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願、善念
  •和平、愛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毛毯背後的故事
◎曹麗雲
三月二十五日,美伊戰爭開打第六天,
裝有一萬五千條毛毯的貨櫃,正從台灣啟程送往約旦。
關心難民的需要,毛毯整備工作早在二月初就展開;
而裁布、車邊、燙印慈濟會徽、
折疊、複驗、打包,到裝箱、上櫃,
不到一週全部完成……




美伊戰爭開打前,慈濟人已未雨綢繆地準備各項救援物資;其中一萬五千
件毛毯來自年輕女企業家張瓊文、蔡秀妹所捐贈。



聽見難民的需要


從事布料出口的張瓊文、蔡秀妹,是二十年前就讀淡江大學國貿系的同班
同學,畢業後兩人先後進入同一家貿易公司;一年多後,她們共同創業,
成為休戚與共的事業夥伴。

何以在美伊戰爭未開打前,會想到要捐贈毛毯呢?
「當時想到那些難民除了食物外,一定缺
少保暖衣物,我們從事紡織品出口,正好
有保暖的布料可以做毯子。」蔡秀妹輕柔
地說出兩人的初發心。「我們能體會上人
的悲心,所以上人想做的事、要做的事,
我們當然勇敢承擔。」張瓊文堅定地說。

其實早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她們就捐了一

大卡車約五千件的毛毯,幫助受災的鄉親。

那時,一聽到慈濟需要吉普車支援災區運輸,張瓊文和蔡秀妹就開著吉普
車,到她們「都不認識任何人」的慈濟台北分會登記當志工,載著慈濟人
到東勢災區救援,並且也加入香積及關懷工作。這是張瓊文、蔡秀妹和慈
濟的第一次接觸。

張瓊文說:「從電視上看到鄉親家破人亡的畫面,我們難過得沒有心情工
作;但是看到災區到處是藍天白雲的身影,那種感動是無以復加的。」

和慈濟志工一起為受災鄉親付出後,兩人
不約而同地決定:要快速了解慈濟,並加
入這個團體。從此,看大愛電視台的節目
,「讀」慈濟人、慈濟事,成為她們每天
必修的功課。

接著,她們參加了二○○一年十二月的企
業家靜思生活營,三天營隊中她們感動滿

懷,收穫滿行囊,並發現「做慈濟」就是她們的人生目標。

在資深慈濟委員的帶領下,她們參加過慈濟人醫會義診、大陸文化交流團
、愛灑人間等活動。



也是感恩與回饋


今年元月底,除夕前幾天,蔡秀妹和張瓊文風塵僕僕地剛從法國參展回來
,就接到林臣英的電話,邀她們大年初一回精舍向上人拜年。

兩人回到精舍,遇到從約旦回來的陳秋華
夫婦。陳秋華伉儷擔心美伊戰爭一觸即發
,請示上人屆時將如何發放物資援助難民
?張瓊文和蔡秀妹聞言,表明想捐毛毯幫
助難民的心意。

「實在是很多因緣巧合,十多年前我們剛
創業時就是做中東的生意,也曾經去過約
旦。」蔡秀妹滿懷感恩地說:「中東人很

有禮貌、很親切,也很尊重別人……這次捐毛毯,也有一分感恩和回饋的
心。」

年初五,蔡秀妹、張瓊文拿著做毛毯的布料,回精舍給上人看。那天,正
好訪客不斷。

「我們在一旁等候時機,要將布料樣品呈給上人看,也因此有機會聽到上
人對不同的人觀機逗教,吸收了許多法寶。」蔡秀妹很感性地說:「尤其
是上人教導弟子的慈愛和用心,更是一一敲動我的心。」

布料確定後,蔡秀妹、張瓊文一回到台北,便著手進行製作毯子的事宜。
並乘著上人行腳到關渡時,將毛毯的樣品呈請上人核示。

上人拿到毛毯後,前前後後撫摸著,感受著難民的需要。「嗯,很軟、很
暖,白天可以作披肩擋風沙,晚上還可以當被子蓋保暖。」

只不過,當時樣品的規格是125X150公分,上人說:「這種比較小
件的可以給小孩子蓋,如果可以加大一點更好。」

隔天,兩人又送了加大呎碼150X200公分的毛毯給上人看。上人說
:「很好,可以做準備了。」



每一分用心都是體貼


毛毯定案後,接著是為製作慈濟會徽而忙碌。

以往慈濟海外賑災時,結緣物資上的會徽多是中英文對照,然而這次是要
送往中東,上人體貼受贈者的心,特別指示原本會徽上的英文翻譯要改為
阿拉伯文。

慈濟土耳其聯絡處負責人胡光中恰巧回台
灣過年,便和幾位穆斯林朋友將文字翻譯
完成。張瓊文、蔡秀妹拿到譯好的文字,
立刻請繡慈濟會徽有五、六年經驗的刺繡
廠老闆黃先生繡樣品。

連夜趕出的樣品送達上人面前,上人看了
後說:「很好,但如果慈濟會徽改成灰色

的會更好,和深藍色的毛毯比較相配。」

張瓊文、蔡秀妹依照上人的交代,請刺繡廠繡灰色樣品;隨後趕到刺繡廠
看樣品,挑色、比色。

顏色確定後,黃老闆全省搜購灰色線,不夠的部分則請繡線廠染色。同時
也將車繡慈濟會徽的工作發包給績優的代工。

電腦刺繡一個Logo,如果沒有斷線,需要五十分鐘,如果斷線,所耗
的時間要更多。黃老闆知道這批毛毯是要賑濟戰火下無辜的難民,同意二
十四小時趕工及監控。他不僅全力配合,且主動表明只收成本價,並親自
將陸續完成的Logo送到桃園蘆竹給慈濟志工燙貼在毛毯上。

一萬五千件毛毯布料製作完成後,林臣英請桃園中正二、三組的組長曾美
珠、江慮捨,安排當地志工到提供場地的順麟印染工廠支援。裁布、車邊
、燙印慈濟會徽、冷卻、摺疊、品管、裝箱、上櫃──一條「生產線」就
在大家的用心和智慧中產生。

裁布、車邊由順麟作業;會徽燙印由志工
輪班執行任務。每天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
分兩班,但到了結關前兩天則加班到晚上
九點。

會徽需擺正及置中,所以燙貼之前要先用
「粉土」做記號;燙貼工具除了專業用的
燙襯機需要學習外,蒸氣熨斗的熱度、熨

燙時間的長短都有學問。

慈濟會徽燙貼上後,毛毯也吸進大量的蒸氣,志工們擔心蒸氣沒有散盡就
打包會發霉,便開著電風扇吹,讓毛毯冷卻後再摺疊、打包。

每一件事的完成,總是需要許多人一起來成就。六天半,至少一千人次的
志工來來去去,江慮捨和曾美珠如磐石般,時時在那兒「觀前顧後」;順
麟印染工廠的黃老闆也熱心準備飲料給志工喝。

在法院擔任書記官的林淑隨每天一下班就趕來當志工,到最後一天「趕工
」時,還特別請假來「加班」。還有一對年輕夫婦──楊照然在銀行電腦
室當夜班工作,下班後的白天接著來幫忙;方櫻燕因頸椎神經壓迫,那幾
天是抱病來摺毛毯的。

志工當中,有三位老人家天天從台北來幫忙,原來是林臣英、張瓊文和蔡
秀妹三人的母親,她們做事穩重、仔細,負起最後一道把關、品管的工作




全程、全心、全力投入


張瓊文、蔡秀妹目前同是慈濟培訓委員,這對相交二十年的「雙胞胎」姊
妹花感情很好。謹慎小心的蔡秀妹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她個性外柔內
剛,有毅力、有責任感,公司到國外開發新「路線」都是由她打頭陣。

「在創業的第二年,我就覺得自己立錯願、選錯行。」蔡秀妹說:「其實
我最想走的路是出國念書或出家,所以我一直開發新路線讓張瓊文接,希
望她能打好基礎自己做。」

「進入慈濟接受上人的教誨後,我和以前真的不一樣。過去抱怨立錯願、
選錯行;如今卻很感恩這十幾年來,儲存了一點根基,才能發揮、實現自
己想救人、行善的心願。」蔡秀妹誠懇地說:「實在很感恩張瓊文,這十
多年來一直『拉著我』不放。」

「我們真的很感恩所有成就這件事的慈濟志工以及廠商,因為大家全程、
全心、全力的投入,才能圓滿送出一萬五千件毛毯。」儘管披星戴月地奔
忙,張瓊文、蔡秀妹心中卻有難以言喻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