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跳脫偏見、煩惱的糾纏 | 
                   
                  
                     | 
                   
                  
                    ◎釋德  | 
                   
                  
                     | 
                   
                  
                    ◆十一月四∼五日《農九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 
                       
                      無求者不起瞋怒,無瞋怒則無癡念, 
                      沒有癡念就不起我慢,無我慢自然不生懷疑。 
                       
                       
                       
                      莫浮沉愛欲之海 
                       
                      「眾生愚癡,無明蔽心,不受正法;流轉浮沉於茫茫愛欲之海,只要些微 
                      效應,就會引起狂風巨浪!」晨語時間,上人感慨凡夫受偏見與煩惱驅使 
                      糾纏,苦不堪言;尤其貪、瞋、癡、慢、疑,使人衍生無明煩惱、造作惡 
                      業,不得解脫。 
                       
                      「『貪』欲起,圖得短暫享受,卻造業惹來煩惱,甚至招致身敗名裂之苦 
                      ;『瞋』心起,暴躁、憤怒的形態不僅使人煩惱,自己亦受盡燥熱如火之 
                      苦;『癡』即無明,或貪取,或執著;加上我慢與懷疑的心態,都會累積 
                      成病。」 
                       
                      如何蠲除這些煩惱?上人以《修行本起經》偈語「虛心樂靜,無為無欲。 
                      損己布施,至誠守戒。謙卑忍辱,勇猛精進。一心思微,學聖智慧。」為 
                      眾指出一條明路。 
                       
                      「『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者不起瞋怒,無瞋怒則無癡念,沒有癡念就 
                      不起我慢,無我慢則心境明澈,自然不生懷疑。唯有放寬心胸,回歸到最 
                      簡單的心念,才能清淨、平靜,這就是『樂靜』。」 
                       
                      上人常言「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強調心寂靜、志才能開闊。「無為無 
                      欲,不求名利地位、不受物欲染著,心清淨,立志才能廣大堅定。」 
                       
                      續言「損己布施,至誠守戒」。上人表示:「『損』即是『捨』。應喜捨 
                      出自己有形、無形的力量,竭盡所能地幫助、以愛去膚慰苦難人。」 
                       
                      有的人身行布施、付出愛心,但仍貪圖享受,為所欲為。上人叮嚀:「莫 
                      放縱欲望、我行我素。要發自內心依戒奉行,守誠守戒。以此人品行布施 
                      ,則功德無量!」 
                       
                      佛法深似海、寬如虛空,上人表示不能輕視微細,當時時慎思,方能守住 
                      道心不偏差,使智慧增長! 
                       
                       
                       
                      貧婆的破衣角 
                       
                      《四十二章經》云「人有二十難」,早會時間上人詮釋其中「富貴學道難 
                      」及「貧窮布施難」。 
                       
                      「慈濟早期慈善工作『教富濟貧』——引導富有者走入苦難,見苦知福, 
                      啟發悲憫心念,進而救助貧病以造福;印證『富貴學道並不難』。而後教 
                      導受助者,自立後手心轉向,也能發揮餘力去救人,此即『濟貧教富』, 
                      印證『貧窮布施不難』。」 
                       
                      佛典記載了一則故事——一位貧窮的老婦人,信佛十分虔誠,卻懊惱身上 
                      無一物可供養三寶。迦葉尊者告訴她,可把身上破衣的一角撕下來,同樣 
                      有布施的功德。當迦葉尊者將貧婆的衣角呈獻佛陀,佛陀笑言:「貧婆雖 
                      身無一物,卻捨出僅有的東西。所有出家眾,對此要時時心懷感恩!」 
                       
                      距離泰國分會不遠的丁大村,居民多是以打零工、拾荒維生的低收入戶; 
                      七年來慈濟針對其中堪稱「貧中之貧」的二十三戶人家濟助。今年八月, 
                      他們效法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將撿拾之回收物變賣所得,每天存一 
                      銖到竹筒中,作為濟貧基金。 
                       
                      上人說,滴水入海,不分大小,「人人都有一分助人的力量。濟貧的同時 
                      ,要引導受助者致富——有餘力助人,才是真正富有。貧窮者能行布施, 
                      實功德無量!」 
                       
                      行在慈濟菩薩道上,難免遭遇困難考驗。上人叮嚀:「前腳走,後腳放; 
                      路顛簸,磨心性。路愈遠,愛愈長,情亦長!」 
                       
                       
                       
                      富貴學道不難 
                       
                      五日志工早會時間,花蓮、菲律賓兩地視訊連線。看到昨日慈濟菲律賓分 
                      會歡度十二周年慶,舉辦義賣園遊會為三寶顏義診中心籌募擴建基金,企 
                      業家志工捧著愛心箱募款、民眾踴躍捐輸……上人欣慰於眾人攢積點滴愛 
                      心,遂言及當地慈濟志業緣起。 
                       
                      一九八八年,台北慈濟委員許金鳳因貿易往來於台灣及菲律賓,將慈濟訊 
                      息帶至當地;一九九四年慈濟菲律賓聯絡處成立,林小正師姊出任負責人 
                      ,蔡萬擂、李偉嵩等企業家陸續加入。集眾人之力,一九九五年菲律賓慈 
                      濟人醫會首度義診,至今共嘉惠十六萬五千多人;菲律賓政府今年頒發「 
                      傑出團體獎」給慈濟人,肯定在慈善、醫療、資源回收工作的推動。 
                       
                      結合慈善及醫療志業的義診中心啟用的此刻,上人感恩菲律賓慈濟志業從 
                      施藥、義診起步,而今成果豐碩。「富貴學道並不難!富有之人若能將愛 
                      心具體付出,對人群、社會的助益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