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苦在他身,痛在我心 | 
                   
                  
                     | 
                   
                  
                    ◎釋德  | 
                   
                  
                     | 
                   
                  
                    ◆三月十七日《農二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 
                       
                      無分別心,所以能感同身受他人的苦, 
                      而能不畏辛勞艱險,勉力伸手相援。 
                       
                       
                       
                      真正的「趨吉避凶」 
                       
                      中國曆法起源甚早,普遍說法是遠在黃帝時即創制曆法,故有「黃曆」之 
                      稱;又因配合農民的播種收成,制訂有四季、二十四節氣,故又稱「農民 
                      曆」。 
                       
                      唐代之後,有所謂《通書》,即在黃曆中每日之下,加入有關行事吉凶的 
                      內容;一般人之日常行事如嫁娶、動土、遷移、入學、出行、安葬等,便 
                      以此為據來選擇良辰吉日。因此,《通書》被定位為一本「定吉凶、明趨 
                      避」之書,在華人社會大量刊傳。 
                       
                      宗教處同仁偕同北區志工林勝勝,向上人報告赴印尼參加志工培訓研習營 
                      之心得。林勝勝笑稱,此行聽聞馬來西亞志工濟受分享,其夫人往昔出門 
                      前總要翻看《通書》以謀行止宜忌;而今已改閱《衲履足跡》,汲取上人 
                      日日行誼及思想實錄。「她說上人的智慧法語切中她的心,使其心開意解 
                      ,明悉待人處事如何輕安自在之道。」 
                       
                      上人常言:「福人居福地。」是謂行善有福之人,言行守在正道,自然能 
                      趨吉避凶,所居之地也必然平安吉祥,故無須迷信風水地理。此即「一切 
                      唯心造」之理。 
                       
                      林勝勝再言,參訪雅加達大愛村,入夜後可看見村民們聚集分享《古蘭經 
                      》,氣氛祥和。對於能搬入大愛村居住,不少居民表示,至今仍覺得宛如 
                      作夢般不可思議! 
                       
                      上人稱歎,無私的愛最感人!「與我們無緣無故之人,你不識他,他亦不 
                      識你,只知他陷於苦難,不論過程再辛苦、路途再危險,都心甘情願、想 
                      盡辦法要去幫助他;這就是因為無分別心,故能感同身受他人的苦。反之 
                      ,若有『我』的執著,就會有彼、此之分;心有私我的罣礙,就無法付出 
                      無所求,更遑論要感恩對方了。」 
                       
                       
                       
                      為社會注入「愛的維他命」 
                       
                      「現代社會罹患『缺愛症』,需要補充『愛的維他命』。」上人表示,當 
                      今民眾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社會較過去更形富有,唯缺一項,就是──愛 
                      ;人人付出一點愛,為社會注入愛的維他命,即能共創一個富而有愛的祥 
                      和社會。 
                       
                      上人憂慮舉世亂象頻生,天災人禍不斷;雖然急欲淨化人心以弭災止厄, 
                      但放眼當今局勢,總感到清流如涓涓細流,濁流洶湧澎湃,濁水濤天就將 
                      淹覆大地…… 
                       
                      「心靜下來,才能看得遠、想得深。」上人提醒,一人之力無法成事,人 
                      人心手相連,向著同一目標,相牽相扶而行,才能共造美好的未來。 
                       
                      「現今社會濁流盛於清流,大家既已走入慈濟菩薩道,莫輕忽自己力量微 
                      薄,當相互砥礪,精進往前行,讓涓涓清流匯成磅礡大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