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的擔子愈背愈重嗎? |
|
◎釋德 |
|
◆九月二十一日《農八月•十八》
【靜思小語】
欲求愈多糾纏愈重,憂愁苦難愈陷愈深。
少欲知足,人生天開地闊。
積寶如山,無益於己
感官接觸種種事物而有感受,心就會起喜好或厭惡的反應──追求喜愛的
、排斥厭惡的人事物。心境受欲望染著,將起煩惱而造業。
晨語時上人引述《法句譬喻經》「世俗品」一則故事,說明貪欲實為無底
洞,使人墮於無盡的煩惱深淵;未若清淨無為,息欲無爭──
有位國王虔誠信奉婆羅門教,一日,他決定依婆羅門教法發善心做大布施
,開放國庫中堆積如山的珍寶,只要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來拿取。
這天來了一位梵志(婆羅門教修行者),國王特來作禮,對他說:「若有
需要,儘可從中取用。」梵志言明需要建房舍,國王示其取走一份寶物。
梵志取寶後走了七步又折回,將珠寶放回原位;向國王坦承,想到房子如
果蓋好了,接下來要娶妻,這些寶物不夠用,不如不要。國王遂允其再取
三份。
梵志再拿了三份珠寶後,走了七步再折返,告訴國王:有住房、有嬌妻,
卻不夠置田產、備奴僕;不如不要。國王說:「既然如此,可以給你七份
。」
梵志裝下七份寶物,走了七步又再送還。他說,雖然有屋、有妻、有田產
,生活暫時無虞,但是往後生兒育女也要嫁娶,還要為他們的生活擔憂…
…總是不能安心。國王遂表示:「不然你覺得要多少才足夠,都可以搬走
。」
見梵志將所有財寶搬扛上肩,卻又折返,國王感到十分奇怪。梵志告訴國
王,來此乞討,原本只想蓋個房子棲身;然而有了財寶滿足了基本欲望,
卻又想要娶妻生子,還要田地奴僕,更擔心到子孫的生活……欲望愈來愈
大,煩惱愈來愈多,不如都不要的好。
梵志說:「諦念人命處世無幾,萬物無常旦夕難保,因緣遂重憂苦日深;
積寶如山無益於己,貪欲規圖唐自艱苦,不如息意求無為道,是以不取。
」
意思是說,人生在世能有幾年?萬物無常,朝夕變遷,緣愈結愈多,糾纏
愈重,憂愁苦難愈陷愈深,實在很辛苦;即使擁有寶物如山,也無所助益
……貪欲無窮,永無歇止,不如掩息欲念,修持清淨之心。
國王聽了非常震撼,對「息意求無為道」至高無上的意境很嚮往……此時
梵志現出清淨莊嚴的形象,原來是佛陀化身來為國王說法。國王從此以佛
為師,以佛陀教育化導人民。
「貪欲不滿,將在心田種下業的種子。」上人依此故事闡言,凡夫經常放
任心念,欲求永無止境,欲望的版圖愈畫愈大;期待人人將本具的大圓心
鏡維持清明,不受塵境污染,才能如實映照外境,分明不偏差。
「心中不可留存惡念──只記得他人對我的種種壞處,不去想他曾經如何
善待我。」上人強調,偏差的執見會引發貪、瞋、癡、慢、疑等五毒惡念
,讓無明不斷衍生,永無終止。豈可不慎!
「九二一」烙下的傷痛和感動
歷史上的今天,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大地震奪去全台兩千多條人命
,摧毀無數屋舍、學校,更讓許多家庭頓失天倫之樂……「六年了,當時
那驚駭、悲傷的心境,還有多少人記得?」早會時,上人提及這段傷痛的
回憶,然其中亦含無限感恩。
「那天凌晨一點多發生地震後,各地慈濟人陸續回報;徹夜不斷接到災情
訊息,各地要求支援屍袋的數目直線攀升,我的心都碎了……身處災區的
慈濟人沒有時間驚惶,立即自動自發成立關懷服務中心,在克難中搭起帳
棚、立起長桌、架起爐灶,提供災民食物、生活用品和急難救助金等。在
漆黑長夜中亮起微光,膚慰一顆顆倉皇苦迫的心……每每回想至此,我心
中滿是感恩!」
震碎的大地上,「藍天白雲」從地湧出。「餘震不斷,山崩、路塌,許多
地方交通受阻。慈濟人仍跋山涉水、搭直升機,夜以繼日關懷災民……之
後十八萬人次志工投入為災民搭建組合屋;而慈濟援建五十所希望工程學
校,兩年建築期間,也匯聚超過十萬人次志工的愛心在在令人感恩!」
不只是「藍天白雲」湧出,九二一地震也接引許多社區志工投入付出行列
。上人感恩致勉:「天下事,一個人做不盡,需要人人來做。人人要有感
恩心──感恩你來做、他也來做,感恩無數人一起做。」
六年前的今日,上人心碎,悲極無言;而今還是掛念天下事。新聞報導大
西洋上二級颶風莉塔形成,可能威脅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對卡崔娜颶風
災民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我那一天能好過呢?日日都擔心。不忍地球受毀傷,不忍眾生受苦難,
天下災難令我心痛,更不忍的是人心有災難……」上人深言教勉,凡夫內
心時常狂風大作,造成心地土石流,這是天地災難的根源。
「人間本無事,皆從一點小事生效應,掀起狂風;這是讓我最感不忍的。
希望人人能平靜自己的心,天下災難才會止息,社會才能祥和、家庭才會
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