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跳脫偏執的煩惱 | 
                   
                  
                     | 
                   
                  
                    ◎釋德  | 
                   
                  
                     | 
                   
                  
                    ◆八月九∼十日《七月十二(六)∼十三(日)》 
                       
                       
                      【靜思小語】 
                       
                      要培養「對境不生心」的功夫, 
                      莫輕易受外在雜音、五光十色所轉動而去執取,衍生無盡煩惱。 
                       
                       
                       
                      「欲取」與「見取」 
                       
                      《水懺》經文:「或因四取造一切罪」,上人在晨語時間以此教示大家, 
                      要培養「對境不生心」的功夫,莫輕易受外在雜音、五光十色所轉動而去 
                      執取。「境界現前,要能選擇、能過濾、能排除。」 
                       
                      何謂「四取」?取,就是執持、選擇;「四取」包括欲取、見取、戒禁取 
                      、我語取。 
                       
                      先說「欲取」。上人表示,欲取就是執著五欲──我們的眼、耳、鼻、舌 
                      、身,貪取色、聲、香、味、觸這五項。 
                       
                      「面對喜歡的人,他說的話句句入耳,即使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誓言也 
                      深信不移;面對不喜歡的人,就算他說的話再有理也不入耳,好話也聽成 
                      是非。有些人沉迷在歌臺舞榭中,整日在聲色場所消磨人生,這都是貪色 
                      欲。還有人愛聽甜言蜜語、誇讚,即使虛偽不實也不介意。再來就是香、 
                      味的取著,貪味道、貪口感,不知吞食了多少生命……」 
                       
                      上人感嘆,色、聲、香、味、觸,會引誘人心起欲,有了欲就會貪取執著 
                      。「心中有欲,緣著外在的境界,想盡辦法要去取著不是我們該有的、不 
                      是我們所有的,就是『欲取』。貪欲多苦啊!煩惱無明皆從中而生。」 
                       
                      「四取」第二為「見取」,也就是執取「五蘊」──色、受、想、行、識 
                      。 
                       
                      上人表示,人心接觸形形色色的外境,會起分別的感受,進入腦海中後, 
                      不知不覺會影響行為,成為意識。「我們常說『事過境遷』,但有些人事 
                      情過了,心仍停留在境界上,執著在怨、仇、恨或情之中,使得舉手投足 
                      、開口動舌有所偏差。」 
                       
                      「人往往在有限的人生中,無限取著。方向偏差,取著壞的,一步差、步 
                      步錯;方向正確,取著好的,就能步步向前,人生充滿希望。」 
                       
                      反觀慈濟志工,時常接觸孤老無依的人,看到他們生活在又髒又臭的環境 
                      中心生不忍,遂發好心、立好願去幫忙清掃。志工將接觸的境界,由髒亂 
                      不堪轉為清潔亮麗,這也是取決於人的一念心。 
                       
                       
                       
                      戒禁取、我語取 
                       
                      上人續闡釋「戒禁取」──執著守持非正因、非正道。 
                       
                      上人舉例,古時印度約有九十六種外道教,修行方式各不同──有人修絕 
                      食,滴水不沾;有人修水行,生活在水中;有人修火行,讓烈火燒烤…… 
                       
                      「守戒若不明白其中道理,偏離正道,也是一種取著。」上人表示,佛陀 
                      尚未悟道前,在印度行腳、求法,希望透徹生命的奧祕,然而經過了五年 
                      的參訪,看到千奇百怪的修行方式,甚至也親身體會苦行,最後不支倒地 
                      ,受牧羊女供養羊乳,才恢復了體力,繼續修行。 
                       
                      「可知修行不應取著戒的偏見,而須秉中道而行。」上人表示,有的人觀 
                      念只是少許偏差,修行就漸次走火入魔,是很遺憾的事! 
                       
                      再說「我語取」,就是執著於「我所見到的都對」、「我所說的都對」。 
                       
                      「凡夫因為被無明、貪、瞋、癡所生的種種煩惱障蔽,無法看清真理,因 
                      此所見、所思、所言常有偏執。應該用開闊的心、宏觀的思想,來接納他 
                      人智慧的言語,莫固執己見。」 
                       
                      總之,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這「四取」皆是偏執所生的煩惱。 
                       
                       
                       
                      盡本分,得真本事 
                       
                      「轉眼間,慈青成立已經十一年了,那時大家還是矇矇懂懂的大學生,現 
                      在已經在社會各個角落承擔起不同的社會角色及職場工作;看到這樣一代 
                      代不斷地傳承,就是社會的希望。」 
                       
                      在與全省慈青學長座談時,上人感嘆社會生態不斷變遷,「人心在變,大 
                      家都對下一代有所期望;然而,如何為孩子們建設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這少不了你、少不了我,也少不了大家的一分力。」 
                       
                      上人勉勵大家,要將慈濟精神與人文帶入職場中──對人包容,對事善解 
                      ,對己知足,對人事物感恩。「學無止境,只要守好本分,處處都能發揮 
                      自己的力量,處處都能得到真本事。」 
                       
                       
                       
                      結伴付出,知心相契 
                       
                      三十九位菲律賓華人企業家回精舍尋根,志工早會後聽完大家的心得分享 
                      ,上人表示,八年來菲律賓慈濟志工已在當地舉辦了四十二次義診,嘉惠 
                      十三萬多人;期勉在座的企業家及夫人們開啟愛心,一起加入耕耘福田的 
                      行列。 
                       
                      「人生的追求永無止境!」上人表示,人心就像無底洞,富有的人想要更 
                      富有,地位高的人想要地位更高,有名的人想要更有名,有一缺九,這樣 
                      的人生實在是很痛苦。「『富人一餐飯,窮人半年糧』,如果富有的人能 
                      發揮愛心,勇於付出,貧窮的人就能獲得溫飽。」 
                       
                      上人鼓勵菲律賓華人企業家將愛的力量匯聚起來。「施比受更有福,結伴 
                      布施,知心相契,更是幸福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