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幸福,建立在「正見」 |
|
◎釋德 |
|
◆十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農九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
計較生煩惱,感恩得自在。
轉計較心為感恩心,快樂就會取代苦惱。
不比較也不計較
「『知』道眾生多苦難、『知』道救度苦難是使命,卻不肯付出,只計較
自己擁有多少,不願施予他人,此為『慳吝』;這樣的人,貪念不斷,煩
惱也不斷。分別心強,清楚區隔你、我,將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對立,這就
是『見者見』。」
晨語時間,上人解說「十六知見」最後兩見——「知者見」與「見者見」
;強調見解若是單純,即能透徹宇宙萬物之三理四相,不論處於何種境界
,都不會起分別心而與人產生對立。
「幸福,建立於正見中。思想精純、放寬眼界,心不受境界轉動而起分別
,不為圖己私利而勞碌,只為利益眾生而付出,如此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
傍晚時分,十位即將受戒的常住師父敬聆上人開示。上人表示,近日解說
「十一遍使」及「十六知見」,皆不離心受外境轉動,而產生無明煩惱,
驅使人去造業;當自我警惕,讓法入心,滋潤心地。
「人人皆有習氣。自己都改不了,卻要求別人改,更加困難。」上人勉精
舍常住眾內修清淨法髓,才能擔起法脈相傳之責。欲與人和睦相處,要時
時「調心」;能包容他人習氣,就是「修行」。
團體中最常見「計較」和「比較」,上人表示:「計較生煩惱。莫總計較
『我做得比較多』,應主動爭取『請留一些讓我做』。轉計較心為感恩心
,快樂就會取代苦惱!」
甘願,就沒有壓力
「人性本清淨,人生也很簡單,然眾生受到無明纏繞,心念起起伏伏,遂
使生命由簡單變複雜。」二十九日上午在觀音殿內,東區慈青學長們聆聽
上人開示。
「凡夫難免有無明、煩惱生起的時候;心要如明鏡,時時勤拂拭,才不會
被灰塵蒙蔽。身在慈濟環境很有福,當無明生起時,很快就會覺察而拭淨
。」
「常聞人說『壓力好大!』壓力從何而來?若認為『此事非我不成』,或
總在抱怨『為什麼大家不理解我、不幫助我?』一直覺得不夠、需要有人
補足,備覺壓力覆心。」
上人指出,常說「甘願做、歡喜受」,如果心甘情願,即使十分忙碌,因
心處於甘甜的氣氛中,愈忙反而愈得「又有收穫」的歡喜感!
「我年輕時,就已立下為天下人付出的志向;總是善用時間、不放縱分秒
,因為心甘情願,所以不會有壓力感。我不但要做到最後一口氣,來生還
要繼續。」
上人表示,把時間用在付出,能幫助別人,心安理得而有收穫;把時間用
在玩樂,也許當下會感到開心,但是能為人生留下什麼?「有伴同遊,歡
喜則已,不歡喜時就情仇拉扯,多痛苦啊!同樣是愛,付出無所求,人生
多麼灑脫!」
「要照顧自心,也要顧及他人的道業。」上人敦勉慈青學長珍惜在慈濟道
場修行的機會,度己度人。
恆行,在圓形運動場
「受證不是培訓的結束,而是踏出菩薩行的第一步。」每年將近年終,是
新發意菩薩圓滿培訓的時刻;五百多位中區培訓委員、慈誠於靜思堂端坐
成列,敬聆上人開示。
「時間可以成就一切!」上人慈示,於成長路上,時間能使一個孩子成就
學業、事業;於修行道上,時間能累積道業,故要好好珍惜、善用時間。
「無人能左右生命的長短,卻可以發大心、立大願,成就永恆的慧命。」
今晨得悉北區志工林連煌往生的消息,上人慨言,林師兄六年前被診斷出
癌末,估計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他卻無視重病纏身,在象神風災後肩扛
攝影機,投入為慈濟留史的真善美志工行列;在社區活動、環保回收中,
也常見他的身影。
二十五日,林師兄回到花蓮慈院,自知時日無多,本想作遺體捐贈,但嚴
重腹水等狀況已不適合,最後捐出眼角膜。
「他入院隔日,我到心蓮病房探視,乍見其瘦削的模樣,差點就認不出來
。我說:『林居士,還有很多真善美的工作,需要你來做!』他突然睜大
眼睛,馬上回應:『真的嗎!」宏亮的聲音充滿著歡喜與希望,並且笑了
……我說:『是真的啊!你要記住慈濟不只是這一期生命,而是生生世世
的菩薩道!』」
上人表示,慈濟人志於菩薩道,生命之輪迴猶如在運動場上,一圈復一圈
繞行,圈圈都是立體琉璃同心圓!
「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四法——建立起人格、品行;外行『慈悲喜捨
』四法——即使素不相識,仍用心付出,希望普天之下人人幸福。在內修
、外行的同時,莫忘感恩與你我同行,同心、同道、同志願的法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