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八日 用愛鋪路,長遠陪伴
◆1‧16~18《農十二月‧初二至初四》
【靜思小語】不怕難、不畏苦,一心堅持,終能將坎坷路走成平坦。
步步為營,縝密鋪路
海地地震後無水電,用冷水浸泡就能食用的香積飯、玉米粉,適合當地所需。十六日早餐試吃擬作為海地賑災食糧之一的玉米粉,林仲箎師兄請示口味調整方向;上人慈示可加一點鹽,以符合當地口味。
台灣本會正積極準備賑災物資,上人在早晨與全美、多明尼加志工連線會議中叮嚀,必須多管道準確掌握海地現況。「一切以安全為先。先備妥物資、鋪妥安全路線,一旦因緣具足,讓我們腳能踏得上、手能伸得到,進入海地就能立即發放。」
上人強調,此時此刻,不只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還要耐得住繁瑣與複雜;要謹慎且穩步踏上海地國土,著眼於長遠的建設與陪伴。
十七日海地賑災連線會議中,美國慈濟人報告,葛濟捨、邢濟敏、陳思晟師兄將動身前往多明尼加,成立救災協調中心;另,美國駐海地大使召集非政府組織開會,志工擬請海地志工史帝夫代表慈濟參加。
上人允諾並指示,要與多明尼加志工多多分享慈濟精神理念,建立人脈;也要給予史帝夫等海地志工精神上的撫慰、安頓他們的心,並讓他們更了解慈濟。
「這是為未來鋪路,要將理念平台好好地建立起來,凝聚精神與力量;將來在海地進行中長期援助,他們都是種子志工。」上人再囑即將前往多明尼加的志工「安全第一」,照顧好自己的平安,才能幫助別人。
十八日聽取海地賑災連線會議報告後,上人肯定大家思路清楚、思考方向正確。「明天與海地志工史帝夫見面,要以虔誠的心告知,與慈濟合作最重要的是無私與虔誠,絕不要有政治的瓜葛。唯有海地志工理念清楚,將來要走的路才能鋪得平坦。」
職志相運,慧命增長
雖為賑濟海地之事而勞心、擔慮,上人也為全球弟子們發心立願行菩薩道而感欣慰。台北慈濟醫院同仁包括趙有誠院長,今年度有四十二位受證委員、慈誠。
與新受證同仁溫馨座談,上人欣言,同仁們除了在專業上發揮長才,尚能在菩薩道上增長慧命,堪謂「職志相運」,職業與志業平行,相輔相成。
「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醫療工作,不只是職業,也是志業∣∣投入醫療工作發願救人,是偉大的志願;以志願投入的職業,就是志業。要發揮志業使命感,身心奉獻於膚慰病苦。」
上人表示,醫護人員用生命走入病人的生命中,搶救其生命,是非常神聖的。「雖然分秒辛苦地與病症拔河,但能將垂危的生命拉回、看到病患重現笑容,是醫護人員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大愛劇場「醫世情」,日前劇情進展到花蓮慈院啟業前,正苦於募才不易,幸好有兩位醫師願意前往∣∣即是現任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醫師、台北慈院副院長張耀仁醫師。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花蓮慈院已是花東地區重大傷病後送的醫學中心,全台慈院更拓展到六所,其中台北慈院將屆五周年。上人表示:「從起步的坎坷路,走到如今的平坦大道,證明凡事起頭難,但只要一心堅持,終能將坎坷路走成平坦。」
歲末祝福會中,上人叮嚀新受證的同仁:「現在就是慧命的起步。今後『志業』和『職業』要平行,職志相運,讓慧命增長!」
人禍之患,甚於天災
中天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張啟楷先生來訪。座談間,上人慨嘆海地的面積比台灣略小、人口更不到台灣的三分之一,然其社會動盪、民生貧困的苦相,可作為借鏡。
「海地政局長年動盪不安,又經常遭受颶風侵襲,民不聊生,甚至窮到以泥餅充飢。究其因,實源於人禍。」
上人慨言,富人一餐,食盡窮人半年之糧。「海地窮人靠泥餅為食,但是世界上許多富有者生活豪奢。人人生活若能節儉一點,省下的錢糧就可濟助許多貧苦人。」
去年慈濟在海地進行兩天大型發放,上人表示不僅是給予物資救濟,事前且做了一個多月的教育和準備,帶動當地人參與志工行列,感受慈濟「感恩、尊重、愛」的慈善人文。
「在太子港附近一所小學發放時,下起細雨;慈濟人不顧自己被淋濕,攤開塑膠布保護前來領取物資的民眾,讓民眾安心而受尊重地領回物品。從打包過程到發放圓滿,慈濟人都在為海地志工做愛的教育,也因此接引了不少本土志工。」
聆聽上人開示後,張先生表示要請竹筒回家,每日存下一分善念、每天記下一句好話。
共造福業,不造惡業
「如同菩提樹根不斷拓展,大地上就能長出愈多菩提樹,合為一片蔚然菩提林,庇蔭蒼生。慈濟人要承接靜思法脈,在心田中種下純真的菩提種子,再不斷接引出人間菩薩。」
板橋卸任及新任合心和氣組隊前來頂禮。上人以樹根拓展喻示,早期投入的慈濟人如大樹,根部仍要不斷拓展,才能愈益茂盛。
「合心本就是協力,資深者身負重任,要投入團隊中帶動新進者,讓他們理念正確,進而接引新發意菩薩。如此菩提根不斷蔓延、人與人之間彼此帶動,多一個慈濟人,就多影響一個家庭向善。」
於板橋園區舉行的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感嘆「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白晝與黑夜如啃蝕生命的白鼠、黑鼠,每過一天,壽命就減少一天;應提起警覺心,用心於每一秒。
社會的安定不能只靠警察人員維護治安,而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上人期勉委員、慈誠承擔重責,從淨化己心做起,進而影響他人,使社會祥和安定。「要引導人人警覺人生無常、國土危脆,起懺悔心,為守護大地平安而付出。人人共福業而不造惡業,才能消弭天下災難。」
道德重整,愛心恆持
泰國陳柱江師兄陪同泰國廉政公署署長Siracha Charoenpanij 女士,以及道德中心主任等人參訪慈濟志業體,於關渡志業園區拜會上人。
泰國道德中心隸屬廉政署,多次來台參訪的中心主任表示,道德中心深入研究上人理念,目前著重落實、啟發泰國人的愛心。「泰國人民主要信仰佛教,重視自我修心;要如何引導他們進一步為社會付出?請上人指點。」
看到泰國道德中心近兩年來積極學習與推展道德重整,上人表示非常感動。「慈濟也是經過四十多年的推展,並非立見成效。愛心善念受啟發,要永恆堅持,有耐心地穩步前行。」
慈濟包容不同宗教信仰者,然要求人人具有宗教情操,以修正自我習氣。上人表示:「慈濟將佛法運用在人間,慈濟人要確實做到誠、正、信、實的內修功夫,對外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力量。」
陳師兄表示,泰國教育部上個月將五十一所學校訂為「靜思語教育」示範學校,希望台灣教聯會老師幫忙培訓泰國老師,在語言溝通方面,師兄發願作為橋梁。
上人肯定道,可由懂得中文的成員先來台了解靜思語教學的精髓,真正有所體會,才能把握方法,返泰施行。「語言能通,才能真正深入法、吸收法的精髓。法髓入心,就如骨髓移植配對良好,可以產生無限能量。」
發揮韌力,堅持清流
十八日與人文志業同仁溫馨座談,同仁們以手語「立願文」發心立願,祈請上人莫憂慮。上人勉眾謹記這一刻。
在同仁之間,已度者度當度者、當度者接引未度者,彼此牽引走入慈濟菩薩道,是上人一向的期待。聽聞多位新受證委員或慈誠的同仁分享培訓心得,上人深表欣慰,亦囑主管們,對於同仁培訓應予鼓勵而不勉強。
「唯有心甘情願,才能提起誠懇的心投入;即使鎮日忙碌,也會有幸福感且法喜充滿。無論是否培訓受證,我都同樣感恩、尊重、愛。」
這次海地大地震,全球慈濟人啟動募心募款;上人表示,不為募得高額捐款:「但願能提醒人人常保戒慎虔誠之心,發揮愛心善念,為此一驚世災難盡心力;也讓人與人之間更貼近、更貼心。」
媒體有立即、迅速傳達資訊的良能,上人再次呼籲必須「報真導正」。「當今社會人心混濁、是非不分,需要清流洗滌。若人間無法祥和、人我之間起紛爭,社會將永無寧日。慈濟人文志業要承擔起安定社會人心的使命,以韌力堅持傳播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