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至感至念人間導師 |  
                   
                  
                     | 
                   
                  
                    | ◎撰文╱法觀法師 | 
                   
                  
                     | 
                   
                  
                    【言教與身教】 
                       
                       
                      只要有人問起佛法,他便滔滔不絕, 
                      無分問題大小深淺,真誠之至。 
                      即使對年輕後學,亦慈悲而平等,認真面對提問、耐心答問。 
                      談法不倦,鼓勵無限,讓人沐浴在慧光悲德中。 
                       
                       
                       
                      一九九四年春天,我嚮往南傳淳樸的托缽與靜修生活,正好有一個到泰國 
                      參學的因緣,行前特別前往福嚴精舍求見,想向導師禮座感恩,感恩其著 
                      作的諸多啟發。 
                       
                      導師八十九歲了,身軀病瘦卻是精神奕奕。得知我的來意,老人家說,他 
                      也想去過過如佛陀時代原始托缽的簡樸生活,可惜一生多病,沒能夠如此 
                      …… 
                       
                      此次見面,在我內心烙下深刻印象——眼前這位德高望重的佛法導師,竟 
                      是這般謙懷自牧、平易可親,一絲架子也無,讓人如沐春風,對於年輕後 
                      進是這般地愛護、祝福。 
                       
                      出了寺門,走在路旁隨風搖曳的林蔭小徑上,踩著夕陽斜照的光影,春風 
                      吹拂著移動的身軀,喜悅而滿足地踏下山、往前走去。 
                       
                       
                       
                      ◆精衛啣石的毅力 
                       
                       
                      自此輾轉於泰國、台灣、印度、緬甸等地,夢一般地做這做那,轉瞬間數 
                      年過去了。 
                       
                      每有機會閱讀導師著作,總是自心底稱歎導師對佛法在時空流變中的明瞭 
                      、貫通、廓清、抉擇之清楚,既廣且深。 
                       
                      古云:「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善知識難遇,尤其善知識猶在人間 
                      ,若遲疑猶豫,未來恐要後悔惆悵!於是,鼓起勇氣前往看望老人家,請 
                      求法依止。 
                       
                      二○○二年六月三日,在靜思精舍見了導師,溫吞一陣終於說出請求導師 
                      答應作為自己法上的依止師的願望。 
                       
                      記得導師初說:「要依法就是。」但我說自己以前也這樣想:「依法不依 
                      人」,一切隨緣就好;但現在我想,法是因人而宣說的,就像我們以佛為 
                      師,我亦是因「依法才依人」的啊。 
                       
                      導師慈悲,這才笑笑點頭:「嗯,沒有人的時候依法,有人的時候依人… 
                      …」一聽導師如此說,我就禮拜下去了。 
                       
                      導師頓然嚴肅正色地說:「要學佛,就要發菩提心。發心,要堅定,不要 
                      一下子這樣、一下子那樣,那不成的!學佛是以成佛為目標,菩薩道很長 
                      遠,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 
                       
                      導師又說:「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我答:「就像導師在書中所說『精衛啣石』的精神。」 
                       
                      導師微笑。 
                       
                       
                       
                      ◆平等的慈悲 
                       
                       
                      雖然知道不該太常打擾老人家,卻又覺得來看看導師、向導師頂禮請安才 
                      能放心。或在靜思精舍,或在華雨精舍、福嚴精舍…… 
                       
                      三年前的端午,我去向導師禮座,那是記憶中向導師問了最多問題、最久 
                      的一次。老人家以一貫的慈悲,思路清明地從容回答著我不成熟的問題。 
                       
                      後來聽著當時的錄音,覺得對九十七歲的長老問那麼多實在不應該!但是 
                      ,導師依然這般地慈悲、這般地不厭其煩、這般地開懷沉穩! 
                       
                      曾經,當我懷著感恩,讚歎導師對後學的啟迪與幫助之大時,導師謙虛地 
                      說自己只是寫得通俗讓人們懂罷了,不像文言那麼不易。導師說他老了, 
                      有些事情一過或許就記不得了。但我看他當下回答起問題來,清清楚楚、 
                      明明朗朗、熱情洋溢、開懷自得,總令聽者沐浴在他老人家的慧光悲德中 
                      。 
                       
                      當眾生有需要,來看他,他時時處處便是那般慈悲親和;他的無限慈愛— 
                      —那笑起來的樣子,一定令無數人印象深刻。 
                       
                      看他時常安然坐在椅子上,靜寂自處、心境澄寧;而只要有人問起佛法, 
                      他便滔滔不絕,無分問題大小深淺,真誠之至。 
                       
                      導師即使對至為年輕之後學,亦慈悲而平等,認真面對提問、耐心答問, 
                      談法不倦,鼓勵無限。可仰可親的長者風範! 
                       
                       
                       
                      ◆繫緣菩薩道 
                       
                       
                      今年四月十九日,在為導師祝壽的前一晚,到花蓮慈濟醫院加護病房探望 
                      導師。導師臉色蒼白虛弱許多,但仍維持著笑容。六月三日晚上,又進加 
                      護病房探望導師,向導師說了聲:「弟子法觀回來看您……」注視許久, 
                      不捨離去——沒想到這是導師生前的最後一面,翌日早上十點零七分,導 
                      師就走了。 
                       
                      敬愛的導師真的走了!留下多少人的心傷不捨、多少的禮敬與懷念。 
                       
                      導師安詳捨化後,這些天來,在慈濟大學、福嚴精舍,我總跟著,封棺、 
                      荼毘、奉安入塔,夢一般地圓滿落幕了。 
                       
                      這些天來,在本師佛號、無常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 
                      滅為樂。」回向偈的唱誦聲中,彷彿導師與諸佛菩薩同一聲息,從未停歇 
                      地對眾生宣說著法。 
                       
                      何其有幸、福緣具足!雖然去佛已遠,但能生於導師之後,得見導師於法 
                      探尋釐清所寫下的著作;雖然沒有直接受學於導師門下,但每回拜見導師 
                      ,老人家的睿智明朗、慈悲和煦,笑意迎人、童真開懷而沉穩的笑聲…… 
                      一切一切,成了生命中至為感念而珍惜的一段因緣。 
                       
                      導師所言所行一致、能說能行——導師讚揚大乘菩薩正常道之少壯精神, 
                      此發大菩提心者,有觀有行;他自己則身體力行,語默動靜無不是智觀與 
                      悲行,發願生生世世為苦難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 
                       
                      導師解行相應——一位在人間,在你我面前、活生生的人間菩薩,為人間 
                      佛教「人菩薩行」作典範;正如仁俊長老所讚歎:「一位足足實實的表率 
                      者。」對我們是多麼大的引領與鼓舞啊! 
                       
                      導師之大智大悲,深邃之德養,難度難量!根陋慧淺如我者,所見所解, 
                      如大海之一滴,欲讚欲說者,終不能盡。 
                       
                      導師以生命對法義探求所留在人間的珍貴禮物,弟子會繼續咀嚼、消化與 
                      受用,菩提道上堅持到底;相信導師振聾發聵的正見法音,將啟迪更多人 
                      間有情走向正道。 
                       
                      恭謹虔誠地向此人間遊行、能說能行、正直勇猛、導人向覺的菩薩行者禮 
                      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