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至二十七日 愛有餘,如沐春風
◆1‧24~27《農十二月‧初十至十三》
【靜思小語】人間缺愛,即使春天也如處酷寒;愛而有餘,烈暑中也如沐春風。
深入苦難,步步踏實
第二批勘災人員清晨由多明尼加進入海地,上人從台中分會前往潭子園區途中,在車上參與海地賑災視訊連線會議。
先遣人員在海地看到露宿的民眾,使用去年慈濟發放的塑膠布遮風蔽雨,決定緊急請美國慈濟人採購一萬件加厚塑膠布。上人指示,本會也會持續運補物資;物資到位時,可視情況先關懷、支援救難人員,待找到安全的受災民眾集中地,再進行發放。
「面對複雜情況,多發心也要多用心,希望大家在變化中發揮智慧,步步為營,進退得宜。」
二十五日連線會議中,在海地已工作九年的海外工程公司張士錡副總感恩上人關懷,即將轉調瓜地馬拉的他表示:「現在海地很需要大家幫忙。這段時間協助台灣各團體從事救人的工作,雖然非常忙碌卻也非常充實,我感到非常光榮!」
上人再囑志工一切小心,確保平安。「要步步為營往前走,也要步步踏實不踩空。」
剎那發心,恆持一生
「『一秒鐘,一輩子』∣∣在一秒鐘動了一念,若是把握而力行,能影響一生,甚而惠及天下大地。」
豐原歲末祝福中,上人回溯一九九○年於台中新民商工演講,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二十年後,全台灣已有四千五百多個環保點,環保志工六萬七千人。
「一切成就起於一秒間。一秒鐘發起善念,能轉識成智∣∣將常識轉變成智慧,利益人群。所以要把握時時刻刻,心起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
上人期許新受證師兄師姊,秉持佛心師志,精進行在菩薩道上。「付出之前,須先自我反省是否無私?是否自大膨脹?唯有清淨縮小,才能安然自在行於菩薩道。」
莊茂榮師兄曾經沈迷賭博,一夕之間輸了兩百萬元,背負債務。踏入慈濟後心念轉變,知福、惜福、再造福,每天踏實度日;太太黃美玉感恩慈濟讓家庭生活從黑白變彩色。夫妻倆接引上百名會眾成為慈濟人。
「只要一秒鐘心念一轉,荒唐懵懂的人也能成為度人的菩薩。」上人引以教示,過去有錯誤,要趕快改過;展望未來,人生方向要正確,踏實為人群付出。
「道氣無形,卻能很自然地感受到;若人人心靈清淨,自然就能莊嚴道場。」對豐原地區合心和氣組隊開示,上人叮嚀要保持道場的清淨莊嚴,莫使成為是非場。
「人人心中有清淨無私的愛,自然能與大地共生息。最擔心的是人心無明遍生,淨化人心的速度,趕不及世間因眾生共業的傾毀……」上人期勉豐原慈濟人要如「大地之母」,將粒粒種子播入土中,用心耕耘,蔚為菩提林,庇蔭世間眾生。
「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人很渺小。若傲慢自大,則無法彼此包容;要練得縮小自己,縮小到不礙人的眼,又能鑽入人的心坎,才能真正發揮良能,利益世間。」
人間農夫,自度度人
二十五日於清水靜思堂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勉眾精進聞法,聚合善的力量,自度度人。
「人心無明,將清淨本性覆上層層塵埃;要用佛法除去垢穢,恢復清淨。」受證並非代表功德圓滿,上人喻示,已經有一畦田、也有種子,必須將田地裏的雜草清除乾淨,整地、引水,然後播撒種子,持續照顧、耕耘,才能有所收穫。
「若是不肯動手除草、整地,播下的種子很快就會被雜草包圍。一如受證後若不去做,永遠無所得;自造福才能自得福。」
菩薩如農夫,心中這畦田要自我耕耘,還要不斷播撒種子,才能產生無量種子。如清水地區第一顆慈濟種子王錦月師姊(靜姐),二十七年慈濟路上,接引許多社區民眾成為慈濟人;即使已七十七歲高齡、身有病痛,只要慈濟需要,仍即時付出。
上人對清水慈濟人寄以深切期許,以道心凝聚道氣,不斷接引愛心人。
人間菩薩招生,不只是接引社區民眾同來造福,上人表示,也要引法入其心,使之覺悟,脫離迷茫造業的人生。「過去曾經懈怠或迷失,要及時振奮、振作,回歸正道,在人間菩薩道上踏得穩、往前進,不能停歇、放逸。」
與清水地區組隊座談時,上人強調身處福地,要能放眼天下。「莫追逐個人享樂,啟欲念之門,貪婪造惡;募款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募『心』,有心才有力。」
被無明污染的心靈,必須懺悔才能洗滌清淨。上人期勉人人須以愛接力、用心傳承,做出典範感動周遭;自心淨化,才能洗滌人心。「師父所求不多,只願你們以『和』供養,有了和氣才能與人互愛。人間缺愛,即使春天也如處酷寒;愛而有餘,使人人如沐春風、感受溫馨,才能凝聚起救人的力量。」
造福時刻,自愛人生
九二一大地震,讓中部地區許多民眾面對人生無常悲苦;也有許多人因而心起覺悟,投入菩薩行列。
「災難於瞬間發生,但亦成就無數愛心。」於南投聯絡處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憶述十年前大地震發生後,急難救助過程以及後續安身、安心、安生計畫,感恩全球慈濟志工湧入南投災區,以無私大愛付出。
此次莫拉克風災後,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也在各方配合、投注心力之下即將完工,不僅建築堅固美觀,家具與鍋碗等日常用物,慈濟人也都購置妥當,讓被大水沖失一切的鄉親因入住大愛園區,從內心而至生活都有嶄新開始。
「期望慈濟人以愛疼惜,讓入住的鄉親『被愛得有感覺』,而能自愛、自助,革除惡習、為社會付出,成就人品典範。這不是入住大愛園區的條件,而是期望。」
海地大地震震驚全球,上人期勉人人,身處平安之地,要把握造福的機會。「用智慧過生活、用福入人群,引領大眾造福業莫共惡業,天下才能平安。」
慈悲心路,念念感恩
與南投慈濟人談話,上人表示,慈濟大家庭是以「大愛為梁、智慧為牆」建立起的溫馨大家庭,當秉承佛陀教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何處有災難,就前往救助。
「面對繁瑣複雜的人事,在慈悲付出的同時,也要提起智慧,加強韌力、耐力,才能等待因緣成熟而成就人間美善。」上人述及莫拉克風災後,雖然幫助受災鄉親的心念很單純,卻也承受很大的壓力。
上人強調,諸事都需要因緣成就,面對難關,不只要具有慈悲、智慧,還要有韌力與耐性突破;對人感恩、為理想堅持,才不負全球愛心人的託付。
「期待在杉林慈濟大愛園區,鄉親不只搬新家、過新生活,在心靈上,也能回歸本性純真之愛,成為讓下一代學習的人品典範,代代都是社會棟梁。」
上人勉勵人人盡心盡力,隊組合心耕福田。「要先打開自我心門,才能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投入人群淨化人心。力行環保護地球的同時,也要加緊淨化人心、招募人間菩薩。」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上人教眾「做中學,學中覺」,無論人生際遇順逆,都要感恩從逆境中學得教訓,以戒慎虔誠之心面對未來。
收攝欲門,除煩惱垢
彰化慈濟人在歲末祝福典禮中,演出蔡文貴師兄的人生故事,發人深省∣∣
蔡文貴年少輕狂,除了菸、酒、檳榔,甚至接觸毒品、賭博,不但未盡照顧妻兒本分,還四處賒欠,讓家人傷心失望。一次因緣下,蔡太太接觸《靜思語》,偷偷放自己手寫的靜思語提醒文貴;久而久之,終於感化先生。「《靜思語》如同家裏的『救命書』!」蔡太太表示。
蔡師兄經歷身體病痛,體悟到生命的可貴,參加慈誠培訓,珍惜有用的身軀及時付出,每日並捐出自營小吃店的第一筆收入,回饋社會。
「人生顛倒、不懂得自愛,將受人唾棄。有因緣改變,就要及時把握,將人生方向轉正,自愛、人愛,還能夠去愛人,如此人生才有價值。」上人籲眾收攝心欲,開闊心胸與眼界,莫因欲念而迷惘沈淪。
「凡夫心欲無窮,總是隨著欲念不斷追求,『有一缺九』,在不斷追求中而使煩惱無盡,更陷苦難。」
心靈污垢須以法水洗滌。上人以蔡師兄一家因《靜思語》重拾家庭幸福之實例指出,即使短短一句話,能夠用在身上、落實在生活中,即能受益。
第二階段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二十七日彰化場次已是最後一站。見全台各地新發意菩薩圓滿受證,慈濟大家庭添丁,上人喜言:「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將善與愛的種子播撒全球,使人人心靈淨化、人心有愛;世間的愛愈多、福愈大,災難當可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