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吃補,要互補 |
|
◎釋德 |
|
◆十一月八∼九日《農九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
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冬令實無須「吃補」;
不如為人間缺陷做「互補」——撫慰傷痛、彌補遺憾。
愛能彌補缺憾
昨日是「立冬」,此一節令代表冬天來臨。「冬」有「終」、「凍」之意
,到了這個時節,農耕告一段落,準備儲藏作物;許多動物也將進入冬眠
。
古人認為冬天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補充熱量與營養,所以「立冬」這天有
「補冬」的習俗,特別燉煮補品進補,犒賞一年來的辛勞。有句諺語「立
冬補冬,補嘴空」,即為此意。
早會時,上人笑言,所謂「補」,是東西破了、欠缺了才需要補。早期人
們在年節「食補」,是因為平時匱乏、不足,為了身體健康而進補;反觀
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甚至過度肥胖而要「減肥」,實不需要「補」!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一套「食的哲學」;以現代角度來看,既符合衛生
且包含食的禮儀——例如不吃非當節令出產的食物,不吃餿壞的食物,祭
祀的食物擺放超過三天也不吃……皆是講究吃得健康。
「佛陀很講究衛生,並了解人體消化機能的運作,制定『日中一食』——
僧眾早上外出托缽,中午前吃一餐,就可以供應身體所需的養分;吃得適
量,不只不會增加器官消化的負擔,且能保持頭腦清醒,有助於思考。」
上人表示,身體只要各部位功能順利運作,就無須「吃補」;不如為人間
缺陷做互補——補人間之不足、撫慰災難與傷痛,讓天地平安順暢。
「世界各地發生災難,慈濟人聞聲立即投入救助、持續關懷。在這大乾坤
——天地,與小乾坤——人與人之間,匯注愛心以彌補缺憾,祈求人人健
康、幸福,天下平安無災難;這才是真正的『補』!」
佛法能潤澤大地
在遙遠的天涯彼端,南非慈濟人以鮮少的人力,於廣大的土地上播下慈濟
種子、努力耕耘;幾年間,在雷地史密斯援建七所小學和一所幼稚園,改
變了許多貧苦孩子的人生。德本的祖魯族志工受扶助自立後,進而幫助貧
病同胞,將這分愛向外散播。
九日早會時,聽聞雷地史密斯的孩子們字正腔圓地唱「愛灑人間」、「人
人做環保」等慈濟歌曲,知道他們與慈濟人見面時皆稱「阿彌陀佛」,濟
貧發放時擔任翻譯,還會以族語向族人介紹慈濟……上人讚歎當地志工真
正做到了「為佛教,為眾生」。
「佛法如水,無私大愛普遍滋潤大地。慈濟人幫助的對象,不分宗教、國
界與種族,尊重對方的宗教,使對方感受到佛教大愛精神。」上人欣言,
當地的天主教神父與基督教牧師講道時,常感恩佛教徒的幫助,鼓勵信徒
向慈濟人看齊。
「在慈濟世界,總能見證人性的善良、光明與堅毅。」上人表示,慈濟滋
潤大地的法髓,來自佛教精神;勉眾發揚慈濟精神,使佛法不斷傳承、茁
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