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少不了任何一個人
◎釋德
◆二月二十二∼二十三日《農正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

行在菩薩道上,不論是專業者積極發揮所長,
或是非專業但用心付出者,都是難能可貴的人才;
少不了任何一個人。



四十年前,四十年後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精舍修行」、「每日捐五毛買菜錢的竹筒歲月」、
「用鼓掌的手做環保」……身為慈濟人,不能不知慈濟事。與慈濟委員高
明善、慈悅等人討論四十周年慶籌備活動時,上人表示:「於全台各地設
置的志業展示看板與志工導覽介紹,是見證也是傳承,更將會是愛的循環
。」

不論是用老相片、文物或出版品,都要翔實呈現慈濟的緣起、歷史足跡,
讓老中青慈濟人步入時光隧道,深入了解慈濟的源起,以及如何開枝展葉
——

慈濟做慈善的開端、因見「貧病相依」困境而建醫院、為解決東部少女問
題及培育護理人才而辦校,乃至創立大愛電視台傳播清流的使命……四大
志業、八大腳印,皆能追溯精神起源且宏觀未來。

「這是誠正信實的時代見證,可以帶動愛的循環,讓足跡與歷史再擴展。
」上人表示,每個人就是一個道場,可以與人分享慈濟人生、志工心得;
進一步落實社區,引領鄉親參與,如此處處都是活的道場。

過去是「慈濟列車回花蓮尋根」,現在則是「慈濟列車開往社區」。上人
希冀展覽能達致「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境地,
人人重回時光隧道,堅守當初立下的慈濟大願,於菩薩道上恆持精進。



專業者積極,非專業者用心

二十三日清晨,會客室木格子白紗窗外,風勁甚大,吹得林木枝葉前後搖
曳,浪濤似的沙沙之聲一陣又一陣。歲序入春,天氣時暖還冷,已染風寒
的上人,依然規律作息,接見訪客並開會議事,未曾稍歇。

「慈濟走過四十年,實在是很辛苦的路程。」與一位醫療志業主管言及建
院往事,上人表示當年憫念病苦眾生,決定建院,實在是「自不量力」,
不論找尋土地及人才,皆備極艱辛;因此對於當年鼎力相助之人,那分情
永記不忘。

大家因為有志一同而行在慈濟菩薩道上,上人表示,不論是專業者積極發
揮所長,或是非專業但用心付出者,在在都是難能可貴的人才;少不了任
何一個人。

「人人都是慈濟團體的軸心分子。然而大家都還是凡夫,共同做事時或有
鬱悶、壓力之感,但畢竟都是用愛付出,彼此要互愛!難得同師同道,要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若心不能合起來,如何成就事情?」

要珍惜團體,亦要包容個人。上人說:「千萬莫存有排斥別人、或希望人
離開的想法;無論如何都要『感恩、尊重、愛』。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將
各自的優點凝聚起來,團體就能永續發展;至於各自的缺點,是修行問題
,能有自覺而儘快改過,是個人的福。」

從艱難中走過四十年,上人欣慰於慈濟不僅是台灣社會安定的一股力量,
甚至愛心輸出,在海外廣布善種子,為世界和平奉獻心力。「我期待慈濟
是清流,永遠清淨如水。若能如此,有一天我走了,也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