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 從「自愛」出發
◆11。16《農十月‧初七》
【靜思小語】先自愛——調和自我身心,才能進一步發揮利益他人的博愛、大愛。
內外明澈,自度度人
晨語時間上人續釋《水懺》經文,懺悔「意根」罪業,其未w可成就「五明」。
「五明」是古印度的五種學術,即是語文學的「聲明」、工藝學的「工巧明」、醫藥學的「醫方明」、論理學的「因明」、宗教學的「內明」。
其中「聲明」是能通達各種不同的語言;「工巧明」是對於各種粗細活都通達其方法;「醫方明」相當於現代的醫藥科學和醫療技術;「因明」為論理學,就是要知「因」以明理。
上人說明,「因」為一切事之起源,修行者要脫離煩惱纏垢,不能離開「因明」。「心要很清楚、明朗,不受利益誘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再言「內明」。上人說:「進入宗教門內,心靈要能達到『內外明澈無瑕穢』;以此通達佛理,方可自度,亦有利於度人。」
「宗教信仰,就是要引導人回歸明澈的本性。要先自愛、調和自我身心,才能進一步發揮利益他人的博愛、大愛。」
納垢吐新,淨化人間
十月十四日中南馬暨東馬「慈濟幹部精進研習營」中,馬六甲、吉隆坡及麻坡共一百四十七人展演「無量義經集選」音樂手語劇,引起大眾回響。
上人於早會時讚陸豕茼閮u入經藏菩薩」,用心詮釋得如此深刻。「有的老人家年歲已高,依然上台演出病者、受難者;飾演大醫王的侯東明師兄,膝鄞繞侅_發,仍忍痛排練,裹紗布演出,真正體會了詞中『百八重病常相纏』,將『悲憫眾生不顧己』納入心坎。」
為了要在台上「說法」,演出前舉辦了三次《無量義經》導讀會;待眾人攝受法理之後,才開始排演。上人讚部G「先體受法理,感動自心;繼而透過表情、動作,自然展現情感,故能感動觀者。」
要會合各地成員、還有不懂中文的人,同在舞台上展演,需突破的困難實多。但是志工加倍用央B投入,令上人肯定。
「不一定要近在師父身邊,只要有心吸收,法雨甘露就能滋潤己心。」上人期勉一粒粒種子能萌芽成蔭,長成菩提林,納垢吐新,淨化、庇護世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