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因有愛,體質改善 | 
                   
                  
                     | 
                   
                  
                    ◎釋德  | 
                   
                  
                     | 
                   
                  
                    ◆七月二十三日《農六月•初七》 
                       
                       
                      【靜思小語】 
                       
                      修行路上要小心翼翼,猶如沿蛛絲上攀; 
                      若受人我是非牽擾而懈怠,則可能瞬間墜落。 
                       
                       
                       
                      做該做的事,不怕難 
                       
                      曾有海外慈濟人憂心:善門若開而貧困者眾,恐有無以為繼之虞。然而, 
                      懷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胸襟的上人,莫不以堅毅之心念,望所 
                      見所及之貧困苦難眾生,咸皆離苦得樂。 
                       
                      在精舍會客室內,上海慈濟人邱玉芬、王淑慧、廖美珍、楊月貴等人正聆 
                      聽上人開示。上人引大陸助學金發放為例表示,新生逐年遞增,慈濟人的 
                      擔子亦隨之加重;「然只要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愛的助緣、善的力量, 
                      必然源源不絕而來。」 
                       
                      回溯民國六十二年娜拉颱風襲台,造成東部嚴重災情,受災民眾流離失所 
                      ,景況堪憐。「當時與慈濟委員開會討論救災事宜時,我說:『有多少貧 
                      困受災者,就救多少!』一位任職合作金庫的委員估算後嚇了一跳說:需 
                      要六十萬元!」 
                       
                      時「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甫七年,不論人力或是濟助基金都十分有 
                      限,欲從事如此大規模的賑濟,幾乎所有委員都在擔心──救援基金從何 
                      而來? 
                       
                      於是委員們四處募集舊衣,白天集合在一起逐件整理、縫補、清洗、熨燙 
                      ;傍晚各自提著草籃,徒步街道巷弄間,挨家挨戶募款,五元、十元…… 
                      點滴累積救災所需善款。 
                       
                      有位委員為了過溪募款,頭戴斗笠、身背草籃,爬行過橋;颱風甫過,溪 
                      水湍急,低首可見急流奔騰景象,她害怕得邊爬邊念佛,仍不退縮…… 
                       
                      回想慈濟草創時的艱辛路,滴滴心血在其中,上人不禁感慨;「這一路坎 
                      坷,何止『克難』,實是『苦難』啊!但做該做的事,就是要有這種克難 
                      的精神!」 
                       
                       
                       
                      時刻謹記──我是慈濟人 
                       
                      「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是上人一向對弟子的期許。「曾子說: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身為慈濟大家庭的一分子,不論是否 
                      穿著制服,行止作為皆當規規矩矩、時時刻刻如一,不能放縱。」 
                       
                      每個人的佛性平等,後天卻染上計較、人我是非、瞋怒煩惱等種種習氣; 
                      上人勉勵在座志工:「學佛修行,就是要徹底改變體質,去除習氣,回歸 
                      清淨本性。你們每個人若都平安且精進,我會感到很歡喜、安心;反之, 
                      若因人我是非而退失道心,我會很擔心且感到十分可惜。」 
                       
                      娑婆世界如翻騰苦海,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菩薩道更為難行;若欲脫苦 
                      得自在,須像攀爬纖細的蜘蛛絲,要時刻小心翼翼;倘使困於些微人事, 
                      放棄攀爬而復掉落,慧命因此中斷,最令上人心疼。「我對弟子始終牽念 
                      著三件事:是否平安且穩定地生活?是否規矩精進、成長慧命?與人互動 
                      時,是否互愛、和氣?希望你們時時牢記師父的關懷與教誨。」 
                       
                      時光悄然流逝,已是日暮時分,上人猶似慈母般殷殷叮嚀,期待人人合心 
                      互愛,協力完成大愛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