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聲共鳴,勝過掌聲肯定 | 
                   
                  
                     | 
                   
                  
                    ◎釋德  | 
                   
                  
                     | 
                   
                  
                    ◆三月六∼七日《農二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 
                       
                      「掌聲」肯定,並非我們所求; 
                      重要的是,能得到人人「心聲」共鳴。 
                       
                       
                       
                      種子和雨露 
                       
                      時序轉入「驚蟄」,意味著蕭瑟冬寒已退,春季的暖意漸漸充盈於天地, 
                      令大地萬物甦醒,萌芽茁長。 
                       
                      馬來西亞志工慈露等人,於會客室報告覓得適宜設立會所之地。上人慈勉 
                      ,會所旨在使人人來到此處,心地即能淨化。 
                       
                      「要從自我做起,發揮誠懇的愛心,匯成一股清流,才能進一步號召更多 
                      人投入;能結合人人力量,方可發揮淨化人心之功。要匯聚清流,最重要 
                      的是『人和』,否則『道場』不成,反成『是非場』。」 
                       
                      言談之間,上人抒發對現今社會時聞的災難而憂心。「如印尼爪哇島水災 
                      、風災、地震不斷,可以想見當地人心長年累月動盪,社會久處於不寧氛 
                      圍中,故無法凝聚一股淨化人心的強大力量。如此惡性循環,著實令人擔 
                      憂。」 
                       
                      慈濟人秉師志並力行付出,行善造福,盼能以清流沖淡滔天濁流。而馬來 
                      西亞慈濟人長久以來的努力,已得到當地的肯定;上人感恩眾人的用心, 
                      也深切致勉:「得到『掌聲』肯定,並非我們所求;重要的是,能得到人 
                      人的『心聲』共鳴!」 
                       
                      午後時分,參與新馬企業家生活營的學員們,於觀音殿分享三天參訪及課 
                      程;提到在八德環保站見老菩薩細心進行分類,也發願要將環保觀念帶回 
                      自己所居國度落實。 
                       
                      「慈濟之美,就美在此刻陪伴在你們身邊的每位慈濟人身上。」上人感恩 
                      志工數十年如一日,出錢出力,用心投入四大志業關懷社會。「他們所做 
                      的,比我期待他們做的更好;每思及此,在在讓我感恩!」 
                       
                      上人亦感恩濟雨伉儷在星、馬地區的精勤帶動。「濟雨與慈露並非馬來西 
                      亞人,也不是新加坡人,他們從台灣將愛的種子帶往異國,夫妻同心、同 
                      師、同道、同志願,在當地撒播耕作。期盼在座各位都能成為慈濟種子, 
                      茁壯成為果實纍纍的大樹,讓慈濟志業在海外更落實。」 
                       
                      《無量義經》云:「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 
                      如是展轉,乃至無量。」上人期待眾人以紮扎實種子自許,像濟「雨」慈 
                      「露」般,發心立願在地耕耘、撒播愛,「自耕福田,就能自得福緣!」 
                       
                       
                       
                      內能守志,外能推動 
                       
                      「慈濟從初創至今已四十年,四大志業漸次具規模。第一代慈濟人年已漸 
                      邁,我也已屆古稀之年,此時此際,必須用心在『傳承』;積極培養學德 
                      兼備的人才,鞏固『內守外行』之立體琉璃同心圓架構,以令慈濟志業綿 
                      綿流長。」 
                       
                      上人先後與志業體同仁及常住師父談到人才培育之重要,希盼大家善體師 
                      心,凝聚共識為未來奠定永續之基石。 
                       
                      上人強調,年輕時之所以出家,就是發心立願要荷擔如來家業;無論時空 
                      如何遷移,「為佛教、為眾生」的志節,絕不變異! 
                       
                      為恆久在全球推動慈濟志業,上人認為必須「內外兼顧」——內是作為精 
                      神中心的靜思精舍,此樞紐必須令其穩固;外是作為外護功能的四大志業 
                      ,亦必須堅實牢固,一圈圈將中心鞏固起來,構成「立體琉璃同心圓」。 
                      內能守志、外能推動——「內守外行」即能使志業在世間運轉無礙。 
                       
                      上人言,無論是靜思精舍之常住師父或是慈濟志業之在家居士,有心有志 
                      者都必須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作為內修的精 
                      神,以保持清淨琉璃之心,不僅長養個人慧命,並且能夠帶動人心。 
                       
                      「才難!」上人感嘆,欲求得有宗教情操且學德兼具、無俗情拖累,能夠 
                      全心力、專精神,終生奉獻於志業者,實乃不易。但必須積極集結及培養 
                      人才,未來的慈濟才能根深葉茂。 
                       
                      上人理想中的人才,是謙虛自抑、潔身自愛;是無私愛執著而能平等待人 
                      ;是心量開闊、做事認真但與人無爭;是言談舉止有威儀風度、有學有德 
                      又有清淨心…… 
                       
                      「慈濟宗門之風,必須人人有心來建設與維護。希望大家戒除習氣、提升 
                      自己;若能下決心調好自己,才能作為風範。慈濟後繼有人,我就能安心 
                      了……」 
                       
                      慈濟四十年,用大愛鋪著路走過來,祈願歲歲年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