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輕、力行的雙手 |
|
◎釋德 |
|
◆六月三日《農四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
推動「環保五化」——
年輕化、生活化、知識化、家庭化、心靈化。
社會之寶
十多年前,在一場幸福人生講座中,上人呼籲會眾「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從此慈濟人說環保、做環保不遺餘力;於今,環保活動在台灣可說已
經「全民化」了。
「剛開始,環保志工都是中年以上的慈濟人;慢慢地,一般民眾也來響應
;近年來此觀念進入企業、校園,從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到小朋友,
範圍廣而普遍。」早會時,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無論身在何處,皆身體力
行保護所在的環境;時間累積一切,做出了令人肯定的成績。
全台灣的慈青社分布在七十七所大學院校,其中有四十二所大學的慈青同
學們,積極在校內推動環保,包括淨校、淨山、淨灘、進行校內資源回收
或參與社區環保及掃街;如政治大學慈青帶動不少同學到鄰近的木柵環保
站幫忙。
「慈青們在大熱天做環保,雖是揮汗如雨,卻甘之如飴,寫在臉上的喜悅
吸引其他同學加入;功課壓力大或心情不好時,從分類回收物的過程中轉
換心境,打開鬱閉的心門。」
大家努力投入,一個月竟能有七十輛卡車的回收量。「這都是時間所累積
。他們用愛、用力付出,實在令人疼惜!」
中華技術學院慈青也同樣投入環保回收,為此學校特地搭一間環保屋供大
家分類、放置回收物。
上人提及,同學們在做回收時若遇到拾荒老人,便協助撿拾寶特瓶,還教
他們依顏色分類,變賣所得較高;「這分愛多溫馨啊!」
上人言,自己經常為現在年輕人的種種怪象憂心,「然而回過頭來看到慈
青,就覺得這一群孩子都是社會的寶,令人不疼、不愛、不誇讚也難!」
環保「五化」
上人並述說「環保五化」新趨勢——年輕化、生活化、知識化、家庭化、
心靈化。
「做環保如今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的同學們也認知到要保護地球、
疼惜地球,親身力行參與,達到『環保年輕化』。」
慈濟人生活中少不了環保碗、環保筷與環保杯生活三寶,力行「環保生活
化」,不但減少垃圾量,更減輕資源的消耗。
「『環保知識化』也就是宣導為什麼要資源回收?推廣環保知識。例如每
回收一個鋁罐,就可以省下電視三個小時的電力。」上人欣言,如今慈濟
環保站是學校最佳的環保教育場所,自幼教到大專的學生皆來觀摩學習。
環保概念不只在學校課堂宣講,還要帶到家庭,讓家人有環保意識,這就
是「環保家庭化」;提倡「環保心靈化」是要淨化人人的心靈——口說好
話、心發好願、身行好事。
上人道,「勿以善小而不為」——舉手之勞做環保,就能淨化、節源;亦
要警惕自己,「莫以惡小而為之」——連小小的惡念也不可生起。「能顧
好身心,才是徹底實踐環保。」
稍晚,上人前往加護病房探望師公。
醫師表示,師公一整天沒有排尿,心跳降到五十多下,治療後已回升;不
過開始有黃疸現象,表示肝功能也減弱了。
昨日醫療團對為師公安裝腦波監測器,發現師公腦波尚好;然此刻神經內
科辛裕隆醫師前來測師公腦神經功能,表示反應變差。
上人幾次俯身與師公說話。辛醫師表示,上人與師公談話時,師公的腦波
有起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