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有「我」,是非多
◎釋德
◆十月十五日《農八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

人與人之間的是非糾葛,常起於「我見」——
自以為是,固執己見。人心的煩惱、不安,也由此而生。



不想了解,衍生誤解

《水懺》云,「十一遍使」會造一切罪,「十六知見」也會造一切罪。晨
語時,上人續釋經文中「或因十六知見造一切罪」。

「十六知見」不離「五蘊」——色、受、想、行、識。也就是感官與境界
會合所生之執著,其中以「我見」為首。

「每個人都有『我』,見解各異而生『我見』。心起無明,偏執『我見』
,易為名、利、地位而你爭我奪,引發無量煩惱;或彼此之間互不相通,
不願了解而衍生誤解。」

上人進一步表示:「凡夫每每『以我為是,餘人俱非』——固執己見,認
為自己才對,別人都不對。如此不但會引來自身煩惱,也將造成別人的不
安。人與人之間的是非糾葛,實從妄執『我見』開始,累積無明,因而造
一切罪。」

上人勉眾,不執著、努力修行,才能跳脫「我見」引來的罪業。



大乾坤破壞,小乾坤不保

泰國北部近來遭遇嚴重水患,逾兩百萬人飽受淹水之苦,超過十四萬人感
染皮膚、腸胃方面疾病。早會時間,上人慨嘆世間災害多起於人禍,人們
挖山取礦、濫墾濫伐,破壞山林水土保持,以致降雨稍大,即釀成嚴重災
害。

「天地『大乾坤』崩解,就如人體『小乾坤』衰弱——雄偉山體被剖腹穿
腸,就如人無病開刀,將破壞骨、肉、血脈,影響循環運作。」

「生命若少水,則無以為繼。」上人表示,一座山保護著蘊藏其內的土石
與水脈,若因開發而被貫穿,就如壟斷了人的命脈,人們將面臨空前浩劫


「要抱持感恩心,莫與大地相爭!」上人叮嚀再三。



甘願歡喜,才能恆持發心

「行走人間菩薩道,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永恆的發願;必須長年累月以
恆心通過考驗。」宜蘭、花蓮、台東以及屏東的培訓委員及慈誠返花尋根
;上人欣見眾人跨過大門,進入慈濟世界,選擇了人生正確的道路,實是
家庭、社會之福。

佛陀曾教示「三理四相」——「物理」有成、住、壞、空四相;「生理」
有生、老、病、死四相;「心理」有生、住、異、滅四相。上人一一闡述


「宇宙有成、住、壞、空——生成、穩固、老化,是自然的循環;而人類
的污染與破壞,使地、水、火、風不調,終致崩毀敗壞。人的身體,離不
開生、老、病、死,亦無法自行掌控。心理有生、住、異、滅,起了一念
好心,要說好話、做好事,但這念心能夠堅持多久?所以要發心立願,甘
願做、歡喜受。」

難得因緣深入佛陀智慧大海,上人叮嚀眾人,要開啟純真大愛行在菩薩道
上。「時時自勵發好心、立好願、行好路。守心、守德、守志、守戒,在
芸芸眾生中堅定前行。」

慈濟志工常為獨居長者打掃居家環境,無論環境多麼髒臭難堪,都無所畏
懼地用心清理,甚至自掏腰包,買建材修繕破屋。上人讚歎:「如此付出
,身體難免勞累,但因為是『甘願』做,心靈是歡喜、輕安的!」

何謂「甘願」?上人言:「『甘』就是甜——不但願意,而且很貼心、歡
喜地付出。不執著『我救你,所以你要記得我、感謝我』,反而感恩『因
為有你示現苦相,啟發、加強了我的道心』。這就是慈濟『付出無所求,
還要說感恩』的人文。」

上人表示,進入慈濟宗門,要福慧平行。「能知足、歡喜地付出,就是福
;能心存感恩、自在善解,就是智慧。造福人群,自我心靈也因此輕安自
在,就是福慧雙修!」

人自幼及長,在外境的薰習下,養成各形各色的習氣。上人表示:「『習
氣不同,各如其面』,凡夫常因無明煩惱,控制不住情緒。修行即是調整
習氣——在負面情緒生起時,能立即覺察且平靜心情,反省思維。」

上人致勉志為菩薩的慈濟人:「對外大慈——為人群之福,無私付出;對
內大悲——法親間彼此關懷,真正做到合心、和氣、互愛、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