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493期
2007-1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慈院志工筆記
  慈善台灣
  人品典範
  人文教育‧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厝邊頭尾一起來‧苗栗市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0七年十一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493期
  六日 調伏心魔

 

◆11。6《農九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莫動輒看人不順眼、容不下人;也不要自大膨脹,讓人容不下自己。


敬其人非敬其衣


「人類生活基本需求,無非衣、食、住、行四項而已,莫將這些需求複雜化,無止境追求。」上人於晨語時間開示,應以感恩、疼惜心面對天地萬物,莫為一己私欲去戀著、占有。

《水懺》經文:「身樂華綺,錦繡繒縠,一切細滑,七珍麗服,起非法想」,是指「身」對應「觸」而起貪著。

「穿衣的目的是保暖、蔽體,整齊端莊即可;何須要求華麗高級?」上人說,慈濟人穿著制服,展現出整體人文之美;在海外救災時,災民們看到「藍天白雲」身影,往往展顏而笑。「由此可見穿衣不需要綾羅綢緞,平時行為做出典範,自然能得到人人的尊重。」

上人強調,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滿足基本需求即可,若「意多亂想」,生起愛著貪念,心被纏縛、不能自己,將「觸向乖法」,使行為脫離正軌——為口欲吞食眾生肉、求偏方殺生治病、滿足虛榮追求華服……

「所謂的『好』,其實都只是一個觀念而已;任由六根無止境追求,心會失控,造作罪業。」上人教眾以單純的心看大地萬物,有一分疼惜心,就不會起貪戀而去占有、破壞。


開闊心看眾生


「雖說『有事弟子服其勞』,但每一位弟子,都是師父心中難以放下的牽掛;要體會師父的心。遇事用開闊的心胸來面對,不要當作是非;即使有是非,也要視為教育。」上人諄勉弟子用「修行的心」來共事,莫因一時情緒起,在是非中打轉,與人結惡緣。

「天下事無法以少數人的力量承擔,必須陶多多人共同分擔。慈濟人彼此都是同心、同志願的法親,如果覺得責任沉重、承擔得很吃力,可以誠懇提出來,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分工合作。」

看浪花擊岸,雖然一時千變萬化,退去後,只餘散亂、乍然消逝的泡沫。上人叮囑莫追求短暫激情的浪花,要把眼光放遠,汪洋的寧靜,才是海的本性。

上人期酗j家扛起責任,心胸開闊,莫遇境界就起煩惱。「即使受毀謗、受委屈,面對重重困難與打擊;只要自問無私,站得穩,就心安理得。遇挫折要更立志,而非意氣用事。」

「感恩大家有志一同,行我所行、說我所說、做我所做、愛我所愛,使這條菩薩道上不孤單。每一位都是我生生世世慧命的資糧。」上人對這群近在身邊的弟子深致期勉:「各位都是師父開宗門、傳法脈的第一代弟子,務必時時戒慎——當心魔浮現,即時覺察而調伏;如此道心才能堅固。」

上人叮嚀要加強對事物的善解與人我是非的包容,「莫動輒看人不順眼、容不下人;或自大膨脹,讓人容不下自己。慈濟人要『立典範』——調好身心,樹立典範,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盡人事且盡責任


佛陀在世時,提婆達多在僧團中唆使五百比丘興風作浪,處處破壞佛法,甚至想盡辦法要殺佛。上人對慈大幾位老師談及,自己面對人事困難時,只要想到佛陀也曾遭遇此等艱險狀況,就覺得一切都算不了什麼。

「為人師表,總是盡人事、盡責任去教育。」上人勉在座老師:「孩子能聽話,是他的福,要祝福他;假如不受教,人格很不成熟,那也只能心存悲憫,暫時放下。」

上人感嘆現代教育出問題,很大原因來自教育者只重「言教」而缺乏「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身為父母師長,行為不能作為孩子典範,要如何讓他們受教?」

佛教中提到「所知障」,是說內在修行不足的人,知識愈高,心靈的障礙往往也愈多。上人言:「有知識,但欠缺人文,容易自大、我行我素。」慈勉老師們深入「慈濟人文」,進而以此引導學子知禮儀、守道德,對人人感恩、尊重、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