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育之以「德」 | 
                   
                  
                     | 
                   
                  
                    ◎釋德  | 
                   
                  
                     | 
                   
                  
                    ◆六月十七日《農五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 
                       
                      懵懵懂懂的人生,容易受到外在引誘而迷茫,陷入欲望的陷阱; 
                      培育學子,使其心靈具有道德規範,是教育最大重點。 
                       
                       
                       
                      教育曙光 
                       
                      「『教』是教之以禮,『育』是育之以德。」早會時間上人開示,不論學 
                      校教育或社會教育,咸應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良能。 
                       
                      「教育是不斷接受啟蒙的過程。於小學,知家庭的倫理道德;於大學,習 
                      專業的知識技能。而隨著知識益增,倘若沒有傳之以道,使有正軌依循, 
                      運用知識所犯的錯誤,可能愈大。所以『育之以德』,培育其心靈使有道 
                      德規範,更形重要。」 
                       
                      以學醫為例,上人強調要引導學子進一步立定志向——志為人醫,當懷「 
                      同體大悲」之心,無所求付出。「同體大悲,就是以生命投入另一個人的 
                      生命,將之視為親、視如己,尊重、守護其生命。」 
                       
                      世間智識學無止盡,而回歸禮教,是上人殷切期待的。與社會教育推廣中 
                      心志工座談時,上人言:「推廣教育一如媒體傳播,無年齡之分,能普及 
                      社會各階層。故社教推廣中心不僅是教育的場所,也要自許為人間菩薩的 
                      道場,度化人人。」 
                       
                      懵懵懂懂的人生,容易受到外在引誘而迷茫,陷入欲望的陷阱;若社會地 
                      位愈高,所引起的負面效應該會更廣。因此上人強調「傳道」至為重要。 
                       
                      「人生有限,一切皆為時間所成就,故要把握時間、重視空間,透過教育 
                      引導,使人人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末法時期,人倫道德日趨澆薄,是非不分致令社會紛紛擾擾。上人思及天 
                      下苦難偏多,悲心重重且有「來不及」之急迫感。 
                       
                      「感恩慈濟人無悔無怨的付出,不畏艱途、突破重重關卡,投入搶救生命 
                      、搶救慧命、守護道德的工作。大家的勇猛精進,讓我看到社會出現一道 
                      曙光……」 
                       
                       
                       
                      傳道使命 
                       
                      午後於大愛台董事會上,上人重申對人文志業同仁的期待——志為人文。 
                      「不只具有職業功能,若能淨化自己,進一步以清流去淨化他人,則所發 
                      揮的就是良能。」 
                       
                      上人表示,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應承擔起解惑、授業以及傳道的使命 
                      。「不只有師父說的話才是『道』;任何人接觸慈濟後的轉變,或見及苦 
                      難貧病得到的啟發與心靈洗滌,凡此種種體悟能使人在眼見耳聞後『就有 
                      道而正焉』,亦是在『傳道』。」 
                       
                      人文,是守護「道德」的磐石,在道德脫軌、社會失序的今日,上人期待 
                      同仁提升品格,成為人品典範。「從『文化人』提升為『人文人』,打造 
                      有使命而具價值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