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付出是一,得為無量 | 
                   
                  
                     | 
                   
                  
                    ◎釋德  | 
                   
                  
                     | 
                   
                  
                    ◆一月十八日《十二月二十七(日)》 
                       
                       
                      【靜思小語】 
                       
                      心中有無量的愛,就能得無數人的愛。 
                       
                       
                       
                      用愛鋪路的人 
                         
                      季節走過了春、夏的明豔縟麗,也經歷了秋天的蕭索森然,冬天的況味, 
                      有著光芒外露後凜然凝結的收歛與含蓄之美;不是吵嚷喧譁的膚淺,而是 
                      實力內蘊的成熟。 
                       
                      以冬天的特色比附人生實景,年歲增長,不也是以一番老成的穩重,而更 
                      加攝受人心? 
                       
                      在會客室與上人漫談的,是慈濟大學方菊雄校長、洪素貞主任祕書等人。 
                      方校長是古貌古心的長者,洪主祕是資深的慈濟人,面對兩位教育志業體 
                      同仁,上人寄以厚望,期待著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話從關山慈濟醫院副院長潘永謙說起。上人表示,十六日到關山,聽潘副 
                      院長報告,說是年關快到了,感覺天氣寒冷,便和護理長及志工提前去探 
                      望附近孤老無依的獨居長者。其中,一位七十六歲阿公的腳腫脹且有傷口 
                      ,背部也有褥瘡;醫師問診之後,當天下午便接他入院治療。 
                       
                      「像這樣的獨居老人,誰來照顧他?慈院年輕的大醫王,心懷眾生平等的 
                      慈愛,不以人獨居、貧窮、老病而忽視,反而用更加倍的愛心去關懷。老 
                      人家被送到醫院後,感覺腳發熱,醫師趕緊幫忙搧一搧,讓老人家涼爽些 
                      ,多感人呀!」 
                       
                      「人如何能得人愛?自己要先付出愛心。心中有無量的愛,也就能得到無 
                      數人的愛。」上人表示,付出愛心、將關懷及於他人,就會有同等的愛集 
                      中在自己身上。就如潘副院長,他不但關懷老人,也常到山上駐診服務, 
                      平日亦參與志工掃街等活動,與鄉民打成一片,因而能給予適切的醫療與 
                      幫助。 
                       
                      「不論是慈善探視、醫療義診、衛生教育,乃至於內蘊的人文精神,在潘 
                      副院長身上,四大志業都展現了!」上人期待方校長和洪主祕亦能在教育 
                      志業的帶動上更上層樓,引領師生關懷慈善、醫療與文化志業,開展更開 
                      闊的人生視野。 
                       
                      「應自我期許去作一個『用愛鋪路的人』,而不只是『在路上走的人』。 
                      唯有親自接觸、親自去做,才能有深切的體會。自己鋪出來的路,自然就 
                      有『走路怕地痛』的心態,會非常感恩與珍惜。」   
                       
                       
                       
                      溫馨記事 
                       
                      「投入四大志業,會看到人生不同的境界!」當慈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 
                      來皈依上人時,上人亦愷示要作個「用愛鋪路的人」。上人舉去年十月初 
                      ,發生在馬來西亞的一則溫馨記事。 
                       
                      二○○三年十月,吉打州東部的華玲縣,在連日傾盆大雨後成為一片汪洋 
                      。慈濟志工立即為災民送上吃的、用的。志工分秒必爭,夜以繼日地工作 
                      ,就連晚上也點著蠟燭發放。這群受災的馬來同胞看到都哭了——不是因 
                      為受災而難過,是為慈濟人所感動;在緊急危難的時刻,有錢也買不到東 
                      西,這群華人卻不畏辛勞,漏夜前來關懷,怎不教他們感懷在心! 
                       
                      水退了,滿地泥濘不堪,成堆的垃圾塞住通道;時值伊斯蘭教齋戒月,白 
                      天穆斯林禁飲食,所以較無體力進行粗重工作,因此慈濟人號召許多志工 
                      幫忙清掃大街,甚至是挖掘阻塞溝渠的垃圾和泥濘。為了回饋慈濟志工的 
                      發心,許多馬來同胞也參與其中,共同努力還社區一個清淨的面貌。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華玲縣六個村莊首次聯合舉行盛大年會,邀慈濟人參 
                      加,因為他們已經把慈濟人視為親人。那天,不同種族、信仰的人聚集一 
                      起的場面非常溫馨,一位村長說:「慈濟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物資的關懷 
                      ,也帶動村民和睦與團結……」 
                       
                      上人以這則動人的故事為例,慈示陳主任要以「佛心師志」投入慈濟大家 
                      庭,開拓人生新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