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發到出院,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在整個過程中,我忘了時間是 
                      怎麼過的,但我們從不覺得孤立無援。——徐豪冠 
                       
                      像是命中註定有個災難我必須去承受,痛苦在一秒鐘發生,在那之後卻是 
                      無限的祝福。——林嘉華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災難讓人措手不及, 
                      無私無求的愛,卻也在剎那間匯聚…… 
                       
                       
                       
                      儘管傷口尚未癒合、疼痛猶在, 
                      這場意外卻也使他們感受到台灣社會的愛心。 
                      驚悸過後,他們心中慶幸,也有訴說不盡的感激。 
                       
                       
                      ◆關鍵時刻 
                       
                      「我要唱小熊維尼!」「會有廣告嫌疑喔!」五歲男孩笙哲摟著爸爸,不 
                      理會他的玩笑話直接開唱。
                       
                      
                        
                            | 
                           | 
                          經過五天的治療,徐豪冠、李佩蓉夫婦帶 
                            著兒子笙哲在三月六日早上辦理出院。阿 
                            里山小火車翻覆事故發生時,笙哲因休克 
                            被送到大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觀察,回復 
                            活蹦亂跳的他賴著爸爸摘下眼鏡,互頂額 
                            頭比賽鐵頭功呢! 
                             
                            「我們太幸運了!從事發到出院,感恩所 | 
                         
                       
                      有幫助過我們的人!在整個過程中,我忘了時間是怎麼過的,但我們從不 
                      覺得孤立無援。」徐豪冠說。 
                       
                      當所搭乘的第四節火車翻覆,徐豪冠臉部朝下,看不到妻小何在,只感覺 
                      背上一股來自同車乘客的重壓。等到「上層」的乘客疏散,他看到太太的 
                      手在動,他放心了,抱起兒子先到車廂外。 
                       
                      兒子休克,臉色發紫、四肢僵硬,一位小姐立刻為兒子做心肺復甦術,並 
                      教導徐豪冠為兒子吹氣。才吹兩口氣,兒子輕咳、微喘接著號哭。徐豪冠 
                      說,災難現場一片混亂,他抱著兒子繼續吹氣,手臂拉傷的太太則隨時注 
                      意兒子反應,並一路尋找支援。 
                       
                      搭乘救護車到達急救站,正為傷患包紮的小姐幫他們找到一只氧氣桶。就 
                      這樣,徐豪冠抱著氣息微弱的兒子搭上第一架起飛的直升機。 
                       
                      三月一日晚間在慈院加護病房陪伴兒子,兒子意識清醒,甚至想跟爸爸說 
                      話、玩耍,「多虧蔣、吳兩位小姐先後為兒子做心肺復甦術、找氧氣桶, 
                      否則錯過救命的關鍵時刻,兒子可能腦部受損。」他說。 
                       
                      「慈濟的慰問金是我們收到的第一筆。」徐豪冠說過去也常捐款幫助別人 
                      ,二日一早慈濟志工致贈慰問金,這還是他們第一次接受外界的善款,內 
                      心非常感謝。夫妻認為社會上還有更需要的人,因此捐出慰問金。 
                       
                      出院前一天,徐豪冠一家到其他樓層探視與他們「同命相惜」的傷患,給 
                      他們打氣,還送水果到加護病房向護士致謝。徐豪冠希望過陣子再偕妻小 
                      南下,「算是來一趟感恩之旅吧!看看一路幫助過我們的人。」 
                       
                       
                       
                      ◆患難真情 
                       
                      「同學好!」自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的李明庭,見同病房的謝政毅正是 
                      與他同列車廂、同架直升機被送到慈院治療的傷患,不約而同自我解嘲。 
                       
                      兩人互問傷勢閒聊一會兒,李明庭感到口渴,自台北南下照顧的妹妹還沒 
                      買茶杯,只見謝母拿出兩個紙杯,問道:「喝熱的?冷的?」回頭端來兩 
                      杯開水,一杯給李明庭,一杯給他妹妹。 
                       
                      「大概是這麼多巧合,加上我們住台北,父母又沒辦法來,謝媽媽把我們 
                      當作兒女……」李明庭的妹妹說,謝媽媽噓寒問暖且常洗削水果請他們吃 
                      ,兄妹在醫院等於有個媽媽照顧,很是開心。 
                      
                        
                            | 
                           | 
                          謝政毅左手受傷,左右肋骨各斷三根,性情開朗的他 
                            即使臥床,也有本事讓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算是 
                            苦中作樂吧!不過在敘述這件意外時,謝政毅的態度 
                            卻是嚴肅的。 
                             
                            「摔出車廂外,我大約有一秒鐘失去知覺,像進入黑 
                            暗中,醒來發現太太頭面朝下,趕緊叫她並把她拖到 
                            鐵軌旁,太太一直喊疼,我一直和她說話避免她陷入 
                            昏迷。」 
                             
                            「一位小姐為我包紮傷口,隨後有人用小火車座椅當 | 
                         
                       
                      作擔架把我們送往平台,那時我的眼睛只能看到天空,爬上平台的坡度很 
                      陡,一定很費力;接著有民眾開著九人座車載我們往祝山等待救援。」 
                       
                      來不及詢問這些救命恩人的名字,謝政毅還提到在山上一位老先生給他喝 
                      了一杯藥草汁。「他說他救過許多人,我便喝下了,或許是心理作用吧! 
                      我覺得很好。」謝政毅說,過去從媒體所接收的訊息往往是負面的,但經 
                      歷這次意外,看到很多人不分彼此在救人,而救護車上的傷患也相互安慰 
                      照顧,來到慈院又有醫護人員和志工照料,他覺得台灣社會愛心豐富。 
                       
                      將轉回住家鄰近醫院這天,謝政毅穿著襯衫,還包著紗布的左手便從衣服 
                      下襬伸出高舉胸前,由於肋骨尚未復原,只能傾斜身子緩步行走,謝媽媽 
                      形容兒子簡直就像「祕雕」,母子一搭一唱甚為幽默。 
                       
                      至於李明庭和女友,一個腹部受撞擊造成肝臟裂傷,送到慈院當天便由外 
                      科醫師開刀引流處理內出血,一個則顏面受創嚴重,復原時間較為漫長。 
                       
                      此次出遊雖然掃興,不過李明庭說,他的恩人也不少。先是那位開著九人 
                      座車運送傷患的老司機。「車子開往祝山,我知道自己內出血,開始冒冷 
                      汗、失溫,老司機知道了也就開慢點;到了祝山,一位護士以聽診器診斷 
                      ,便讓我先坐上直升機。」或許是年輕的緣故,從山上急救站撐到大林慈 
                      院,李明庭始終保持清醒,適時告知救難及醫護人員優先處理,才保住一 
                      命。 
                       
                      「找機會也要上阿里山尋找恩人!」李明庭已開始想像憑著記憶勾勒、沿 
                      路探問的畫面了!屆時南下,自然不會忘記家住高雄、有緣作伙的謝政毅 
                      。 
                       
                       
                       
                      ◆沒有抱怨 
                       
                      被直升機送來慈院的林嘉華頭部受傷腫脹,右手五根韌帶斷掉,動彈不得 
                      。除了慈院醫護人員為他治療,志工也拿著濕毛巾為他擦拭臉上的血漬。 
                       
                      雖然搭上那一架因超載而墜地的直升機,傷勢因此加重,但林嘉華沒有抱 
                      怨,反而交代趕來探望的母親,一定要關懷直升機駕駛員的傷勢,「他本 
                      來是要救人,卻連自己也受了傷。」林嘉華非常擔憂。 
                       
                      當外界針對直升機墜地意外大肆爭議,林嘉華卻說:「他們是來救人的, 
                      我相信即使有人疏忽,也是無心之過。」 
                       
                      「在醫院,給我們最大支援的是慈濟,其次還有林務局。」林嘉華的爸媽 
                      加入慈濟會員二十多年,也以兒子一家四口的名義長年捐款護持,不過他 
                      是在去年修習社工學分,聽教授分析台灣宗教團體的特色,才對慈濟較為 
                      了解;歷經這次意外,才知道慈濟志工在做什麼。 
                       
                      住院期間觀賞大愛電視台,林嘉華看到上人勉勵眾人「說好話、做好事」 
                      ,經歷這次意外感觸更深。他尤其念念不忘證嚴上人到病房探視他們全家 
                      ,並握著他的手為他戴上念珠,「上人的手很溫暖。」林嘉華說,他身上 
                      一向不戴任何東西,包括手錶在內,更別說兩個才三、五歲的兒子,怎可 
                      能乖乖將念珠戴在手上?奇怪的是,父子三人彷彿都將念珠視作上人的祝 
                      福,連日來愛不釋手! 
                       
                      「像是命中註定有個災難我必須去承受,痛苦在一秒鐘發生,在那之後卻 
                      是無限的祝福,我體會到要把握人生、多做好事。」仍躺在病床的林嘉華 
                      希望家人早日康復,一心想進入社工領域的他,更期勉自己早日加入助人 
                      行列。 
                       
                       
                       
                      事故發生那天下午, 
                      大林慈濟醫院由院長林俊龍、副院長簡守信親自坐鎮急診室, 
                      醫師、護士、行政人員有的正值休假或在上班、上刀、上進修課, 
                      也儘可能到位、補足人力, 
                      以專業加上愛心,與志工群一同搶救生命。 
                       
                       
                      ◆各就各位 
                       
                      下夜班才回到宿舍睡兩小時,急診室主任李宜恭接到通知,趕緊向消防局 
                      確認慈院因應小火車事故的任務、傷患人數、傷患送醫途徑等。來到急診 
                      室,副院長簡守信已經就位,商議後將急診空間依傷患後送情形先行調換 
                      ,也避免其他急診病患被忽略。 
                       
                      急診室還接到一項任務,是派遣一組醫護人員到水上機場搭乘直升機上山 
                      救援。搭乘直升機風險高,然而休假中的一般外科醫師魏昌國接到電話, 
                      便爽快答應了! 
                       
                      內科加護病房護理長陳妙文正在院內上進修課,聽見院內大量傷病患廣播 
                      ,已經坐不住地站起來請示老師能否前往支援。 
                      
                        
                            | 
                           | 
                          待過急診室,後來一直在重症加護病房服 
                            務的陳妙文說,危急時刻正可以訓練應變 
                            能力,是護理人員很好的挑戰。雖然救護 
                            車上路後又被通知折返醫院,有人說臨時 
                            改變救援計畫是那架直升機墜落,「無論 
                            真實與否,救護人員就算因為救人而遭遇 
                            危險,也在所不惜!」陳妙文說。 | 
                         
                       
                      
                      麻醉科主任賴裕永被通知留在院內待命,後來加護病房通知他去為一名受 
                      傷病童插管,以維繫肺功能運作。賴裕永評估孩童狀況,考慮插管的不適 
                      ,決定密切觀察至必要時再做。接著他到急診室關心傷患搶救情形,擅長 
                      打細針的他一現身,正好派上用場,幫一位孩童打了針。此外,內出血、 
                      骨折等病人必須動手術,麻醉科內也開始進行前置準備。 
                       
                      回到急診室支援的魏昌國幫病人照超音波,一位病人認為應無大礙想先行 
                      出院,魏昌國醫師勸他稍候再做第二次超音波,以確定沒有內出血等變化 
                      ,才放心讓他出院。 
                       
                      「弟弟對不起,叔叔要先幫你打一針。」整形外科醫師黃介琦前一天徹夜 
                      在手術室上刀,接到緊急通知時顧不得休息也到場支援,面對眾多皮開肉 
                      綻的外傷病人,特別是大受驚嚇的病童,自然表現出外科醫師的溫柔。有 
                      人看著親友撿回性命,浮腫的臉雖然留有一處處針針密縫的痕跡,卻禁不 
                      住說:「縫得真漂亮!」 
                       
                      護理部急重症單位督導呂欣茹腦海始終停留著一個畫面──醫師、護士將 
                      病人接進急診室,止血、縫合、檢查、治療後,病床上的傷患交由志工照 
                      料觀察。 
                       
                      「大量傷病患若是集體食物中毒,症狀單純且多有準備證件;但是重大災 
                      創傷病人症狀複雜,既無法立刻得知病患身分,治療後的狀況也較不穩定 
                      ,必須時時注意變化,幸好志工幫忙!」呂欣茹還說,特別是急診室的生 
                      離死別場面,志工輔助醫療專業,將關懷做得更完善。 
                       
                       
                       
                      ◆溫馨團隊 
                       
                      平常,急診室白班護士含護理長有六名、醫師兩名;因應這次重大傷病患 
                      卻出動十七名醫師、六十多名護士,還有大批志工。三月一日那天,護理 
                      部包括主任在內有近三十名護理人員到花蓮參加營隊,本應擔心護理人力 
                      不足,但在上課、休假的護士紛紛來支援,白班護士下午交班後也來幫忙 
                      ,一般病房支援護士的配合度也很高。 
                       
                      「林俊龍院長不但照顧傷患也關心同仁。」呂欣茹說,那天忙到晚上,林 
                      院長三番兩次勸請醫護人員輪流用餐。為了讓大家安心舒適地用餐,院長 
                      特別找到急診旁一間辦公室讓他們用餐,呂欣茹等人進去吃飯時,麵已盛 
                      好放在桌上。 
                       
                      「院長說:麵我添好放涼了,不燙口,你們慢慢吃吧!說完才將門輕輕帶 
                      上。」呂欣茹到現在還記得那碗麵的滋味,「很香、很飽,吃了以後體力 
                      還可以再戰!」 
                      
                        
                            | 
                           | 
                          心蓮病房護士蘇雅惠四點下班前,才得知 
                            院內下午兩點多的大量傷病患廣播是因阿 
                            里山小火車翻覆。下班後本來要去運動, 
                            她和同事苑菁、小玲都選擇到急診室。 
                             
                            「醫護人力很多,我想我不一定要做護士 
                            的工作。」蘇雅惠到病床邊安慰傷患,並 
                            協助建立傷患名單、問清楚傷患之間的關 | 
                         
                       
                      係。 
                       
                      五歲男童與媽媽、阿姨搭乘直升機到院,陪在身邊的阿姨突然告訴小朋友 
                      要去確認媽媽的傷勢,一時落單、臉部受撞擊腫脹流血的男童害怕得直發 
                      抖。 
                       
                      「弟弟,不要怕!」蘇雅惠貼近男童的臉,以冰袋為他消腫。 
                       
                      「你喜歡皮卡丘還是哆啦A夢?」蘇雅惠與孩子童言童語,希望分散他的 
                      注意力。 
                       
                      「我喜歡哆啦A夢。」說到自己的偶像,男童的精神提振了起來。 
                       
                      「阿姨也跟你一樣喜歡哆啦A夢喔!」 
                       
                      見男童因受驚嚇而褲子沾滿大小便,蘇雅惠哄著男童,與志工一同為他更 
                      換乾淨的褲子,剛開始這孩子以為是要打針,再度驚惶哭泣。 
                       
                      「來,現在阿姨要跟你玩一個遊戲,我們來比賽誰比較勇敢,較勇敢的那 
                      一個人,哆啦A夢會很喜歡他喔!」在為男童量血壓前,蘇雅惠用遊戲的 
                      方式化解男童的緊張,結果他不但沒有哭,反而在量完血壓後,關心地問 
                      :「哆啦A夢真的會喜歡我嗎?」 
                       
                      在醫院工作,人生無常的景象不時在眼前上演,但醫院上下通力合作予受 
                      災的人溫情,這一分同甘苦的團隊默契令人動容。蘇雅惠說,她更高興在 
                      變動無常中,仍有機會助人。 
                       
                      誠如呂欣茹所說,災難英雄不會只有一個,而是一個個幕後的小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