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勇作開路者 | 
                   
                  
                     | 
                   
                  
                    ◎釋德  | 
                   
                  
                     | 
                   
                  
                    ◆六月二十九∼三十日《農五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 
                       
                      以拓荒精神為理想努力,不畏艱難,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埋怨,事情不會變好 
                       
                      一位慈青於早會上分享當慈院志工的心得,他埋怨為什麼兩星期來都沒有 
                      人幫阿公洗澡?當他幫阿公洗好後,老人家感到很舒暢。 
                       
                      之後,上人與教育志業體校長及主管們談話時表示:「我告訴他,要將埋 
                      怨不平的念頭,轉為:『我來得太慢了,所以現在才發現阿公沒洗澡;既 
                      然發現了,趕快幫他洗』。」 
                       
                      上人言,若只是埋怨,眼前的事會變得更不好,做起來會覺得更辛苦;要 
                      能轉變心態,把握當下,選擇對的事,「做」就對了。 
                       
                      「現在的孩子受父母過度寵愛,師長難以管教;教育之路不易行。然,教 
                      育乃人生之希望,即使再困難,慈濟也堅持辦學;肩負再大的責任我都不 
                      埋怨,無悔無怨,做就對了。」 
                       
                      「培育莘莘學子如耕耘福田,教育工作者即為耕耘大地的農夫。」上人期 
                      勉眾人有志一同,回歸當初發願為教育奉獻的那一念心,尋回為志願努力 
                      的原動力,繼續精進推動。 
                       
                      午後,上人至花蓮慈院參加醫學教育院校聯席會議。言及慈濟志業是大眾 
                      用愛編織而成,發展志業的初心,也是為了愛;如今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成 
                      績可見,是無數人投入心力、勇於承擔,克服了種種艱辛挑戰的成果。 
                       
                      「這些辛苦的成果真的好美!雖然經歷種種困難委屈,但慈濟人都承擔下 
                      來,把許許多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上人讚歎慈濟人就像開路者、拓 
                      荒者,不畏辛苦,共同為理想努力;因此期待在座者更應珍惜、善用資源 
                      。 
                       
                       
                       
                      給人好印象,就是結好緣 
                       
                      慈濟大學二十八名學生,利用暑假將前往馬來西亞、泰北及大陸河北擔任 
                      教育志工,三十日在師長陪同下向上人告假。 
                       
                      上人敦囑學子,此行不僅代表慈濟,亦是代表慈濟人文及台灣的人品教育 
                      ,要多用心。 
                       
                      「一個人的內在涵養如何,顯現在儀容與言行舉止上。要使人看到、接觸 
                      到你們,能感受到端莊、整潔之美。」 
                       
                      台灣以善、以愛為寶;上人期待學子們將台灣愛心善念的可貴經驗與人分 
                      享,廣結好緣。「如何結好緣?就是給人好印象;要給人好感,就要注意 
                      個人形象和團體的禮儀,彼此一定要和氣、互愛。」 
                       
                      上人叮嚀學生們要處處用心,將美好的形象留在對方的心中,就如播種, 
                      讓善種子於他人的心田滋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