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知道「是」,面對「非」
◎釋德
◆九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農八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

知道「是」,不起貪瞋欲念;
面對「非」,以寬容之愛調心。



不執常,不執斷

晨語時間,上人續示「七見」之四——斷見。「樹木無法常綠,樹葉在秋
天枯落是『無常』。但是樹木不死,隔年春天又萌發新芽,正是『法性常
住』。」

上人表示,「有」或「無」、「常」或「無常」,都由業種、業力牽引變
幻;執「常」固然不對,若是執「斷」而撥無因果,也是錯誤的見解。

有些人只重眼前享樂,不計後果地任性造作,「如此『執斷』而不愧,將
結下深重的惡因,果報如影隨形!」

世間一切皆無常,人的生命也只在呼吸間。上人叮嚀,若不能透徹「無常
」,為了一己之私而計較、爭奪,就會造成災禍。

上人勉眾提起智慧,莫將人事當是非,而要將是非當教育;時時警惕,不
執常也不執斷,就能放寬心胸,不與人計較。



知道理,辨是非

日前新聞報導有名國中生罹患「重度攻擊型未社會化行為障礙」,見人就
要攻擊,逃學、逃家,在外惹是生非,有如鬥雞一般。母親勸阻,他卻說
自己還不夠壞,要看電視再學得更壞一點。

二十六日晨語時間,上人嘆言,社會亂象叢生,究其因,乃人心紛亂、脫
離人倫道理;像這名以爭鬥為念的國中生,在社會上已非特例。「現在一
些電視劇傾向逞兇鬥狠的情節,實乃迎合人心喜好,也反映出人心的偏差
。」

上人說,人心起了貪著妄念,就聽不進勸解,不顧義理做出損德、不義之
事;心念一旦放任,如脫韁之馬,就不容易收攝回來。

言及「七見」之五——戒盜見,上人表示這也是妄見之一。不明是非,修
邪行、持邪戒,即是「盜」、「取」非法,將脫離正確的人生軌道而誤入
歧途。

「學佛要奉行正道、正戒;若偏離正途,堅持非法邪見,是『不知如來正
戒,而於邪戒中妄自分別,取於進行』。往錯誤的方向走,就會衍生惡行
、造作惡業。」

天地寬廣,但舉目所見,皆是人與人爭、人與物爭之事。「人的心地無法
等同空間開闊,欠缺正行典範,心念受無明覆蔽,遂盲目爭鬥,造成種種
悲慘苦況。」

上人表示,修行,即是要知道理、辨是非。「知道何為『是』——掌握正
確的道理、方向,就可建設自心;面對『非』——修正錯誤、息滅煩惱,
就能使自心靜氣。」

「人都是因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才會生是非;是非惹煩惱、結惡緣,造
成惡性循環。」上人敦勉眾人:「學佛,要學得『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保持心的清淨,則無論外境如何動盪,都不受動搖;多一分
平靜心、多一個和氣的人,就多一分讓世間祥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