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行記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層
回首頁
平息自心災難
◎釋德
◆二月二十八日《農正月•十一》


靜思小語

心不調和、好發脾氣,是內心的火災;
欲念熾盛、淹沒理智,是內心的水災。
賑濟身外災難之前,要先調好自我心靈。



教育重點:有禮、有德

「只要有愛,天涯若比鄰;只要有心,就不怕路遙遠。」泰國慈濟人迢迢
返台報告清邁慈濟學校事務,上人表示教育是希望工程,感恩大家用心投
入。

十三年前慈濟受託為泰北孤軍與其後裔進行扶困計畫,乃寄望讓他們脫離
貧困窘境;而教育是根本脫貧之道,遂在建屋、農業輔導、老兵安養之外
,同時規畫建校。二○○五年清邁慈濟學校拔地而起,已是一所穩固堅實
亦不失細膩的美麗校園。

在師長們用心教導下,孩子已漸具華語文聽說能力。上人表示,除了語文
訓練之外,更需要培養「克己復禮」的美德。

「慈濟教育不求量,但求質。希望來到學校就讀的每一位孩子,都是未來
希望的種子;最重要的是『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看到清邁慈濟學校的
孩子都很有禮貌,令人安慰!」

上人認為,現在社會之所以亂,在於許多人無法守住本分。「慈濟教育志
業的重點,在厚養禮儀與道德——教導家庭倫理、應對禮節,以及人性道
德。能教育出有禮、有德的孩子,再辛苦都值得!」



要誠、要正、要圓

「慈濟道場除了『誠』、『正』之外,還需做到『圓』。每一個人的思想
、習氣不一;人間菩薩招生,不能以個人好惡選擇對象。當知佛陀絕不會
捨棄任何一個眾生。」

上人表示,人人都有佛性,只是清淨本心被煩惱所纏,顯露凡夫習性,是
「在纏真如」;若立志成為人間菩薩、在人群中修行,有朝一日脫離煩惱
纏縛,即是「法身如來」。

「慈濟人於外救援天下苦難,倘若自心常因不調和而發脾氣,就會引發內
心的火災;因欲念熾盛淹沒理智,是內心的水災。」

上人期待慈濟人賑濟身外災難之前,要先調好自我心靈。「人與人之間要
相互分享,可以彼此激勵,但不要常起磨擦;即便受磨,也要如磨鑽石般
,愈磨愈亮。」

不捨弟子因彼此知見不同起磨擦而退道心,上人以「四無量心」勉眾——

「有寬大的心胸、開闊的心靈,立定為人群謀幸福的心志,永不退轉,此
即『大慈無悔』。心正、念正、言正、行正,以愛為苦難眾生付出,堅定
行走菩薩道,是『大悲無怨』。大慈大悲、信心堅定,就不會被外境所轉
。」

「既是靜思弟子,對靜思法脈精神要相信不疑,如此自能歡喜自在,不會
風聞耳語就生憂慮;沒有疑念,以堅定的信心行走慈濟菩薩道,就會法喜
充滿,此乃『大喜無憂』。心志堅實,做就對了,別無所求,就是『大捨
無求』。」

走入人群,心寬無悔,為慈濟宗門;自心清淨無染,是靜思法脈。上人表
示,人人懷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去付出,以誠、正、信、實相互對
待,才能真正到達無悔、無怨、無憂、無求的境界。

「希望大家都有無私的愛心,摒除人我是非煩惱,用清淨的心、真誠的智
慧,為天下蒼生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