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3期
2007-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慈院志工筆記
  慈善台灣
  人品典範
  人文教育‧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厝邊頭尾一起來‧苗栗市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0七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3期
  二十八日 人間菩薩的信念

 

◆11。28《農十月‧十九》

靜思小語】修,是為自己而修;做,是為自己而做。菩薩道上持續前行不退轉,慧命才能提升。


禮敬諸佛法身


自古以來,隨著紙張與印刷技術發展,經文從刻於竹簡,到書寫印刷成冊;前者要小心竹片前後不能錯置而失序,後者則要留意不能漏失字句。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經典是諸佛法身,一定要用尊重的態度面對;避免「首軸脫落,部帙失次」、「挽脫漏誤,紙墨破裂,自不修習,不肯流傳」、「眠地聽經,仰臥讀誦,高聲語笑,亂他聽法」等等。

「『經典』是慧命之母——引導人走向正確的道路,教育人與人之間要感恩、尊重、愛,並推及天地萬物。」

上人表示,佛經要廣為流傳,不能私藏又不誦習。「一如聽聞好的法,要用心與人分享,不能獨享或任其埋沒。」

上人勉眾以「正思惟、正念、正知、正見」禮敬諸法,啟發慈悲喜捨之心度化眾生。


愛的大磁場


「因為有慈濟、有上人的法,淨化了我們的心、教我們為他人付出,否則今日我們仍一無所有。上人的法就像聖經一樣,我天天都要讀;不只是讀,還要日日行經!」透過中文、英文、祖魯語多層翻譯,南非新受證委員們返國前敬聆上人叮嚀,時而感動拭瓷F艾蒂蕾懇切道出心聲。
「向上人學得愈多,愈感覺到還有更多需要學習。」去年受證的首位祖魯族委員慈蒂表示,在南非出家眾地位很高,此行卻感受到精舍常住師父的謙卑;回去後,自野H此真誠、謙卑的態度,帶動更多人加入慈濟。

曾有人問慈蒂,何以慈濟能吸引這麼多人加入?她認為是所有慈濟人的「身教」,形成一個愛的大磁場,遂能吸引很多人進來。

「老媽媽」安娜則發願將上人的法帶回南非散播大愛,並以此教導「孫子」正確的人生方向。

潘明水師兄補充,老媽媽將所有愛滋孤兒視為「孫子」。上人讚歎並祝福她保持健康,才能照顧好那麼多孫子。

「南非菩薩智慧高,且具有很強的耐心、細心以及愛心。」上人感恩大家用心吸收慈濟法髓,並且腳踏實地去做,相信假以時日,必能促進當地社會平安、祥和。

臨別之際,眾人以中文齊聲向上人說:「我愛您!」上人回應:「我也愛你們!這裏是你們的家,期待你們再回來……」


究竟為誰而做


「很懺悔!過去自認是為上人、為慈濟做事,聽不進其他師兄師姊的話,帶給他們『麻煩』,讓他們做惡夢……」近午時分,一位泰國慈濟人向上人坦述心聲。

「平時要多與人結好緣,道心不能退轉;莫因受人碰撞就停滯,要堅持在菩薩道上前進。」上人以自身為例指出:「遇到人事困難,我會自我勉勵——並非為誰,而是『為佛教、為眾生』做慈濟。」

「既然自認以師父的精神、聽師父的話而做,就要時時以此自我提醒,消除煩惱、無明。」上人表示,心中有法,也就是有篤定的目標,人生才不會迷失。「師父的法,就是對人人懷抱感恩、尊重、愛。」

上人慈示,一個人只有兩隻手,一件事能成,需要很多人共同來成就;法親之間人人有此共識,就會彼此感恩、相互尊重,以無私的愛同心付出。「欲推展志業就要打開心門,真正做到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上人以此勉眾。

南非委員鐸拉蕾今早分享一則小故事——一位九歲男孩聽聞她介紹「竹筒歲月」,就開始存零用錢。存了一段時間,潘明水師兄來到村莊,小男孩飛也似的奔來,把錢捐出。他說:「這是媽媽給我買糖果的錢,我想幫助孤兒,請你幫我買糖果給他們吃!」

上人舉此例表示,雖然男孩自家也很窮,卻願意省下僅有的一點點零用錢,希望買糖果給一群沒有媽媽的孩子吃,實在難得。「這就是『克己、克勤、克儉』;九歲孩子能不受糖果的誘惑,就是『克難』。」

「做是『為自己做』,修行也是『為自己修』。」上人深勉:「有道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要用『四神湯』和『四物湯』好好修養自我,並且走入人群付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