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要耐磨,更要守志
◆11。12《農十月‧初三》
【靜思小語】身要耐磨,還要戰勝心魔;要守志,更要力行。
「善」能消災
「宗教——是人生宗旨、生活教育。也就是教育人要有正確的人生方向,並在生活中有規有矩。」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幾位企業家談起宗教觀,上人表示,慈濟是入世的佛教,以佛陀的慈悲、智慧、覺悟,走入人群,行菩薩道。
俗謂「花錢消災」,那「捐錢」是否能消災解厄?上人否定這種「交易」的心態。
「『錢』不能消災,但『善』可以結好緣。發心行善助人,見他人因此離苦得樂,感到歡喜,心快樂就能平平安安、歡歡喜喜過日子,不會與他人起衝突而結怨;這就是『善能消災』。」
上人隨後於「新馬企業家靜思生活營」圓緣會上開示,靜思精舍向來自力更生,是全球慈濟人的家,也是慈濟的後盾;「靜思家風」就是「克己、克勤、克儉、克難」。
愛有多寬,煩憂就有多大。荷天下重擔於己肩,上人感恩能有這麼多有緣人,願意同行菩薩道。「感恩慈濟人行我所行、說我所說、做我要做的、愛我所愛的;人人的心與師父相連,我何其有幸!」
上人致勉大家,「感動不要只是一時。期待各位回到僑居地,能投入慈濟志業;也等待著你們以藍天白雲的制服歸來。莫讓師父等太久喔!」
身心耐磨
為使有志終身奉獻慈濟宗門者,更了解「清修士」的內涵與條件,精舍首度舉辦「清修士說明會」。
「人人皆具清淨本性,只是受到煩惱、愛恨情仇所纏絆,使『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上人說,在座者沒有被男女情愛所纏,總是幸福釵h。慈濟過去四十一年間,致力於打穩四大志業的基礎;於四大志業圓滿的此時,要好好傳承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要走入人群;清修士必須身心奉獻而無家累——以出家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以精舍為家、以眾生為己任。」
「心若清淨,身自然就不會受污染。若被色欲所迷、為男女之情所『纏』,就『慘』了。」上人強調欲成為「清修士」,寡欲清淨是首要;再者要做到「克己」,也就是克服自己的心——身心皆要耐磨。
上人指出,清修士白天用心於志業工作崗位上,晚上則回到精舍,與常住眾同作息。「雖以在家身處眾做事,心要能脫俗,遠離人事煩惱。」
「面對人事磨身,要降伏自己的心魔。」上人表示,心魔必須自我降伏——去除內心無明煩惱。「於人我是非中,要能自我解困,否則置煩惱於心、纏繞不清,會很苦!」
上人敦示所有常住眾與清修士,要有「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靜思家風。「於靜思,要守志;在宗門,要力行。一心一志盡形壽、獻身命,膚慰天下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