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19期
2010-02-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莫拉克風災重建‧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海地世紀震災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10年1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晶瑩童心‧河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19期
  三至四日 回收人生

 

◆1‧3~4 《農十一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空過時日,自造業障;守志修行,增長慧命。

一念心轉,由暗投明

「一念心轉,除了改變人生,也能影響周圍親友,廣招人間菩薩。」早會時,上人說起已故志工林連煌師兄的人生故事。

原本脾氣暴躁的他,一次因緣際會到靜思精舍朝山,聽聞上人開示:「從天色闃暗,一路朝山直到天亮,就是一步步從黑暗走向光明」,從此戒菸、戒酒、戒檳榔,更難得的是不再惡言,學習口說好話。

阿姨何張猜看到外甥的種種轉變,抱著好奇心到花蓮參訪而加入慈濟會員,一九九八年受證成為慈濟委員。今年七十九歲的她,多次婉拒子女請求同住而獨居山區,日日做環保,亦積極參與香積、生活、助念等慈濟活動。

做環保之餘,她也摘採無農藥的鼠麴草做「草仔粿」。儘管製作過程繁雜費工,仍每天推著菜籃車到市場,一顆只賣十塊錢。老菩薩直言自己是「愛做慈濟才做草仔粿」,抱持著上人所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的理念,認為「錢,夠用就好」。

八十四歲的李慶雲阿公是連煌師兄岳父的堂兄弟,早年務農,年事已高仍繼續種菜,分送親友和鄰居享用。在連煌師兄邀請下,阿公開始送菜到慈濟關渡志業園區;並從大愛台看到上人呼籲做環保,從此拉著兒子幫他特製的環保車,大街小巷載回收物。

阿公的兒子李建隆經營鐵工廠,常請連煌載貨,那時連煌抽菸、喝酒,脾氣也不好,每次載貨等太久就會抱怨;經慈濟轉變後,常與他分享上人法語,讓他訝異於慈濟竟有這麼大改變人的力量。

連煌師兄往生後,建隆感於要把握時間付出,遂和太太一起參加慈濟委員培訓,在鐵工廠裏帶動員工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並播放慈濟歌曲;如今夫妻倆都是人文真善美志工,也帶著員工一起做環保。

「只要一念心轉,即能用愛為未來鋪出平坦的大菩提道,造福無量、增長慧命。」上人肯定連煌師兄轉迷為悟的人生,亦感恩所有環保菩薩用心呵護大地。

「每件物品都有物命,只要加以重視、珍惜,回收再製後仍能發揮很大的能量。就如人若自愛,守志修行、增長慧命,自然常行於菩薩道;反之,空過時日,自造業障,則輪迴六道,苦不堪。」

時間能成就道業,上人勉眾莫空洞度日,要學習環保菩薩把握時間付出,累積福慧。

和合同心,打造幸福

去年八月莫拉克颱風壓境,強風大雨瞬間毀家奪命,造成許多人的苦難。無數慈濟人用心用愛擁抱受災鄉親,及時「安心」過後,開始為家園俱毀、飽受流離失所之苦的鄉親,謀畫構築長久安居的家園。

如《無量義經》云:「是諸眾生安穩樂處」;慈濟大愛家園要為受災鄉親打造出既安穩又快樂的理想生活環境,故在理想中追求完美,兼具防震、防風、防火等功能。

半個多月前,上人行腳到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瞭望周圍環境,可以想像未來居住環境之美;尤令人感動的是,包括營造公司、鋼構、金屬水電等九家廠商,分秒必爭、全面趕工。

「各個不同專業的廠商,放下門戶之見,在同一個工地和合同心;以建造幸福、安穩的家為共同理念,這就是愛!」

四日早會時間,上人感恩所有工地菩薩因不忍鄉親無處安身,於冬夜中忍寒、不計辛勞挑燈趕工,期能於農曆年前完竣,讓鄉親入住過新年。

「大家以天下一家親的心態,當作是自己要住的一樣,打造出理想、牢固而安全的家。這分用心、用愛的付出,實令人感動。」

為尊重原住民信仰,大愛園區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的長老教會教堂,乃依原貌特色仿建的「記憶建築」。張義治長老來到工地,看到慈濟竟然按照大樓施工標準,用粗壯的鋼骨結構為鄉民蓋教堂,非常感動,也很安心;村長劉金和也讚歎「慈濟的愛心真的很大!」

上人表示,原住民早年本是居住平地,此次大遷徙對他們而言,實回歸祖靈的故鄉,且能讓山體、人體兩相安∣∣山林得以長期養息,人類在平地世代安居。

「感恩人人用真誠大愛共聚,打造名副其實的大愛村。這是為時代寫歷史,也將是世紀的典範。」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