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甘情願的負擔 | 
                   
                  
                     | 
                   
                  
                    ◎釋德  | 
                   
                  
                     | 
                   
                  
                    ◆一月八日《農十二月•初九》 
                       
                       
                      【靜思小語】 
                       
                      大樹發心,讓群鳥築巢, 
                      就不會在意鳥聲吱喳,以及鳥糞沾身。 
                       
                       
                       
                      無論如何,總是信人有愛 
                       
                      「年年心境不同,尤其這次行腳,看到年邁的慈濟人記憶、體力衰退,很 
                      感慨。我自己也進入古稀之年,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能說多少話、能影 
                      響多少人?所以我急切地希望建立完整的制度。」與人文志業體主管談話 
                      時,上人語重心長地表達心聲。 
                       
                      人間菩薩招生,有愈來愈多人響應上人理念,加入慈濟行列;上人雖欣慰 
                      同心同道者日眾,但所有的慈濟人皆為其責任,心靈負擔亦重。 
                       
                      「慧遠大師一生提倡念佛法門,修淨土宗就是要寧靜,心境和外境都要寧 
                      靜。但是他在往生前卻覺得很感傷,認為自己就像一棵樹,樹大,停在樹 
                      上的鳥也多,雖然樹提供自己讓鳥棲息,但是它要犧牲自己,因為鳥的聲 
                      音吱吱喳喳,還會有糞便沾染在樹體上;儘管如此,他還是很甘願。但是 
                      ,一棵樹能庇護多少隻鳥,讓群鳥在樹上築巢?實在負擔很重。」 
                       
                      上人有感而發:「儘管我一直告訴大家,莫把人事當是非,要將是非當教 
                      育。卻看到世間人不僅大是大非分不清,還不停地在瑣碎的人我是非中打 
                      轉,我真的是悲心重重啊!」 
                       
                      「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慈濟四十年來萬般艱辛,不論人、事、物如何 
                      風雨飄搖,總是沒有任何一個我不愛的人,至今仍是如此。難得有志一同 
                      的人,所以要很珍惜,莫去否定任何人;人難免有缺點,一時要人改變習 
                      性也很困難,所以我才說:如果一個杯子不去看它的缺角,整體還是圓的 
                      、還是可以用。總是信人有愛。」 
                       
                      上人慨嘆,扛負這麼龐大的志業,不能辜負任何一個人,「真的是來不及 
                      也等不及!芸芸眾生要如何度化?需要清水、法髓持續不斷滲入人心,而 
                      這就有賴傳播媒體。」 
                       
                       
                       
                      以清流扶正顛倒人心 
                       
                      近午時分,印尼劉素美師姊、郭再源及連錫如師兄等人返台報告大愛村現 
                      況。上人肯定無論是初期的急難援助或是白米發放等長期援助,當地慈善 
                      志業腳步已穩穩向前邁進。 
                       
                      「救世要從救心起,欲令國家社會穩定,當從人的心靈著手。」印尼大愛 
                      台正籌建中,上人期許印尼慈濟人要藉媒體之大用,致力於人文的「清流 
                      救世」,扶正顛倒的人心。 
                       
                      欲以清流救世,當從己身做起。上人舉述,馬來西亞一位電玩業者在投入 
                      慈濟後,感此娛樂事業無益於淨化社會,反而會污染人心,毅然結束日入 
                      百萬的電玩生意,將店捐作靜思書軒及慈濟聯絡處。 
                       
                      上人說,企業家等同佛經中的「長者」或「宰官」,在中游社會階層,能 
                      影響「上游」、拯救「下游」,即如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 
                      可感化高層,下則令貧苦民眾得到救拔;所以要多帶動,使之發揮良能。 
                       
                      有人提及好友思慮太過而積鬱,上人為之開示。「有的人知道很多道理, 
                      也能侃侃而談,但若沒有實際履踐,時間、體力無從運用,也會出問題。 
                      譬如沼氣可作為燃料,經燃燒放出熱能,供火力發電之用;但若累積而無 
                      用,也會致毒而危及人命。」 
                       
                      同理,上人慈示,慮多鬱結就如擁有許多能源卻無法運用,終究困擾身心 
                      ;投入去做,才會身心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