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哉!超越的心靈 | 
                   
                  
                     | 
                   
                  
                    ◎釋德  | 
                   
                  
                     | 
                   
                  
                    ◆三月十六日《農二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 
                       
                      願意幫助苦難人的人,並非都富有財富, 
                      卻都有一顆超越的心靈,所以能跨越人我,一心助人。 
                       
                       
                       
                      付出,只因為有人需要 
                       
                      「請問上人,慈濟在台灣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美國《富士比》雜誌及《 
                      時代》雜誌專欄作家安迪坦瑟( Andrew W. Tanzer 
                      )參訪慈濟,以中文向 
                      上人提問。 
                       
                      上人歡迎坦瑟先生來訪,對於他的提問則笑言:「是啊,慈濟為什麼能受 
                      到肯定?這個問題應該要問社會大眾。但我很感恩慈濟志工有愛心、有志 
                      一同,朝著同樣的方向努力,所以每一個人都付出得很歡喜。」 
                       
                      為深入了解慈濟,坦瑟先生前日一抵達台北,隨即展開密集採訪行程。看 
                      到慈濟志業在台蓬勃發展,坦瑟先生好奇請教上人:「台灣大概有多少慈 
                      濟會員?開始時,是否曾想到會有這麼多會員?」 
                       
                      上人答,三十幾年前功德會成立之時,台灣人口總數不過八百多萬人,會 
                      員只有三十人;而今,台灣總人口數已達兩千三百多萬人,慈濟會員數也 
                      有四、五百萬人,「剛開始,實在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會員啊!」 
                       
                      「慈濟志工都是佛教徒嗎?」上人答以,愛心不分宗教,人人皆可付出, 
                      慈濟世界各宗教人士都有,例如慈濟大學校長方菊雄是基督教長老,但他 
                      秉持與慈濟相同的信念,投入教育工作。 
                       
                      坦瑟先生再請教:「慈濟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為何?」 
                       
                      上人回答:「從來沒有想過要扮演什麼角色,只是應社會的需要就去做。 
                      慈濟人的付出,不是為了求自身的安樂,而是希望幫助眾生脫離痛苦。慈 
                      濟是一個民間慈善團體,慈濟人見及眾生受苦難,就會心生不忍,竭盡所 
                      能地伸手相援。」 
                       
                       
                       
                      說不完的好人好事 
                       
                      座談中,夏威夷慈濟志工慈光,以流暢的英文與坦瑟先生分享在海外投入 
                      慈濟的心得:「慈濟人從做中體解佛經之深蘊,就如義診,不僅給予窮困 
                      者幫助,助人者在付出的同時,亦可從中體會佛教所謂的『無我』,徹悟 
                      佛法。」 
                       
                      上人讚歎:「在夏威夷,慈濟志工大部分都是醫師,甚至乘船到外島進行 
                      義診。雖然他們做得很辛苦也很危險,卻跟我說『感恩』。」 
                       
                      回溯至二○○二年七月,位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心的夏克島(Chuuk) 
                      ,因颶風襲擊造成四十七人往生、千餘人受傷。慈濟志工攜帶醫藥前往離 
                      島塔諾斯(Tanoas)舉辦義診,並冒著大浪乘坐快艇抵達夏克島,親手將 
                      物資發放予災民。團員平安返家隨即致電上人,感恩能有救人的機會。上 
                      人問:「救人的過程如此冒險,如果還有機會,願意再去嗎?」志工回答 
                      :「要,還要再去!」 
                       
                      「這就是慈濟人,無私的付出『超越心靈』!」上人說,這群願意幫助苦 
                      難人的人,並非都是富有之人;但是他們的心靈超越,所以能看開生死, 
                      一心去助人。 
                       
                      坦瑟先生再問:「慈濟賑災,為何堅持要親手贈予災民物資?」 
                       
                      上人表示,救援物資得來不易,因此發放要能「確實」,必須真正交到貧 
                      困苦難者手中;不僅如此,「志工親手將物資送到受助者手中,體會到比 
                      自己苦的人很多,就會對人生產生不一樣的看法,比較容易滿足。這也是 
                      一種人生教育。」 
                       
                      昨日,志工帶領坦瑟先生參觀台北市八德環保站,見到環保志工正進行資 
                      源分類,現場並有跳蚤市場惜福義賣,以及由回收木箱做成板凳所布置成 
                      的「愛灑人間」活動專區,坦瑟先生直言,慈濟環保工作頗富教育意義。 
                       
                      上人表示,老人家做環保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年紀雖大,卻還能發揮良 
                      能、為社會付出,生命其實還有很大的功能! 
                       
                      問及最令上人高興的事是什麼?上人表示,不論在台灣或是海外,「每個 
                      慈濟人都是用生命付出,在在都令我感動與感恩!每天都有說不完的好人 
                      好事,心靈充溢著無限感恩,所以天天都很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