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盡心、盡力、盡人事 | 
                   
                  
                     | 
                   
                  
                    ◎釋德  | 
                   
                  
                     | 
                   
                  
                    ◆四月二十四∼二十五日《農三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 
                       
                      未發生之事,莫先起煩惱堆置於心,徒耗心力; 
                      面對困難,當下盡心、盡力、盡人事便是。 
                       
                       
                       
                      提升醫療人文 
                       
                      畫面中,上人的眼眶飽含淚水,咬緊牙關,無法言詮的心情顯露無遺。「 
                      動土,代表得來不易的土地已有著落;但是這一鏟而下,意即啟動工程之 
                      後,每半個月須支付一次工資。在沒錢又沒人的情況下,內心實在百感交 
                      集……」 
                       
                      回顧「歷史上的今天」,上人於早會時,悠悠憶述興建花蓮慈院充滿「甘 
                      苦」味的來時路。 
                       
                      上人表示,當初千辛萬苦在醫療匱乏的東台灣建院,只為了搶救生命、疼 
                      惜人人的健康,呵護每一個家庭的平安與幸福。「儘管建院過程艱辛,一 
                      路走來坎坎坷坷。如今,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大醫王、白衣大士,從這片 
                      土地上不斷湧現;花蓮慈院持續發揮搶救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良能 
                      。一切辛苦都值得!」 
                       
                      上人感恩慈濟醫療團隊,不只在院內搶救生命,也到深山、海邊、偏僻的 
                      鄉下義診、往診,而且發揮慈善良能,為貧戶清洗、打掃。「他們這分陪 
                      伴苦難眾生、為貧病者付出的精神,就是人間菩薩啊!」 
                       
                      上人冀望即將啟用的新店慈院,能在都會區提升醫病關係,倡導醫病人文 
                      。 
                       
                      「現在的社會,醫病關係不良——『醫』者很冷漠,『病』患也不懂得感 
                      恩。期待新店慈院能讓患者感念醫護人員為其解除苦難之恩;也讓醫療團 
                      隊回歸志為人醫、志為護理、志為醫技的初心,尊重、守護、搶救每一個 
                      生命。」 
                       
                       
                       
                      感恩、尊重、愛 
                       
                      「對於不認同者,如何去影響他們?」午後於知客室內,上人與一位慈院 
                      住院醫師談話,醫師提出此問。 
                       
                      「顧好自己的心最重要;心沒顧好而想去影響別人,會很辛苦。」回首慈 
                      濟路,上人言,近四十年一路行來並非順遂平坦,也曾遭遇反對乃至於毀 
                      謗、批評的聲浪;然而基於「信己無私」之心,遂能堅定直行。 
                       
                      「顧好自己的心念,則所做皆是利益眾生之事;若是心念沒照顧好,所做 
                      之事可能害人害己。」上人嘆言現今社會最令他擔慮的,在於是非不分者 
                      眾!唯願人人把握「做該做的是智慧,做不該做的是愚癡」準則,莫陷泥 
                      淖。 
                       
                      現今社會學識水準普遍提升,卻充斥千奇百怪的文化潮流,誘惑著年輕人 
                      迷茫的心。上人指出,在世間所學只是「智識」,容易被外境所轉,累積 
                      「所知障」;倘使能將知識轉為智慧,心智明朗則不受誘惑,行所當行。 
                       
                      醫師提及,有時感到壓力覆心,對事情有力不從心之感。 
                       
                      「盡心、盡力、盡人事於當下即是。未發生之事,莫先起煩惱堆置於心, 
                      徒耗心力。」上人慈勉:「無私才有大愛,有大愛便能生出力量!」 
                       
                      「『感恩、尊重、愛』是一貫的,唯有心存感恩,才能尊重他人,進而付 
                      出愛。這也是我對大家的期待。」上人期勉年輕醫師要立志——何處缺乏 
                      醫療就到何處去,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