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日 單純心 看世界
◆11。8~9《農九月‧二十九至三十》
【靜思小語】煩惱來自顛倒妄想,時時覺察起心動念,維護善解單純心念,就能自在少煩惱。
戒慎自心
「時時覺察起心動念,根塵會合當下能警惕自己,這就是『戒慎』。」晨語時分,上人解說水懺經文:「願以懺悔眼根未w,願令此眼徹見十方諸佛菩薩,清淨法身,不以二相。」
上人說明,心、佛、眾生平等,差別只在清淨或污染而已。「懺悔、去除煩惱後,就能以清淨單純的心念,照見自我本性以及看待周圍。」
眾生皆因根、塵、識會合,起煩惱、分別,而成亂想。既知人人具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就不應再執相而起分別。上人慈示把心照顧好,保持清淨單純。
「若能以感恩、平等、開闊的心,對待天下萬物;以單純心面對人,不起愛怨分別、不再有人我是非,就能遠離顛倒亂想,不會因追逐外塵而苦不堪言。」
不老人生
「多可愛的人生!慈濟人永遠不會老!」早會播放各地慈濟人不論老少,響應用電腦嬝炕m慈濟》月刊。上人讚歎大家以智慧突破困難,傳承「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靜思法脈精神。
在台中,人文真善美志工承擔「電子月刊」教學,培訓志工到社區推廣;高雄左營環保幹事洪琨富在重上環保站開設「電腦班」,學生從三十歲到六十四歲,都是環保志工,電腦則是回收維修而來。老菩薩戴起老花眼鏡,從認識電腦開始學起;還有環保志工在倒置的回收水桶上操作電腦……
「四十多年前,靜思法脈從一個人『克己』開始;繼之一群人有志一同,秉持自力更生精神,『克勤』修行;在省吃節用『克儉』的情況下,還要做救濟工作,生活可謂十分『克難』。」上人強調,若不能「克己」,貪婪無度,不但造成心靈病態,亦會耗盡大地資源。
以智照境
「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耳聞周遭音聲,無不是在說法;即使遭人惡言,也能感恩善解。」九日晨語時間,上人續釋《水懺》經文:「願以懺悔耳根未w,願令此耳,常聞十方諸佛賢聖所說正法,如教奉行。」
「修行,就是要修智慧、慈悲。要善用耳根,聽世間苦,開啟同體大悲心。」上人敦示大家超越凡夫之心,以感恩、尊重、愛,面對日常一切。
「有修養的人,即使他人口出惡言,仍能將其視為示現教育的菩薩;面對好話、壞話,都能視為教育,戒慎虔誠。」
上人強調,若能以智照境,外在境界無不是在說法;教勉大眾:「耳聞世間聲而啟智、理解世間苦而入悲;要悲智雙運,廣濟群生!」
「做」的哲學
「不論在哪個地方付出,慈濟人都是前腳走、後腳放;不冀求得到回報,只求盡心付出。」與安徽全椒教育交流團談話,上人分享慈濟人文精神:「放下身段、縮小自己,發揮奈米良能。」
始於一九九一年賑災因緣,慈濟與安徽全椒縣結緣十六年。此次盛必龍縣長、冉家政副縣長、教育局萬慶豐局長,率全椒中學童萬俊校長及教師們,來台參訪慈濟志業。
「科技把世界變小了,上人則把家變大了!」張勃副校長表示,來慈濟有「家」的感覺;此行也深刻感受到慈濟「做」的哲學:「上人是理想者,又是實踐者。」
教授美術的陳正峰老師說,此行經歷了心靈的洗滌。「在這裏,不論是小學生、老人、醫師、老師,從內心湧現的美,震撼了我……慈濟人正營造著一個美好的世界!」
上人表示,慈濟人自勉誠正信實、踏實做事,所做皆為利益人群。「多一位慈濟人,就多一位走在人生正確軌道的人,不會讓家庭、社會亂序。」
「慈濟人有最單純的信仰——信人人有愛,更要信自己日日無私。」上人進一步說明,將自心訓練到時時刻刻無私,就能開啟大愛襟懷。
「人文,就是人的品格典範。」上人期勉教育工作者要如農夫,耕耘孩子心地:「要在大地上撒播種子,好好照顧,讓種子從幼苗長成大樹,將人文建設在品格典範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