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風雨化渡舟 |  
                   
                  
                     | 
                   
                  
                    | ◎撰文/郭書宏 | 
                   
                  
                     | 
                   
                  
                    【社區展場,愛的時光隧道】 
                       
                       
                       
                      【之二•高雄岡山】 
                       
                      「一開始對慈濟的印象,只知道做了許多善行義舉; 
                      直到那年風災,『慈濟』兩字對我開始產生意義。」 
                      ——陶藝家李懷錦 
                       
                      「水災曾是岡山之痛,但擁有慈濟的陪伴,是岡山人之福。」 
                      ——前岡山鎮長石丁玉 
                       
                       
                       
                      民國八十三年八月,凱特琳颱風與道格颱風,連續兩週重創高雄縣岡山鎮 
                      ,全鎮八成地區皆泡在水中,潭底里附近高速公路積水盈尺;縱貫鐵公路 
                      、高速公路交通癱瘓長達三天。 
                       
                      十二年後,在慈濟岡山園區四十周年慶靜態展上,岡山老鎮長石丁玉手指 
                      著老相片說明,當時總降雨量高達一千五百多公釐,又適逢農曆七月,災 
                      區人心惶惶。 
                       
                      「回想起水災之苦,至今我仍會心酸。」石丁玉說,幸好慈濟在嘉興國小 
                      設置救災站,成立香積團隊,分送災民熱食,發放物資、義診、協助清理 
                      災區,隨後逐戶勘災找尋需要援助關懷的個案…… 
                       
                      「水災曾是岡山之痛,但擁有慈濟的陪伴,乃是岡山人之福。」石丁玉說 
                      ,水患後,慈濟志工推動環保工作,透過資源回收,讓環保意識深植社區 
                      。去年,岡山鎮環保回收率達百分之三十四,高居全縣第一,今年可望突 
                      破百分之四十。 
                       
                       
                       
                      ◆天災後,藝品「順應自然」 
                       
                       
                      另一位和慈濟在「風雨」中結緣的,是陶藝家李懷錦。 
                       
                      岡山地區慈濟委員吳慈同說,前年敏督利颱風重創李懷錦的住家,後山土 
                      石流入侵,兩部車子、陶藝工作室皆遭到掩埋,李懷錦與太太陳芳蘭辛苦 
                      經營的「寶來窯」損失慘重。 
                       
                      當時前往寶來村竹林社區的道路中斷,但慈濟志工第一時間內就徒步涉水 
                      進入。見到李懷錦、陳芳蘭開著借來的貨車外出求援,雙腳沾滿污泥,慈 
                      濟人醫會洪宏典醫師立即為他們進行簡單的身體檢查,叮囑災後注意事項 
                      。 
                       
                      去年的海棠風災,再度重創李家,房屋地基嚴重傾斜,李懷錦帶著太太與 
                      兩個女兒倉皇逃出家園。李懷錦內心徬徨無助,但面對志工關懷,他還是 
                      一如往常地道感恩:「家中沒有大礙,讓大家擔心了!」吳慈同說,李懷 
                      錦性格豁達,即使受災,卻常聽他說「還好」,「我們其實很心疼,總想 
                      為他們多盡些心力。」 
                       
                      家園重建期間,慈濟人不時致電關懷;南部只要稍有風雨,吳慈同馬上想 
                      到的也是寶來的李老師。李懷錦說:「一開始對慈濟的印象,只知道這個 
                      慈善團體做了許多善行義舉,直到那年風災,『慈濟』兩字對我開始產生 
                      了意義。」 
                       
                      去年慈濟岡山園區舉辦暑期兒童夏令營,李懷錦發心指導陶藝;今年慈濟 
                      四十周年慶,李懷錦也在吳慈同邀約下,於園區舉辦「感恩、尊重、愛」 
                      陶藝展,展出三十三件色澤、質感、溫潤度與過去全然不同,色彩豐饒多 
                      變的鹽釉陶作品。 
                       
                      李懷錦說,兩次風災過後,讓他體悟到「順應自然」的道理,創作風格也 
                      從原先的寫實具像,轉變至抽象隨性。「現在的創作不再拘泥於某種精確 
                      的樣貌,會讓作品更貼近生活。」為響應慈濟提倡環保,李懷錦還運用巧 
                      思,創作鹽釉陶環保碗筷。 
                       
                      吳慈同從李懷錦的藝品中感受到豐沛生命力;李懷錦謙稱:「慈濟做的很 
                      多事都讓我感動,世界上若能多些像慈濟這樣的團體、多一些慈濟人,那 
                      就太美好了。」 
                       
                      李懷錦將展出作品全數捐出義賣,讓人文藝術也能慈悲化。 
                       
                      岡山地區從受慈濟幫助到成立園區關懷社區,皆因風雨生信心;一如四十 
                      周年慶靜態展海報標題——風雨化渡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