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染腥」還是「染香」? | 
                   
                  
                     | 
                   
                  
                    ◎釋德  | 
                   
                  
                     | 
                   
                  
                    ◆二月二十七日《農正月•初十》 
                       
                       
                      【靜思小語】 
                       
                      一張紙,用來包魚,就會有魚腥味, 
                      若包沉香,就會散發香氣。 
                      人在不同的環境中薰陶,產生不同的習氣。 
                       
                       
                       
                      培養「道風德香」 
                       
                      冬寒褪盡,初春來臨,大地萬物復甦。晨語時間,上人以「一年之計在於 
                      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致勉人人,捨棄過去諸多煩惱,天天保持心靈清新 
                      。 
                       
                      煩惱往往來自「四識」,即五蘊中的「色、受、想、行」。「眼所見、耳 
                      所聞等,形形色色的外境經由意識去分別;心的感受,很快就會指揮臉部 
                      的表情變化,表現在舉手投足上。這些微細的『行』蘊,皆是受到『識』 
                      的運作指揮。」 
                       
                      「有時即使是一樁好事,因習氣使然,不順其心就感到不順眼、不順耳, 
                      面露慍色、產生煩惱。」 
                       
                      如何消除煩惱?上人表示:「日日開心門,時時心寬念純,凡事不計較, 
                      則煩惱不生。此外,懺悔即清淨,能用法水洗滌垢穢,則煩惱不復存。」 
                       
                      就如一張紙,若用來包魚,就會帶有魚腥味;若包沉香,就會產生香氣。 
                      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受薰陶不同,自然會造成不同的習氣。上人教眾: 
                      「既是環境使人染惡習,同理,好的習慣亦能透過環境薰陶而生。」 
                       
                      「有修養的人,外顯『德相』,待人處事會散發出道氣,使人樂於親近。 
                      」上人表示,若人人就正軌而行,縮小自己、開闊心胸,心靈守於正道, 
                      外形自能表達出德行,此即「道風德香」,能廣結好緣。 
                       
                       
                       
                      用「人文」救「人心」 
                       
                      四大志業新春團拜,上人談起慈濟創始之時,就以「徵信」展現「誠正信 
                      實」的慈善人文,「以迄今日,我們的人文仍然是『誠正信實』。」 
                       
                      在慈濟四十一年的開頭,上人提出「心寬念純,美善人生」;勉眾「四大 
                      合一,八步平穩」跨出世界,播撒更多善種子,淨化人心。 
                       
                      「『心寬』,就是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襟懷,視大地眾生如己親 
                      ;『念純』,就是以一念『不忍眾生受苦難』的單純心去付出,別無所求 
                      ,且心懷感恩。」上人表示,「心寬念純」造就「美善人生」。 
                       
                      「值此跨大步之際,每個步驟皆須留下足跡。欲留下足跡,就要靠人文。 
                      」與人文志業中心主管談話時,上人慈示,人須涵養品格,大愛台亦要有 
                      「台格」——在不安定的社會中,不但不聞聲起舞,且能發揮穩定人心的 
                      力量,守住清流。 
                       
                      「路要怎麼走,單是用口說,聞者有限,範圍亦受限。若欲縮短時間、開 
                      拓空間、密集於人與人之間,就需仰賴媒體。」有感於社會亂象紛紛,上 
                      人深切期許,用「人文」救「人心」。 
                       
                      說起大愛台「草根菩提」節目,上人欣見環保志工年輕化:就讀小學四年 
                      級的戴瑋廷,環保資歷超過三年,做起環保如入禪定,即使揮汗如雨也不 
                      喊辛苦;國二學生吳炳翰,因收看大愛台,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於寒假期 
                      間邀約好友做環保…… 
                       
                      「他們以身體力行取代口頭宣導環保,從事資源回收的同時,心靈亦提升 
                      。」上人給予讚歎。 
                       
                      科學家已證實,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 
                      全球暖化的主因。 
                       
                      「近來我常鼓勵大家多步行或騎腳踏車,以減少『碳足跡』。剛剛在路上 
                      ,就看到原本開車的同仁改騎腳踏車,我說到,他做到!」上人深表肯定 
                      。 
                       
                      四大志業皆已步履穩定向前,上人感恩各志業體同仁的付出。「期待在『 
                      慈濟世界年』,人人跨大步,走到每個有苦難的地方,為天下蒼生付出, 
                      讓地球村的每個角落,都有慈濟的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