太的
手在動,他放心了,抱起兒子先到車廂外。
兒子休克,臉色發紫、四肢僵硬,一位小姐立刻為兒子做心肺復甦術,並
教導徐豪冠為兒子吹氣。才吹兩口氣,兒子輕咳、微喘接著號哭。徐豪冠
說,災難現場一片混亂,他抱著兒子繼續吹氣,手臂拉傷的太太則隨時注
意兒子反應,並一路尋找支援。
搭乘救護車到達急救站,正為傷患包紮的小姐幫他們找到一只氧氣桶。就
這樣,徐豪冠抱著氣息微弱的兒子搭上第一架起飛的直升機。
三月一日晚間在慈院加護病房陪伴兒子,兒子意識清醒,甚至想跟爸爸說
話、玩耍,「多虧蔣、吳兩位小姐先後為兒子做心肺復甦術、找氧氣桶,
否則錯過救命的關鍵時刻,兒子可能腦部受損。」他說。
「慈濟的慰問金是我們收到的第一筆。」徐豪冠說過去也常捐款幫助別人
,二日一早慈濟志工致贈慰問金,這還是他們第一次接受外界的善款,內
心非常感謝。夫妻認為社會上還有更需要的人,因此捐出慰問金。
出院前一天,徐豪冠一家到其他樓層探視與他們「同命相惜」的傷患,給
他們打氣,還送水果到加護病房向護士致謝。徐豪冠希望過陣子再偕妻小
南下,「算是來一趟感恩之旅吧!看看一路幫助過我們的人。」
◆患難真情
「同學好!」自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的李明庭,見同病房的謝政毅正是
與他同列車廂、同架直升機被送到慈院治療的傷患,不約而同自我解嘲。
兩人互問傷勢閒聊一會兒,李明庭感到口渴,自台北南下照顧的妹妹還沒
買茶杯,只見謝母拿出兩個紙杯,問道:「喝熱的?冷的?」回頭端來兩
杯開水,一杯給李明庭,一杯給他妹妹。
「大概是這麼多巧合,加上我們住台北,父母又沒辦法來,謝媽媽把我們
當作兒女……」李明庭的妹妹說,謝媽媽噓寒問暖且常洗削水果請他們吃
,兄妹在醫院等於有個媽媽照顧,很是開心。
 |
|
謝政毅左手受傷,左右肋骨各斷三根,性情開朗的他
即使臥床,也有本事讓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算是
苦中作樂吧!不過在敘述這件意外時,謝政毅的態度
卻是嚴肅的。
「摔出車廂外,我大約有一秒鐘失去知覺,像進入黑
暗中,醒來發現太太頭面朝下,趕緊叫她並把她拖到
鐵軌旁,太太一直喊疼,我一直和她說話避免她陷入
昏迷。」
「一位小姐為我包紮傷口,隨後有人用小火車座椅當 |
作擔架把我們送往平台,那時我的眼睛只能看到天空,爬上平台的坡度很
陡,一定很費力;接著有民眾開著九人座車載我們往祝山等待救援。」
來不及詢問這些救命恩人的名字,謝政毅還提到在山上一位老先生給他喝
了一杯藥草汁。「他說他救過許多人,我便喝下了,或許是心理作用吧!
我覺得很好。」謝政毅說,過去從媒體所接收的訊息往往是負面的,但經
歷這次意外,看到很多人不分彼此在救人,而救護車上的傷患也相互安慰
照顧,來到慈院又有醫護人員和志工照料,他覺得台灣社會愛心豐富。
將轉回住家鄰近醫院這天,謝政毅穿著襯衫,還包著紗布的左手便從衣服
下襬伸出高舉胸前,由於肋骨尚未復原,只能傾斜身子緩步行走,謝媽媽
形容兒子簡直就像「祕雕」,母子一搭一唱甚為幽默。
至於李明庭和女友,一個腹部受撞擊造成肝臟裂傷,送到慈院當天便由外
科醫師開刀引流處理內出血,一個則顏面受創嚴重,復原時間較為漫長。
此次出遊雖然掃興,不過李明庭說,他的恩人也不少。先是那位開著九人
座車運送傷患的老司機。「車子開往祝山,我知道自己內出血,開始冒冷
汗、失溫,老司機知道了也就開慢點;到了祝山,一位護士以聽診器診斷
,便讓我先坐上直升機。」或許是年輕的緣故,從山上急救站撐到大林慈
院,李明庭始終保持清醒,適時告知救難及醫護人員優先處理,才保住一
命。
「找機會也要上阿里山尋找恩人!」李明庭已開始想像憑著記憶勾勒、沿
路探問的畫面了!屆時南下,自然不會忘記家住高雄、有緣作伙的謝政毅
。
◆沒有抱怨
被直升機送來慈院的林嘉華頭部受傷腫脹,右手五根韌帶斷掉,動彈不得
。除了慈院醫護人員為他治療,志工也拿著濕毛巾為他擦拭臉上的血漬。
雖然搭上那一架因超載而墜地的直升機,傷勢因此加重,但林嘉華沒有抱
怨,反而交代趕來探望的母親,一定要關懷直升機駕駛員的傷勢,「他本
來是要救人,卻連自己也受了傷。」林嘉華非常擔憂。
當外界針對直升機墜地意外大肆爭議,林嘉華卻說:「他們是來救人的,
我相信即使有人疏忽,也是無心之過。」
「在醫院,給我們最大支援的是慈濟,其次還有林務局。」林嘉華的爸媽
加入慈濟會員二十多年,也以兒子一家四口的名義長年捐款護持,不過他
是在去年修習社工學分,聽教授分析台灣宗教團體的特色,才對慈濟較為
了解;歷經這次意外,才知道慈濟志工在做什麼。
住院期間觀賞大愛電視台,林嘉華看到上人勉勵眾人「說好話、做好事」
,經歷這次意外感觸更深。他尤其念念不忘證嚴上人到病房探視他們全家
,並握著他的手為他戴上念珠,「上人的手很溫暖。」林嘉華說,他身上
一向不戴任何東西,包括手錶在內,更別說兩個才三、五歲的兒子,怎可
能乖乖將念珠戴在手上?奇怪的是,父子三人彷彿都將念珠視作上人的祝
福,連日來愛不釋手!
「像是命中註定有個災難我必須去承受,痛苦在一秒鐘發生,在那之後卻
是無限的祝福,我體會到要把握人生、多做好事。」仍躺在病床的林嘉華
希望家人早日康復,一心想進入社工領域的他,更期勉自己早日加入助人
行列。
事故發生那天下午,
大林慈濟醫院由院長林俊龍、副院長簡守信親自坐鎮急診室,
醫師、護士、行政人員有的正值休假或在上班、上刀、上進修課,
也儘可能到位、補足人力,
以專業加上愛心,與志工群一同搶救生命。
◆各就各位
下夜班才回到宿舍睡兩小時,急診室主任李宜恭接到通知,趕緊向消防局
確認慈院因應小火車事故的任務、傷患人數、傷患送醫途徑等。來到急診
室,副院長簡守信已經就位,商議後將急診空間依傷患後送情形先行調換
,也避免其他急診病患被忽略。
急診室還接到一項任務,是派遣一組醫護人員到水上機場搭乘直升機上山
救援。搭乘直升機風險高,然而休假中的一般外科醫師魏昌國接到電話,
便爽快答應了!
內科加護病房護理長陳妙文正在院內上進修課,聽見院內大量傷病患廣播
,已經坐不住地站起來請示老師能否前往支援。
 |
|
待過急診室,後來一直在重症加護病房服
務的陳妙文說,危急時刻正可以訓練應變
能力,是護理人員很好的挑戰。雖然救護
車上路後又被通知折返醫院,有人說臨時
改變救援計畫是那架直升機墜落,「無論
真實與否,救護人員就算因為救人而遭遇
危險,也在所不惜!」陳妙文說。 |
麻醉科主任賴裕永被通知留在院內待命,後來加護病房通知他去為一名受
傷病童插管,以維繫肺功能運作。賴裕永評估孩童狀況,考慮插管的不適
,決定密切觀察至必要時再做。接著他到急診室關心傷患搶救情形,擅長
打細針的他一現身,正好派上用場,幫一位孩童打了針。此外,內出血、
骨折等病人必須動手術,麻醉科內也開始進行前置準備。
回到急診室支援的魏昌國幫病人照超音波,一位病人認為應無大礙想先行
出院,魏昌國醫師勸他稍候再做第二次超音波,以確定沒有內出血等變化
,才放心讓他出院。
「弟弟對不起,叔叔要先幫你打一針。」整形外科醫師黃介琦前一天徹夜
在手術室上刀,接到緊急通知時顧不得休息也到場支援,面對眾多皮開肉
綻的外傷病人,特別是大受驚嚇的病童,自然表現出外科醫師的溫柔。有
人看著親友撿回性命,浮腫的臉雖然留有一處處針針密縫的痕跡,卻禁不
住說:「縫得真漂亮!」
護理部急重症單位督導呂欣茹腦海始終停留著一個畫面──醫師、護士將
病人接進急診室,止血、縫合、檢查、治療後,病床上的傷患交由志工照
料觀察。
「大量傷病患若是集體食物中毒,症狀單純且多有準備證件;但是重大災
創傷病人症狀複雜,既無法立刻得知病患身分,治療後的狀況也較不穩定
,必須時時注意變化,幸好志工幫忙!」呂欣茹還說,特別是急診室的生
離死別場面,志工輔助醫療專業,將關懷做得更完善。
◆溫馨團隊
平常,急診室白班護士含護理長有六名、醫師兩名;因應這次重大傷病患
卻出動十七名醫師、六十多名護士,還有大批志工。三月一日那天,護理
部包括主任在內有近三十名護理人員到花蓮參加營隊,本應擔心護理人力
不足,但在上課、休假的護士紛紛來支援,白班護士下午交班後也來幫忙
,一般病房支援護士的配合度也很高。
「林俊龍院長不但照顧傷患也關心同仁。」呂欣茹說,那天忙到晚上,林
院長三番兩次勸請醫護人員輪流用餐。為了讓大家安心舒適地用餐,院長
特別找到急診旁一間辦公室讓他們用餐,呂欣茹等人進去吃飯時,麵已盛
好放在桌上。
「院長說:麵我添好放涼了,不燙口,你們慢慢吃吧!說完才將門輕輕帶
上。」呂欣茹到現在還記得那碗麵的滋味,「很香、很飽,吃了以後體力
還可以再戰!」
 |
|
心蓮病房護士蘇雅惠四點下班前,才得知
院內下午兩點多的大量傷病患廣播是因阿
里山小火車翻覆。下班後本來要去運動,
她和同事苑菁、小玲都選擇到急診室。
「醫護人力很多,我想我不一定要做護士
的工作。」蘇雅惠到病床邊安慰傷患,並
協助建立傷患名單、問清楚傷患之間的關 |
係。
五歲男童與媽媽、阿姨搭乘直升機到院,陪在身邊的阿姨突然告訴小朋友
要去確認媽媽的傷勢,一時落單、臉部受撞擊腫脹流血的男童害怕得直發
抖。
「弟弟,不要怕!」蘇雅惠貼近男童的臉,以冰袋為他消腫。
「你喜歡皮卡丘還是哆啦A夢?」蘇雅惠與孩子童言童語,希望分散他的
注意力。
「我喜歡哆啦A夢。」說到自己的偶像,男童的精神提振了起來。
「阿姨也跟你一樣喜歡哆啦A夢喔!」
見男童因受驚嚇而褲子沾滿大小便,蘇雅惠哄著男童,與志工一同為他更
換乾淨的褲子,剛開始這孩子以為是要打針,再度驚惶哭泣。
「來,現在阿姨要跟你玩一個遊戲,我們來比賽誰比較勇敢,較勇敢的那
一個人,哆啦A夢會很喜歡他喔!」在為男童量血壓前,蘇雅惠用遊戲的
方式化解男童的緊張,結果他不但沒有哭,反而在量完血壓後,關心地問
:「哆啦A夢真的會喜歡我嗎?」
在醫院工作,人生無常的景象不時在眼前上演,但醫院上下通力合作予受
災的人溫情,這一分同甘苦的團隊默契令人動容。蘇雅惠說,她更高興在
變動無常中,仍有機會助人。
誠如呂欣茹所說,災難英雄不會只有一個,而是一個個幕後的小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