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縮得最小,做得最多
◎釋德
◆一月二十七日《農十二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

人與人之間,莫「比大」——自我膨脹易碰撞;
要「比小」——放下身段,縮小得入人心。



見聞苦,伸援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遍嘗酸甜苦辣,點點滴滴、形形色色。雖然有許多
事令人心痛,但是溫馨事更多。」全美董事會今於花蓮靜思精舍舉行,上
人言及過去一年天災頻繁,無數人突遭巨變,家園破碎、人天永隔,令人
不忍、不捨;然,全球慈濟人秉持共同一念,撫痛慰苦,令人欣慰。

去年此時,全球慈濟人在不同角落,懷抱相同善念,捧著愛心箱上街,為
印度洋海嘯災民募款募心,膚慰受傷的土地、創痛的人心。

「美國、日本等地霜雪繽飛,慈濟人啟動愛心,以熱情解寒凍;阿根廷、
南非等國則是熱浪逼人,志工無畏豔陽,亦是揮汗勸募。感恩全球慈濟人
,聽到師父一聲呼籲,就動了起來!」

成立於一九八五年的美國分會,是慈濟在海外的第一個分會;上人表示,
慈濟在海外推展濟貧教富志業,美國慈濟人奠定了典範,落實大愛地球村
的理想。

美國去年也多災難,尤其八、九月間卡崔娜、莉塔颶風造成美南嚴重災情
。上人教示:「人生無常,國土危脆,沒有永遠的天堂。驚世的災難,要
有警世的覺悟!應發大心、立大願,把握時間廣邀人間菩薩,擴大愛的力
量。」



做中覺,得智慧

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
如來真實義。」上人釋義,千經萬論雖然都是無上妙法,但不易真正體會
。「有做,才有得——親身體見人事物,方能『見聞得受持』;不見不聞
,無法受持。」

佛陀曾教示,親入地獄、感受地獄之苦,方能徹悟「苦、集、滅、道」四
聖諦。「同樣地,投入無常苦難,去看、去做、去膚慰,才會有所感觸,
將佛理與現實人生交會融通,增長道心與慧命。」

上人說,「布施」表面上是助人,其實是長養自我的智慧與道心,故當把
握付出的機會。

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帶領多名志工馳援美國卡崔娜颶風賑災,發揮
了很大的功能;完成任務後他向上人懺悔,以前總以為「我是合心,大家
都要聽我的」,曲解「合心」意義;而師父所說的「總一切法,持一切善
」,誤解為「指」一切善——以「一指神功」指揮他人。

自從投入斯里蘭卡海嘯災區援助與美南風災發放,他真正聽懂、體會了!
不只和協力組隊成員分享、傳承,還合作動員,在僑居地積極推廣人間菩
薩招生。

「見聞苦難境界,悲心油然而生,進而發願救拔。也因為親身投入,才會
有最真實的感受,作為菩薩招生的教材,與眾分享。」上人強調,每個人
要先安好自己的道心,才能發大心、立大願。「而發心立願之後,還要信
守承諾,立即行動莫等待!」



與人和,圓人事

上人提及《法華經》所言之「窮子喻」——

富有的長者與兒子離散多年,其子在外流浪,某日被長者認出,但是兒子
早已忘記父親與家鄉,見到家人找他,內心十分害怕而抗拒。長者於是脫
下一身華服,換上破爛的乞丐裝接近兒子,用善巧法將他帶到家中做工。

長者以二十年時間觀察兒子,見他擺脫自卑感、提起自信心後,便召集眾
人宣布找回兒子,將偌大的家業傳予他。

「長者傳承家財,意喻佛陀傳布佛法。」上人言,引導人走入慈濟,要像
長者以智慧、愛心與耐心引導兒子;難得能與有志一同的人聚合,就要像
長者脫下華服,跟他們一起做事,才能使人產生親近心與尊重心。

「現在的人總希望自己高高在上,比人大;然地球人口多,人人自我膨脹
,如何容納得下?真正有本事的人,是要比人小——放下身段,縮小得入
人心,以微塵人生發揮奈米良能。」

上人讚歎花蓮、大林、新店慈濟醫院同仁為善競爭——爭的是誰能縮得最
小、做得最多。「人人和氣,愈縮小,愈有運轉的空間而不會產生磨擦,
這就是慈濟人文。」

年月飛逝,上人對美國慈濟人期望甚切,希能用耐心、愛心及善巧法門,
廣邀人間菩薩;如「掘井人」為後世開掘活泉,精準傳承慈濟法髓,使活
水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