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9期
2010-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莫拉克風災重建‧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海地世紀震災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10年1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河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9期
  眾志成城 眾愛成家

四間營造廠‧一個共同目標
◎企畫‧凃心怡

三個月工期、七百戶社區,多家營造廠商和下游包商專業技術人員,在各界驚歎下第一批住房完工,迎接新主人安身。

工班來自各地,有些租屋在工地附近,有些起早晚歸,數月來少有休假。承包如此高壓力、高品質的工程,他們說,是緣於對受災鄉親的不捨,希望盡一己之力及技術專長協助重建家園。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感恩營造廠商無怨配合,讚歎這種分秒力爭的敬業精神是典範,也為工地和諧鼓掌。「四個營造廠商在同一片工地上趕赴同一個目標,沒有團結與合心是無法完成的。」有時這個工班缺少水泥,另一個工班還用不到就先讓出,鋼構調度也是讓進度先到的人先用。「當人人都把這件事當成使命,才能在困難中看見曙光;充滿著大愛與感恩,才能完成這個世紀工程。」
(撰文╱凃心怡 攝影╱劉森雲)

工地上的兩個奇景
◎撰文、攝影‧胡青青

商場以利益為主,但為了替莫拉克受災鄉親建設永久家園,
協力廠商卻能彼此互助,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從沒看過一個工地集合那麼多營造廠、在那麼短的時間達成目標;
也從沒看過營造廠彼此支援,良善競爭將施工品質做到最好。


早上七點,杉林國中操場旁的帳棚區人聲鼎沸,營造廠和慈濟人員開會商議,協調志工及以工代賑鄉親的人數,好完成今天的工程進度。

「連鎖磚的人員,跟著順鼎營造去定點鋪設。」這一頭有人下達指令。那一頭又聽見:「這一隊,快!快!今天去原四路做景觀工程。」

隨著農曆春節接近,營造廠工程人員個個繃緊神經,唯恐些微疏失延宕工程;其中最困難的不是施工工法,而是人力調度及建材支援,如何溝通協調,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身為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我,在這樣的氛圍中得找到幾位營造廠負責人採訪,忐忑不安,卻也要「使命必達」。

雖值隆冬,早上八點,南台灣卻是火傘高張。晴朗的天氣讓工地免於濕滑泥濘之苦,但每當砂石車輾過卻揚起漫天沙塵;若不是工務敲打聲及機器引擎聲,讓人有如置身荒漠的錯覺。

工地一頂頂帳棚,在層層沙塵覆蓋下已看不出原色;順鼎營造公司幾位女員工拿著抹布擦著長桌,努力和沙塵奮戰。我們走進探詢:「請問許長欽董事長在不在?」營建處黃鎮生師兄回答:「他昨晚回家了。」撥通電話給許長欽,傳來他疲累的聲音:「我已經趕回工地了,十五鐘後和你們見面。」

不久後,看到他走進貨櫃屋辦公室,一坐下馬上翻閱卷宗,工作人員則趕上前報告工程進度,此時他的手機響了起來……當他回過頭,看到我們和攝錄影器材,會意過來溫柔地說:「不好意思,麻煩你們等一下,我馬上就好。」

許長欽在我們面前坐定,隨手將眼鏡拿了下來,雙手不停來回按壓雙額,舒緩著緊繃的神經。我憂心地問:「聽說你昨晚趕回桃園?」他看著不遠前的工地,嘆了一口氣說:「暫時想靜一靜,也該回家看看家人。」

永久家園動工後,他每次回家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無時無刻記掛著工地情形,只為了上人的一句話:「早一天蓋好,鄉親就提早一天結束漂泊生活。」他一刻不敢放鬆,是責任也是使命。

在浩繁事務中,許長欽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人力調度;最讓他安慰的,則是營造廠之間相互協助。一向沈穩的他在提到猛揮營造時,微微激動了起來,語帶感激地說:「不論是在砂石級配或是人力支援,猛揮營造給順鼎營造非常大的幫忙。這樣的合作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溫馨。」

訪談過程中,他不時停下來接聽電話或無線電,不疾不徐處理各式問題。數度的中斷並沒有壞了他的耐性,愈發輕鬆地和我們講起這幾個月來的感受。

結束採訪工作,看著許長欽騎著機車揚塵而去……我知道,他的戰鬥力又回來了。

良善競爭 好還要更好

在猛揮營造帳棚區辦公室等候,不一會兒看到有著圓呼呼身材的陳永昌董事長,頂著烈陽氣喘吁吁地走來。

聽到我們要採訪,陳永昌笑得靦腆。我問他這陣子最感動的事,他想也不想,毫不猶豫地說:「我看到慈濟志工利用夜間來趕工鋪設連鎖磚,那分無所求付出的心非常可貴。」

敦厚樸實的陳永昌說,從事營造業二、三十年,從沒看過一個工地,集合那麼多營造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努力達成目標。商場以利益為主,但為了替鄉親建設永久家園,營造商卻能彼此互助,讓他情不自禁顯露豪氣:「身為南部的營造公司,本來就應極力支援北部來的營造公司。」

午後,新時代鋼架公司駐區前方的空地上,擺滿成堆的鋼骨與鋼梁,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轟隆隆的機械聲沒停過,大型機具吊車伸長了吊臂,將一捆捆鋼材安置在大型拖車上,準備運往工地吊掛施工。

蔡國禎總經理拿著無線電指揮若定:「這一批鋼板先過去漢民區,那邊屋頂要上去了。」另一台卡車慢慢開近,蔡國禎向司機大喊:「你將那些中坪數的鋼梁帶去小林區,那邊基樁好了。」對於各區工程進度,蔡國禎最是清楚,因為永久家園的鋼材都是由新時代公司備料。

趁著他工作空檔進行訪問,他拿下工程帽擦拭著額前的汗水,黝黑臉龐有雙大眼睛和一口可以拍廣告的白牙,「我都曬成黑炭囉!不感光!可不可以等我白回來。」

當提及這些日子來,如何備料供應四家營造廠的施工進度,他嚴肅了起來:「慈濟對建材品質嚴格要求,再加上四家營造廠全面趕工,下游廠商常常無法如期將鋼構物料交出,難免會產生困擾。」經過溝通協調,大家秉持著做善事的信念,才讓工程順利進行。

每家營造廠都有進度壓力,但在蔡國禎眼裏,沒有看到搶料或是惡性競爭,只有彼此支援的良善競爭∣∣將施工品質做到最好。他肯定地說:「這是在外面所沒見過的,每家營造廠都充滿使命感,好還要更好。」他又露出一口白牙,和鋼構一樣閃閃發光!

就在此時,順鼎營造的許長欽董事長騎著機車來找蔡國禎,兩人走向鋼梁的集散場,將布滿塵土的汽車引擎蓋當作紙、手指當筆,在上面畫了起來;落日將他們印在地上的影子拉得長長……眼前的景象是那麼和諧,而我的心情卻是那麼激動,久久無法平復。

為了鄉親的未來,四家營造公司背負著沈重壓力;是合心團結的信念,讓他們突破層層難關,迎接每一天的挑戰。二月十一日大愛園區第一期工程完工,這群商場上的大老板,不計代價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而我何其有幸,見證人性至真至美的光輝。


家具家電,半買半送

一月中旬,工程如火如荼,慈濟建築委員進行品管,同時還進行一項耗時費力的大計畫。「上人說,這些鄉親因為土石流和水災變得一無所有……聽到這樣我就明白了。」跟隨上人腳步二十幾年,慈濟建築委員王明德立刻聯繫熟識的廠商,協尋合適的家具。

家具必須耐用、實用、品質好,加上數量大、時間趕,王明德笑說,「壓力是一定有的,可是只要是好事,就沒有做不到的!」許多廠商得知是提供給莫拉克受災鄉親,很快應允接單並壓低價格。「幾乎成本價,但品質都是最好的!」王明德笑說。

包含廚具、餐桌椅、床組、冰箱、電視及沙發等大型家具和電器,來自慈濟採購及高雄縣政府、慈善團體捐贈。此外,志工也籌備日常用品,協助鄉親快速適應新生活,包括柴米油鹽、炒菜鍋、碗筷、棉被,甚至細微如馬桶刷、清潔液或刮鬍刀,總計六十七項;其中四成是各界捐贈,大部分也是廠商半買半相送。

「我們想,如果今天是自己入住,會需要什麼?」慈濟志工陳幼卿說:「飯碗、盤子與湯匙還有湯鍋,花色都挑一樣的;怕消毒水太傷皮膚,我們選擇竹醋液來替代……」每個小細節,都是志工對鄉親的貼心。(撰文╱凃心怡 攝影╱林炎煌)


大愛相挺  生產線全開
◎撰文‧凃心怡

家具工廠出貨旺季,接到上千份大訂單,壓力暴增;但他們不計成本、
品質加倍、還要如期交件,只為了……


農曆年前除舊布新,可說是家具廠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來到雲林這個位於魚塭和農地中的床具工廠,有別於周圍寧靜的鄉村氣息,正在沒日沒夜的趕工。

負責人呂明峰一刻不得閒,今年除了固定的二十多位師傅,還徵召數位手工細膩的裝潢師傅幫忙。「裝潢師傅一天工資兩三千耶!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大愛園區這個案子。」

呂明峰的姊姊是慈濟志工,七年前往生,也因此讓他了解慈濟的精神跟理念。「之後有機會來到杉林大愛園區工地,看到這麼多志工在大太陽下鋪連鎖磚,我被感動到,才硬著頭皮接案。」

要交貨給老主顧,又加上大愛園區上千份數量,工廠每日加班到深夜十二點。「有一位師傅感冒到診所打針,針拔起來就回來繼續工作。如果我今天是為了賺錢而讓大家這麼辛苦,是我不對;但這個大愛要大家相挺,把它做起來!」

呂明峰表示,床具材料來自不同上游廠商,必須精準掌控出貨時間;只要一個材料延遲,就沒有辦法進行後續動作,「生產線每個環節環環相扣,要全線配合才能達成目標。」

他接到訂單,馬上聯繫上游廠商,限期兩天內拿到足夠的材料;對方一聽直說不可能,至少要七天才能備齊。「我們合作很久也是好兄弟,後來他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人員三班制加工,真的在兩天內把東西給我。他說工廠開工以來,從沒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加工過。」講起這群長年合作的廠商,他感動地說,這分情日後真不知道怎麼還才好。

接下這筆大訂單,出貨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若沒達到預定的進度,我晚上就睡不著;老婆跟我說盡力就好。但是答應人家的事不是盡力就好,要確切做到。」

重人情義理的他其實也受災,「我南下去看被淹掉的廠房時,看到屏東受災鄉親睡在濕濕的地板或草席上;我說這樣不行,用兩台大卡車載滿床具去分送給他們。」

有人說呂明峰很有愛心,但他搖搖頭又揮揮手,直說這是做得到的事,稱不上愛心。「有人說,這次颱風淹大水,我們家具廠商生意變好一定很開心。我很訝異怎麼會有這種想法?這是不對的。」

呂明峰親自在廠房叮嚀施工細節,床板比一般厚度多出三分之一;這樣的好品質,幾乎是不計成本半買半送。問呂明峰何以如此付出,他抓抓頭皮,想了一會兒,「我也不知道,就是一個心吧,不捨這些受災鄉親的心。」

志工接力‧螞蟻雄兵

入住前半個月,每天高達三千餘人加速趕工∣∣包括專業工人、以工代賑的鄉親,及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專業志工協助裝修事宜,其餘志工則分組投入景觀、環保、鋪連鎖磚等工程。

放寒假的學生、請假的上班族、退休公務員、企業家、家庭主婦……工地哪裏需要就去哪裏;每天人數不一、工務繁瑣,調配人力的常駐志工微笑以對:「沒有多一位,也沒有少一位,感恩大家幫忙!」

勞務粗重,磨破手皮難免,手套破了就換另一面繼續工作;有人說千里迢迢來當小工,要做夠本才值得。回程車上多了幾個空位,原來是志工決定留下來多做幾天……時間分秒流逝,用愛鋪成的步道正寸寸向前伸長。
(資料提供╱人文真善美志工 攝影╱陳李少民)


搶做好事,延續愛心能量
◎撰文‧凃心怡

一聲令下,等候已久的志工衝入工地搶進度,
鋪好路、運入家具和細軟,再使窗明與几淨。
不挑工作,只怕做不到;
愛的動能,再次創造奇蹟!

入住一個月前,來自全台的慈濟志工代表聚集,認領社區道路連鎖磚鋪設區塊。

「連鎖磚跟景觀工程要配合營造進度,不能相互干擾。所以認養區塊後,我們等待時機成熟就趕快進去做。」桃園志工楊慶鐘想起這段時間的蓄勢待發,心頭湧現一股暖意,「師兄師姊都在儲備動能,沒有人等到不耐煩而放棄。」

這股急著想付出的能量,隨著時間流逝愈來愈強大。每天,逾千位志工湧入,戴著不能遮陽的工程帽,在烈日下傳遞一塊塊頗有份量的連鎖轉,宛如螞蟻雄兵滿布園區。

北部和東部地區的志工,常駐旗山每日報到,中南部志工則搭乘遊覽車當天來回;每天清晨五點出發、深夜十點回到家,但是他們不喊苦。

一群台中的老媽媽志工笑嚷著:「要來都要搶耶!來的人都會被羨慕!」接著大嗓門降低了音量,以手掩口小小聲地說:「有時候還要偷偷跑上車,才能占到位置來這裏做事。」

中區志工窗口楊冠新笑說,他從不擔心找不到人,「慈濟人的力量跟心念是很不可思議的。」

過去幾年來,不少志工被磨成專業級的鋪磚高手,在此創造高效率的進度。「九二一地震重建,慈濟在中區蓋大愛屋跟希望工程學校,之後包括慈濟醫院、各地區會所,志工都承擔鋪連鎖磚的工作。」楊冠新說。

「一小時才能完成的事,只給我們三分之一時間就要完成耶。」楊慶鐘佯裝不滿的臉很快就露出笑意:「我想怎麼可能辦得到?但我們一直在創造奇蹟!」一天完成兩百公尺的連鎖磚鋪設,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

大愛園區的基地屬於斜坡地,地面有高低落差,必須填平之後才鋪磚;擁有測量技術的志工齊聚一堂,「每塊磚鋪下去都要是對的,因為這是一條大愛的路。」楊慶鐘認為,專業加上用心,必能盡快給鄉親們一個舒適的家園。

更有專業志工放下工作前來,或帶著工班補位、或號召同業支援。陳義助駕駛剷土機,將砂石填滿卡車後,再跳上卡車運載到指定地點;他說當初一接到電話,馬上答應到工地幫忙,「師兄說這裏沒有工具,我就開大卡車載著剷土機,連人帶機械南下。」

白天的工地很熱鬧,傍晚當志工領取便當踏上歸途,載滿高雄地區會眾的遊覽車又一部部進入工地,夜班由此展開……

清空廢料 留下祝福

完工的房屋內布滿塵土及建材碎末,慈濟志工備齊水桶、拖把和抹布,湧進家家戶戶展開清潔工作。

「鄉親從山上撤退到山下,準備轉往安置營區時,我們先一步抵達營區協助打掃和搬家;現在他們要搬進大愛家園,我們更有責任先來打掃。」志工王梅秀認為,從風災開始那一刻,鄉親和志工彷彿是一家人,互助和幫忙是理所當然。

六十七項生活物資陸續送達,志工送到各家各戶,攤開毛巾晾在浴室的架子上,打開陶鍋的包裝紙箱,安置在餐桌上,將每項生活用品整齊放置在合適地點。志工林金梅笑說:「我們還請企業家夫人來示範擺放位置,所以視覺美感上非常加分!」

一間屋子三、四人通力合作,三十分鐘內完工,之後樓上樓下清點檢查,確定無誤後將門窗鎖上扣緊,歡喜往下一戶前去。關上大門的那一刻,他們留下的不只是林林總總的生活用品,還有最誠摯的祝福。

半年前莫拉克風災,屏東林邊、佳冬等地居民在大水退去後,還得受苦於高度驚人的淤泥;大批年輕人透過網路相約,跟隨慈濟志工進入災區清掃家園、搬送物資。

半年後,慈濟志工與慈青們依著當時留下的電子郵件或電話號碼,一一聯繫:「我們是慈濟志工,請問你是否願意到杉林大愛園區當志工呢?」一千多通電話,四百多通回應願意並且付諸行動,以青春體力和熱情活力協助大愛家園成形。

慈青學長會林達宏笑說,不少人接到電話以為遇到詐騙集團,「這些人的愛心能量很強,延續下來對社會就是一股善的力量。」林達宏認為,或許有人遺忘莫拉克風災,但也有人默默且持續關注著,「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緊緊抓住,積極付出。」

半年前,眾人的善與愛讓屏東受災鄉鎮短期間恢復清潔,不可思議;如今這股助人心念再次發揮強大力量,成就杉林大愛園區再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